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初第一儒將曹彬,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保南唐一方百姓平安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310,閱讀時間:約6分鐘
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終于到了南唐覆滅之時,趙匡胤早已等不及,在收復荊湖、后蜀、南漢之后,宋軍將以全盛的狀態入侵南唐,李煜的末日到了。
一、李煜茍延殘喘
從李煜即位南唐國主之后,一直當以宋朝唯馬首是瞻,李煜要經常性的給趙匡胤送錢送東西,打別的國家,南唐可以幫忙,只要不打我南唐,其他都好說。公元971年,李煜聽說趙匡胤滅了南漢,嚇得瑟瑟發抖,干脆去掉了皇帝的稱號,改成了江南國主。
不僅如此,李煜上奏趙匡胤,表示對他可以直呼其名,李煜可以說是真心實意向宋朝稱臣,只為求得一時平安。

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到宋朝朝貢,被趙匡胤扣下,李煜親手寫奏疏,希望能放李從善回國,但趙匡胤拒絕了。扣押人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對于李煜他也只能忍了。
宋朝和南唐上空戰云密布,雖說李煜是個比較窩囊的國主,但對此也是惆悵不已,整日和屬下喝酒,滿臉愁容。開寶七年,趙匡胤準備發動對南唐的戰爭,開始修建大量戰艦,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就差一個出兵的理由。
趙匡胤進攻南唐的理由很尷尬,理論上來講,宋朝以道義仁孝自居,每次出兵都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這次的理由只是因為李煜不來開封朝見。李煜本身就膽小,如果他真的敢去開封,八成就回不來了,所以只得稱病不去。

二、宋軍勢如破竹
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趙匡胤命宣徽南院使曹彬,李漢瓊、田欽祚到荊南征發水軍,山南東道節度潘美為都監,從陸路出發,水路兩方人馬,殺向南唐。
宋軍不宣而戰,南唐準備不足,曹彬水軍作為先頭部隊,很快到達湖口,南唐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以為這是宋軍的例常演練,就這么無厘頭地放宋軍水師過去了。或許就連老天都要幫助趙匡胤,讓其以最小的代價覆滅南唐。
宋軍只有一個目的,直接攻克李煜的大本營,江寧府,這就好比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南唐的都城被攻克,就等于將南唐收入囊中。

包括李煜和南唐大臣們在內,就根本不相信宋軍這浮橋能搭建起來,事實上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不多日,一條橫跨長江南北兩岸的浮橋搭建成功,南唐軍被驚掉了下巴。
終于到了潘美出場,第二路大軍就是從這浮橋上越過了長江天險采石磯,直取江寧府,幾個月之間,南唐軍節節敗退,金陵城被宋軍團團圍住,離最后的勝利只剩下臨門一腳。
三、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
潘美是宋軍的箭頭,只要他在,攻城拔寨不在話下,曹彬則不同,曹兵性格溫和、謹慎,或許在戰功上他敵不過潘美,但在多次戰役中證明,很多時候離開曹彬,就會出大麻煩。

趙匡胤要錢、要人、要地盤,而他也想要仁德道義,人殺光了,城池成了空城,這還有什么意義嗎,況且還會激起當地人的反抗,可謂費力不討好。這回趙匡胤派曹彬攻南唐,就是讓曹彬掌控全局,收復一個完整的南唐。
攻城戰不是那么容易打的,最好的辦法就誘其投降,李煜再慫,好歹也是南唐皇帝,再怎么說他也會全力抵抗。南唐軍多次派軍偷襲,但都毫無結果,宋軍早有準備,離著城破之日,只有一步之遙。
曹彬看時機已到,叫停了進攻步伐,他給李煜寫了封信:“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
曹彬很早就在軍中任職,很清楚現在這幫宋軍的秉性,五代的虎狼習性仍舊留在這幫士兵體內,如果不加制止,金陵破城之日,必會生靈涂炭,而趙匡胤交代他的命令則是不要濫殺,這一點曹彬很清楚。

金陵城已經守不住的,而曹彬卻稱病不管了,將領們納悶啊,都來曹彬帳內看望,曹彬這才語重心長地說:“我這個病不是吃藥就能好的,只要諸將在破城的時候,不妄殺一人,我這病自然就會好起來。”
曹彬的話,也可以這么理解,如果你們進城濫殺無辜,我現在就死在你們眼前,但曹彬真的已經很低調、很誠懇了,正是曹彬及時踩住了剎車,驚醒了眾宋軍將士,這才避免了后蜀悲劇的重演。
只過了一天,金陵城被攻克,曹彬軍容整齊地到了李煜皇宮門前,懦弱的李煜不敢自殺殉國,隨即率人投降了宋朝。或許殺戮不可避免,但曹彬將殺戮降到了最低程度,保全了南唐一方百姓的性命。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宋史·列傳第十七》
往日文章精選:
原標題:《宋初第一儒將曹彬,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保南唐一方百姓平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