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得州疫事:如果虎媽多一些,或許美國疫情不會這么嚴重
最近,一直不戴口罩的川普終于戴了口罩。此時離我3月14日寫疫情觀察系列的開篇文章“美國人戴口罩為什么這么難”,已經有過去四個多月時間了。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疫情一度恐怖增長的意大利、西班牙,問題也緩解了下來??墒窃谖覀冞@里,疫情泛濫日久,得不到控制,還越來越嚴重,每天新冠患者都以二十多個三十多個的增幅在增長。整個美國,新冠疫情在大部分州在增長。
為什么各個國家都能控制住的疫情,到了美國控制起來這么難?這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是兩黨政治,尤其是大選年,使得與抗疫有關的問題成了政治問題。保守派為了救經濟,強行開工、呼吁復課。另外,美國抗疫的策略,我懷疑存在問題。中國控制疫情,追求“清零”,非要給徹底控制住。美國這邊一個普遍的認識,是“讓曲線平緩”(flatten the curve), 只是讓病毒慢點來,得了就得了,反正死亡率也沒那么高,不讓醫院資源擠兌就行,這或許是大部分人的心態。事后看來,還是追求清零的做法更合理。這就好比房子著火,不把火全滅掉,留那么一兩個火苗,說是可控,但左鄰右舍還是吃不香睡不好。還有,社會上有嚴重反智傾向,各種陰謀論橫行,有人說病毒是福奇博士發明的,有人說是疫苗公司故意夸大疫情,有人甚至說口罩上的金屬條是5G接收天線。

疫情期間美國青少年不戴口罩派對狂歡。資料圖
另外一個問題,是民間缺乏控制疫情所需的自律,居家隔離難以執行,人群仍喜聚集。我家兩個孩子,女兒能安靜在家學習,練琴,不讓人操心。上高中的兒子讓我十分頭痛。他性格更加外向,狐朋狗友很多。我們讓他在家,他非要出去見各個朋友。這使得我們的關系非常緊張。爭吵了幾次之后,我給兒子寫下了我的想法,他終于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終于能夠忍住寂寞,在家彈琴讀書了。我為這小伙子的改變感到驕傲。
在和小孩苦口婆心的時候,又收到某個家長的邀請,要我們和孩子去她家聚會,用他們新建的游泳池,喝點飲料。這份邀請讓我頗為惱火。第一感覺是這態度太輕率,把抗疫當兒戲,或許私底下還覺得他人是過分較真。
當然,還有比這更不負責的。在阿拉巴馬,有年輕人開派對,大家各自拿錢出來,賭博誰最先得新冠病毒,誰先得誰贏,錢歸誰拿走。為此,這些派對還專門請新冠病人來參加。怎么回事?我也覺得這是教育的失敗,為什么不培養讀書寫作的愛好?在我看來,在如今這個時代,如果一個人閑得發慌,那純粹是自找的。我自己這段時間不是在看書,就在寫書或者譯書,從沒有乏味的時候。疫情難不倒我們這些內向的人。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里,人的智能之一是“自我認識智能”。自我認識智能比較強大的人,能夠獨處很久,獨處給我們充電,獨處產生更高效率。如果強調讀書寫作繪畫等等可以獨自完成的事,哪有那么多閑得蛋痛的人去派對?
如果任疫情擴展下去,秋季開學無望。大學多半決定復課,但是事情在發展變化,能不能開成大家都沒底??的螤柎髮W有研究者作了一項模擬,稱如果不恢復面對面教學,學生感染新冠比例更高。這項研究稱,如果采用線下面對面教學,學生的感染率只會有3.6%,如果不復課,用網課方式授課,會導致7200人感染。這份研究顯然是試圖用預想的結果,左右研究的過程,屬典型的“得克薩斯神槍手”(Texas Sharp shooter)式結論,也就是先放一槍出去,然后在射中的地方畫靶子證明百發百中。研究出來,輿論嘩然,一片謾罵。報道此荒唐研究的《高教參考》,可能被人罵得太兇,關閉了評論功能。大部分學校屈于各方面招生、經濟等壓力,都想開課,但是年輕人扎堆,大規模傳染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事。
美國中小學更不用說。很多學生上學放學、參加活動,都坐校車。學校空間也有限,沒法保證六英尺的相互距離,如何防疫簡直是噩夢。
唯一的辦法,是趁著暑假的剩下時間,盡快把疫情控制住。以后想上學,想派對派對,想留宿留宿。目前難在哪里?還是美國人散漫久了,不肯受任何拘束。在得克薩斯宣布復工之后,健身房開放了,網球錦標賽也開始了,籃球賽也打起來了,生活欣欣向榮起來。當然,結果現在看到了。私人的聚集,也導致了各種傳染。有的家庭搞一次生日聚會,結果個個都染上了病毒。到底為什么要舉辦這些聚集活動?更為深層的問題,不只是他們自己說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也有人的教育和成長觀念。
像我這個年齡的美國家長,多數是瞬間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親子教育思路影響下長大。畢業于耶魯大學的本杰明·斯波克博士(Dr. Benjamin Spock) 是一位兒科醫生,1946年寫下《嬰兒和兒童護理》(Baby and Child Care)一書,要求呵護兒童的心理發展。此書以后多年一直是美國的育兒圣經。他也被視為瞬間滿足和縱容式育兒的鼻祖。

疫情期間美國上百名青少年不戴口罩派對狂歡。資料圖
瞬間滿足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很多家庭難以忍受疫情期間的居家,所以該聚會聚會,該派對派對,甚至受不了一下子戴口罩帶來的不便?!都~約時代》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自私邪教正在殺死美國》(The Cult of Selfishness Is Killing America)一文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說美國整個國家沒有考慮到延遲滿足,但是很少有人提到整個家庭教育和文化上吃苦和享受之間的辯證關系。
這和疫情有什么關系?說到底,是不少家庭,包括年輕人,只能接受瞬間滿足,無法接受延遲滿足,只看眼前的需要,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忍耐,于是防疫需要的各種限制措施,他們都無法接受。有時候我都覺得,所謂個人自由和個人主義可能都是自欺欺人的幌子。很多人骨子里是絲毫吃不得眼前苦,哪怕未來難上難。擱在平時,這種瞬間滿足,讓美國人你沒法隨便欺負,不可剝奪其自由,可視為好的心態??墒堑教厥鈺r期,用用中國的辦法,虎媽的辦法,或許更為有效一些。虎媽們的嚴格要求,讓小孩沒得指望,死了出去東跑西跑扎堆的這條心,反而是更好的辦法。此事無關平常情況下育兒方式的得失,而是非常時期需有非常之辦法。自律和嚴格要求小孩的習慣,很多美國家庭未必能做到。當然,上面政令不一,川普的團隊和科學家意見不一,更加惡化了老百姓之中的困惑和混亂。國內抗疫,可不就是家庭嚴于自律,熬住寂寞和不便,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了獲得了兩塊棉花糖的小孩?
2020年的上半年終于過去了。國內上班的上班,上學的惡上學,生活基本恢復如常。就連剛剛后來又出現疫情的北京,問題也迅速被撲滅。但愿我們這里,人們觀念最終也會改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