- +1
國博“眾志成城”特展:從藝術名家到小學生筆下的抗疫記錄
2020年8月1日,“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共展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創作的美術作品近200件(套)。澎湃新聞獲悉,這也是4月8日上海中華藝術宮“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以后國內大規模的抗疫藝術展覽,此次展覽展品的藝術形式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宣傳畫、連環畫、雕塑、書法、篆刻及工藝美術作品。既有八十多歲的藝術名家作品,也有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筆下的抗疫作品。
據國家博物館介紹,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當此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用美術作品記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展現中國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的大國擔當。
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昨天在現場說,為了用美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全國美術界發出征集令,共收到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75147件。經過精心挑選,最終形成“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展覽囊括了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新時代新氣象,創作內容以表現病患救治場景和疫情防控工作為主,兼及人民生活保障、復產復工、對外醫療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動地刻畫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偉大抗疫精神。

“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攝影 | 余冠辰)
本次展覽分為“抗疫?美術家在行動”“抗疫?書法家在行動”“抗疫?全國群眾在行動”三個單元,展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創作的美術作品近200件(套),藝術形式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宣傳畫、連環畫、雕塑、書法、篆刻及工藝美術作品;創作內容以表現病患救治場景和疫情防控工作為主,兼及疫區人民生活保障、復產復工、對外醫療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動地刻畫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偉大抗疫精神。這些美術作品的創作者,既有年逾古稀、聲譽卓著的老藝術家,也有勤耕不輟、創造力旺盛的一線藝術家,還有一些基本功扎實、活躍在基層群眾中間的美術愛好者。特別是來自全國各地群眾的創作作品,以親歷者視角生動刻畫了人民群眾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之下英勇不屈、守望相助的抗疫生活場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沖擊力和心靈感染力。

國家博物館展出現場

展出現場 ,書法板塊
“展廳的整個設計上是比較素雅的。我們既要考慮到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抗疫’的氛圍,又不能給人壓抑的感覺,”策展人鄭艷介紹說,設計團隊經過討論,選取了白色和藍色作為設計元素,其中藍色出自醫護人員防護服上的藍色條紋,以此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希望大家在展廳的環境里能夠安靜下來,也能感受到這次疫情當中以醫護人員為代表的各個職業群體的人的付出和奉獻?!?/p>
油畫名家馮少協的油畫《中國共產黨黨員——鐘南山》被擺在展廳入口的顯眼位置。畫家抓住這位在疫情引起巨大關注的83歲老人,對他眼角留下了一滴淚的細節進行描繪,讓人感動。

油畫家馮少協 《中國共產黨黨員——鐘南山》
作品《決戰前夜暨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星夜之下,建筑工地燈火通明,雷神山醫院似要拔地而起……《二〇二〇中國抗疫祭一一為致敬英雄哀悼罹難者而作》《致敬——最美逆行者》《一碗泡面》《你的樣子》《申請書》……都記錄了在抗疫的背景下,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快遞員、武警官兵、建筑工人、媒體工作者等普通人們所表現出的“中國精神”。

展出作品

展出現場
展覽第三單元呈現的則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抗疫美術作品。其中既有八十多歲的文化名家,也有幼兒園與小學生的作品。
展出的上海知名作家金宇澄的版畫《2020》描繪了捉鬼的鐘馗戴著口罩,手持巨大的袋囊,將蝙蝠盡數收入囊中,上海新閔學校二年級學生顧千一的《我想去學校和小朋友玩》則以生動的筆墨勾繪出一位戴著口罩的女孩子期待學校開學的心情。

知名作家金宇澄 版畫《2020》

上海二年級小學生 顧千一 《我想去學校》

展出現場

觀眾觀展現場

觀眾觀展現場
(本文文圖據國家博物館及新華社等相關媒體報道綜合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