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天股價暴漲5倍!膠卷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制藥業
曾經的美國膠卷巨頭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簡稱“柯達”),正式宣布進軍制藥行業。

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央視財經 圖
7月29日,在美股上市的柯達股價大漲,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截至收盤,柯達漲318.14%,報收33.20美元/股,換手率高達618.06%,總市值為14.5億美元。7月28日,柯達的股價同樣暴漲200%以上,截至當日收盤報收7.94美元/股,此前柯達股價低點僅為1.5美元/股。
換句話說,短短兩天,柯達股價已經暴漲超5倍。
引發此次股價暴漲的,是柯達進軍制藥行業的消息。美國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IDFC)與柯達共同宣布,IDFC向柯達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柯達成立Kodak Pharmaceuticals,通過這筆貸款,柯達將進軍非專利藥物原料制造行業,以強化美國本土供應鏈。
根據柯達的聲明,柯達制藥公司將有能力生產25%的活性藥物成分用于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品,同時支持360個直接就業崗位和另外1200個間接就業崗位。有消息稱,其中包括抗瘧疾藥物羥氯喹,也包括抗新冠病毒的原料藥。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是美國政府于2019年合并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發展信貸管理局(DCA)而創辦的,這家機構自稱“美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特朗普政府今年5月賦予該機構更大權力,以推動美國制造業本土化。據法新社的說法,柯達是國際發展金融公司5月受權后首個放貸對象。
柯達進軍制藥行業背后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但對于柯達這家商業公司而言,這或許是尋求新發展的一條新路徑。
膠卷巨頭柯達的沒落
柯達總部位于紐約州羅切斯特,1888年,柯達創始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將第一臺簡單的相機投入消費者手中,之后將柯達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美國品牌。
對于中國人來說,關于柯達最深的印象莫過于大街小巷的柯達快速彩色沖印店。據《北京商報》2014年報道,1994年,柯達快速彩色沖印店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并迅速擴張。2003年,柯達在中國有近8000家柯達沖印店。
隨著數字影像業務的普及和發展,柯達走向了沒落。柯達中國微信公眾號6月28日發布的柯達執行主席Jim Continenza的一篇文章提到,柯達發明了數碼攝影技術,卻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其中的潛力。
據《中國經濟周刊》2009年報道,在上世紀末數字化浪潮的歷史進程中,柯達的經歷完全可以用“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來形容。柯達早在1976年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并將數字影像技術用于航天領域,到了1991年柯達已經研發出了130萬像素的數字相機。然而,2000年時,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即便到了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
再往后,柯達便開市了快速的“沒落”之旅:
2004年,柯達宣布全球裁員20%,并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停止了傳統膠片相機生產;
2005年4月,柯達的信用評級被著名評級機構標普降至“垃圾級”;
2009年6月,柯達宣布將于當年停止生產其公司旗艦產品——柯達克羅姆膠卷(Kodachrome),這款在74年前由柯達推出的首批彩色膠卷,也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業成功的彩色膠卷;
2011年11月9日,柯達宣布出售影像傳感器業務給私募股權投資公司Platinum Equity;
2012年 1月4日因股價平均收盤價連續30天跌破1美元,受到紐交所警告,面臨摘牌危機;2012年1月19日,美國柯達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已經正式依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以求度過多年銷售下滑所致的資產流動性危機;
2013年1月24日,柯達宣布已獲美國破產法院批準,向Centerbridge Partners LP融資8.44億美元完成重組。同年9月4日,柯達宣布完成破產重組,正式退出破產保護。
在柯達退出破產保護后,柯達已經完成了將旗下資產出售,“現在的柯達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公司。”
柯達一直在尋求轉型,但也難找回膠片時代的輝煌。根據柯達財報,柯達2019年收入為12億美元,同比減少7800萬美元,凈利潤為1.16億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合并收入為2.67億美元,同比減少約2400萬美元,凈虧損為1.11億美元,季度末現金余額為2.09億美元。
柯達與醫藥健康行業
這次轉型醫藥行業讓外界頗為驚訝。但對柯達而言,醫藥健康行業并不陌生。
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1988年,柯達曾以51億美元、每股89.5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處方藥、非處方藥和消費品制造商Sterling Drug Inc. 。這使柯達具備了成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盈利參與者所需的基礎和營銷能力。
2018年,一篇名為《拜耳發家史》的文章提到,柯達在1994年將Sterling的處方藥業務以16.8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賽諾菲,造影劑業務4.5億美元賣給奈科明,保健業務則以29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史克必成。值得一提的是,史克必成于2000年12月與葛蘭素威康合并,形成了如今的知名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
根據公開資料,1980 年,柯達慶祝成立100周年,推出利用干化學血清分析的KODAK EKTACHEM 400 分析儀,宣布進入臨床診斷市場。澎湃新聞在美國科學論文檢索網站EurekaMag上還可以搜索到柯達Ektachem 400相關論文。

1985年的一篇關于柯達血清分析儀的文章
攝影器材公司投身醫藥健康領域并非孤例。
成立于1919年的日本企業奧林巴斯,既有相機產品,也有胃腸內窺鏡、外科內鏡系統等產品。根據奧林巴斯公布的數據,奧林巴斯最大的事業領域為醫療事業,占其凈銷售額比重超過70%;以相機產品著名的佳能成立于1937年,1940年成功研發出日本第一部X光間接攝像機,也正式進入醫療業務領域。
對于此次進入制藥行業,柯達執行主席Jim Continenza表示:“柯達很榮幸能夠成為美國生產自給自足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確保我們的公民安全。”
“通過利用我們龐大的基礎設施,深厚的化學制造專業知識以及創新和質量的傳統,柯達將在可靠的美國藥品供應鏈的回歸中發揮關鍵作用。”
不過,相比奧林巴斯、佳能等早期就以影像為切入點進入健康行業,柯達在健康行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似乎都不高。
Jim Continenza在上述公眾號文章提到,柯達的發展方向是數碼印刷,“我們正憑借方興未艾的數碼印刷改寫這一劇本。我們從過去學到了很多,這次我們將數碼技術視為黃金機會,而非挑戰。”
“我們已經進行了重組,以便利用好我們在印刷以及先進材料和化學產品方面的優勢——這些是我們大量專有印刷技術的基礎。我們充滿活力,充滿信心,攜優秀的產品準備好引領數碼印刷的下一場革命。”
7月28日,柯達官方還宣布,第三臺用于軟包裝生產的UTECO Sapphire EVO M印刷機在通過工廠驗收后便已向客戶發貨。該款噴墨輪轉印刷機將在北美的一家公司中安裝,并將用于有大量短版作業的應用。其他兩臺Sapphire EVO M印刷機已經在意大利和日本的軟包裝印刷廠中成功啟動并運行。
Jim Continenza還表示,柯達在財務上比過去多年都更為強大,已全額償還了第一留置權定期貸款,并消除了每年數千萬美元的利息支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