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有有:為什么有的女人會熱衷于當小三?
原創 晏凌羊

文/晏凌羊
電視劇《三十而已》,看得我肝兒疼。
許幻山還是出軌了,跟林有有。
許幻山出軌的原因,跟顧佳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就是因為他太騷。
好端端的,為啥他說騷就騷了呢?因為自私,因為自卑。
自私很好理解,出軌男人沒幾個是不自私的。若是不自私,他們就不會腳踏兩船、把兩個女人分開“使用”了。
“一個當妻,一個當妾”這種主意,只有出軌男人想得出來。
為什么我說許幻山自卑呢?

只有缺乏自信和擔當的人,才會在生活的重壓下衍生出找尋“崇拜自己的人”的需求。
妻子和他的地位太平等了,他們需要靠比妻子低階的異性來確認自己的魅力。
說真的,自卑到這種程度的男人,活得還蠻可憐的。
許幻山式的出軌,像什么呢?我覺得像一個劣質冰淇淋。
大家嘗過化了的冰淇淋的味道不?那是一種齁甜的味道,讓人吃一口就起膩。
人們喜歡吃冰淇淋,圖的是“冰”的感受,卻不知道那種“冰爽”只是暫時麻痹了你的味覺。
你真正吃到胃里去的,就是那些齁甜的、吃多了可能會對身體有害的“流食”。

她誘惑許幻山的路數,其實特別低級。
無非就是渣爹誘惑孩子的那一套:你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是吧?走啊,爹帶你去玩,讓你嗨個夠。你喜歡垃圾食品是吧?你媽不讓你吃,太不講道理了,走,爹帶你去吃。
生病了啊?哦,讓你媽帶你去醫院。
長得虛胖?哦,你媽帶你去鍛煉。
學習下降?哦,讓你媽帶你去補習。
總之,TA們只負責闖禍,卻想著別人為自己收拾爛攤子。TA們負責拉屎,而別人負責給他擦屁股。

就這樣,許幻山還覺得林有有才讓他做回了自己。
行行行,那你就做回自己吧。
再聰明的女人,也攔不住男人要去吃劣質冰淇淋。
再有自制力的千尋,也攔不住抵制不了誘惑的父母變豬。
也許,做豬對他們而言才是“做回自己”吧?


林有有一開始就知道許幻山有老婆,但是,她完全不在乎,大概是因為她覺得她的愛情最大。
而林有有為何會愛上許幻山?不過就是慕強心理作祟。
許幻山是公司老板,有房、有車、有經濟地位還會設計煙花,看起來還挺“成熟”,不是毛頭小子……對林有有這樣一款沒什么見識的女人來說,這款男性簡直就是不可錯過的“優質男”。
有的小三“情不自禁”當上小三后,會有愧疚心理,而林有有完全沒有,她只是覺得自己才是許幻山的良配,而顧佳就只知道禁錮許幻山“內心深處的小男孩”。
這種“自信”,真不是每個小三都有。
在感情中,永遠是有腦子的人占上風。
在《三十而已》中,許幻山和林有有在一起,明顯林有有是有腦子的一方。
以許幻山的智商,他根本察覺不到林有有所說的話中的邏輯破綻。
每一次許幻山強調自己有老婆、珍惜家庭,林有有從來都不接招的。
她就認準一點:你心里有我。
就差把“你少他媽裝了”這句話喊出來了。

他們倆真要在一起了,林有有想要pua他,以他那智商也是察覺不出來的。
有些女人(比如我)忍受不了男人不忠,倒不是因為他們睡了誰,而是無法忍受自己長期和一個低智商動物生活在一起。
出軌男和小三之間有真愛的嗎?我認為是沒有的。
讓一個人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是很難的,因此,這世界上才會有分手、離婚。愛則聚,不愛則散,再正常不過,但是,真愛小三的男人,一般都離婚(或者心理上離婚)娶了小三了,他不會忍心讓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地位尷尬。只有那些自私的、雞賊的男人,會腳踏兩船,雖然他們常常會打著“愛情”的名義出軌。
編劇六六在談及《蝸居》中宋思明和郭海藻是否有真愛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覺得是一種交換的利益。我說最直白的一點,如果宋思明是一個奮斗不息的中年下崗工人,你覺得海藻會愛上他嗎?他總是披著愛情的外衣,就像這種交換披著愛情的外衣。他們倆心里早就清楚這是一種交換,但兩個人都愿意以愛情的名義進行。這種愛情是社會的一種傳染病,它對這個婚姻集體的破壞是致命的,而且我認為但凡對婚姻對家庭對社會抱有期待的人都應該去譴責這種行為。”

