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詩救出一些瞬間,安慰了我們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新穎著有《沈從文的后半生》《九個人》《在詞語中間》等書,以學者、批評家的身份為人所知。他的新著《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卻以詩歌為載體,展現他純熟的母語寫作,收錄其近三年的詩歌新作,并附有布羅茨基三首譯詩。
緣起日常,捕捉著生活中的情緒閃現,平靜中又有著力量,有獨自的審視,是回望也是展望,私人化又覆蓋著人的共同情緒,《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正是這樣一本手邊的詩集。
讀穆旦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在這之外 是未成形的黑暗
但或許 是更強烈的明亮
言語的微光 倒像是
淡薄模糊的陰影
也很可能 完全是另一個所在
言語走到盡頭 人類沒有能力
跨過邊境
回到我們看得見的世界
這里 會不會就是黑暗 未成形
言語本身不過是黑暗的派生
即便如此 也不放棄想象和練習
在黑暗中看見一切黑暗
未必沒有這樣的機會 言語再次誕生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九日

對話:破風
你這是要乘風嗎
不 是破風
你做了一個劈開自己的動作
對著腳邊的懸崖
對著內心的風景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五日

歌
約瑟夫·布羅茨基 著
張新穎 譯
我希望你在這里,親愛的,
我希望你在這里。
我希望你坐在沙發上
我坐在近前。
手帕或許是你的,
淚水或許是我的,滑到了下巴邊。
也或許,當然,
正好相反。
我希望你在這里,親愛的,
我希望你在這里。
我希望我們在我的車里,
你轉換車擋。
我們會在別處發現自己,
在未知的海岸上。
或者我們去往
我們以前的地方。
我希望你在這里,親愛的,
我希望你在這里。
我希望我對天文無知
當星星出現,
當月亮擦過水面
嘆息和改變在它的睡眠中間。
我希望還是一枚二十五美分硬幣
撥一個電話給你。
我希望你在這里,親愛的,
在這個半球,
當我坐在門廊,
飲一瓶啤酒。
傍晚了,太陽正在沉降;
男孩呼喊而海鷗哭叫。
遺忘有什么意義
如果跟在后面的就是死亡?
一九八九年

本文節選自《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張新穎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