海子曾經寫過一句很美的詩:“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大街上。”
“看著太陽,和心上人走在大街上”才是愛情最該有的樣子。兩個人時不時偷偷摸摸背著別人去酒店啪啪啪,也配叫愛情?
林有有還是太年輕,她不知道做小三是要付出代價的。
排除那些奉行開放式婚姻的人們,在當今社會,在人們的婚姻觀中,出軌和“當小三”,始終還是被主流道德觀所不容的行為。
當小三終究是不光彩的一件事,即使被人暴打一頓也贏不了多少同情。你知道自己心虛、不占理,甚至可能連反駁的勇氣都沒有。
小三的法律地位、社會地位確實比“妾”不如,“妾”還有名分,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小三卻可能什么都落不著。
前段時間,一個讀者找我咨詢,我感覺她精神狀態不大對。
她很年輕,當了一個四五十歲高收入男人的外室并生下了孩子。
錢,她當然是不缺的。她想要什么,男人就給她什么,除了名分、婚姻。
這段關系見不得光,她與自己的親戚、朋友都斷了聯系。她也沒有工作,沒有社交圈,男人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疫情期間,大家都出不來,她一個人帶小孩,而小孩處在斷奶期間,她睡不好。
她說,我無數次想把孩子殺死,再自殺。
我馬上回復說,孩子生下來就不再屬于你的私有物,你要這樣做了,那你就是殺人犯。
我跟她聊了一小時,能明顯感知到她身上有一種特別可怕的吸附力。像是一只長期生活在沼澤地里的水蛭,突然遇到了一個可以續命的恩人,她快速地吸附上來,不肯松口。
這種吸附力,甚至讓我都感到有一點點害怕。
我掛了她電話后,很長一段時間才恢復能量。
那些掉到水里但不會游泳的人,在尚有意識和掙扎能力的階段,若是遇到前來救自己命的人,本能反應就是去吸附。
可是,如你所知:如果我們掉進了水里,只有在渾身放松的狀態下,借助水的浮力讓自己的身體上浮,救生員才能把你救起來。若是你拼命去吸附,死死抓住救生員不放,很有可能連救生員都會被拉下水。
她的狀態真的非常糟糕,是找我咨詢過的姑娘中最糟糕的一個。
而這種糟糕,完全是那段關系帶給她的。
她也曾經在那段關系中感受到歡愉,但是,因為男人和原配都沒打算離婚,她現在感受到的只有痛苦。
我不知道這位姑娘何以會變成這樣子,也不知道將來她會怎樣,但我真的挺為她感到惋惜的。幾年前,她才二十出頭,有學歷、有技能、有學習力,可最終卻選擇了這樣一條路。
在原生家庭中,她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愛,因此,當那個男人拿出錢給她買了一套房子,她就感動了,淪陷了,相信愛情了,并愿意為他赴湯蹈火,還生了孩子。
前一秒,她試圖說服自己“那個男人是愛自己的”,但是,下一秒鐘她又被現實打倒:那個男人從來沒有說過不離婚,他甚至說服了自己的妻子,接受她和小孩的存在。那個男人每個月給她和孩子的錢和時間,不過是他月收入、月業余時間的三十分之一。
她也深知,如果這個孩子沒了,她和那個男人最后的聯系可能都斷了。
表面看起來,她什么都好:有房子,不用工作但有錢花,孩子的父親也管孩子……但是,她唯一缺乏的,就是希望。
一個人若是沒了希望,就很容易活成行尸走肉。
面對孩子,她極度焦慮,也時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孩子父親吵架、爭執。我只能理解為:孩子是她和丈夫產生鏈接的唯一橋梁。這種鏈接,能讓她產生一種強烈的“活著的感覺”。
她或許也愛孩子,但一個內心空洞的母親如何能給孩子輸出愛和能量呢?
她問我,怎么辦?
我說,你現在的狀態就像是一只被老鼠夾子夾住尾巴的老鼠。你敢于斷尾求生,你的人生才會出現新的可能。但問題是,你怕疼。別人給你提一萬個逃離方法,你總能找到第一萬零一個理由來說服這不可行……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如何快樂地忍氣吞聲”這個答案,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這個故事讓我很唏噓。無數個看不到“女兒”的家庭,造就了無數個渴愛的女孩子;他們四散逃到社會上去,常常會為了一點蠅頭小愛就扎進無數個渣男的懷抱,再生下渴愛的孩子……這種輪回模式,很難打破,畢竟,人群中有悟性的人那么少,那么少。
而當小三,對絕大多數女人來說,都是一條不歸路。
很難回頭,很難上岸,代價沉重。
吳秀波和郎咸平與原配妻子聯合起來整小三的案例,或許也能給前赴后繼想當小三的年輕女孩一個提醒:婚姻沒你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你看大叔只睡你、獨寵你,就以為自己就是瓊瑤劇中的女主角,認為“不被愛(睡)的才是第三者”,幻想著自己擁有了大叔的愛就能擁有全世界?太天真了。
在大叔的眼里,你也許不過就是一本枕邊書、一個飯后甜點、一只養在籠子里供他逗玩的金絲雀。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某類婚外戀關系中的小三,就是一朵外表嬌艷卻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花,出軌男是一只到處去采花蜜的蜜蜂。
小三以為那只蜜蜂只肯為自己停留,豈料一轉眼發現它又去采別的花。她惱羞成怒,發誓要給蜜蜂報復,結果人家轉頭就跑回蜂窩,帶著同伴來蟄你一臉刺。
這時候,你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婚姻不是一幅“蜜蜂采花”圖,而是分工嚴密、組織嚴明的蜂窩??粗黄鹧郏珒壤锝Y構復雜,有蜜有毒。
不是每個人都能跟木子美一樣內心強大、叛逆乖張,大多數當小三的女人根本說不出“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老娘隨便找個已婚男人玩玩”這樣的話。
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對女性會更加苛刻一些。男人出軌,最后回歸家庭,啥損失都沒有,輿論還會說他依然是那個顧家好男人,只不過“年少不懂事”“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這種言論也是real惡心)。
女人當小三呢?會被當成千年小三釘死在恥辱架上。
同樣是犯錯,女性在這個社會終究是更弱勢的。你的試錯成本,可能比男性要大許多。
大家想象一下:姚笛當年如果沒有經歷那場風波,現在的事業和愛情會不會又是另外一番樣子?
人生苦短,每一天的時間都很寶貴,干嘛要把精力花在和爛人爛事糾纏上?如果你把這精力花到事業上,原子彈都可能會被你造出來了好嗎?
“人生如圓,如果出發點不夠坦蕩,落腳點也會踩到不幸”這句話,未必是一種常見的規律,卻是我更樂意相信的。
以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