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化糞池碎尸案:打消了多少人的結婚執念
原創 晏凌羊

最近,我一直有在關注杭州女子來某某的失蹤案。
一個大活人,突然失蹤,家屬報警,她丈夫淡定接受采訪。

這段時間,杭州40度高溫,警察們抽取了38車糞水,看了6000個小時的監控,走訪了1000多戶人,對出事小區進行了地毯式搜索,最后才在化糞池里找到女子的人體組織,接著,警察才鎖定了失蹤女子的丈夫許某某。

我國警方向來有“命案必破”的壓力,這位許某某實在是太低估我國的破案能力了。之前警察們一直按兵不動,未必沒有懷疑他,不過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過硬的證據,暫時不好打草驚蛇而已。
真相大白后,被害女子的鄰居爆料稱:這對夫妻都是再婚重組的,兩人婚后還生了一個女兒。女子因拆遷被分了兩套回遷房,丈夫想要一套房子給自己與前妻的兒子作為婚房,遭到失蹤女子的拒絕,兩人為此經常吵架,所以,失蹤女子被丈夫殺害,很有可能是因為房產的問題。

我記得,杭州女子失蹤的新聞出來后,我媽給我發微信: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啊,這個世界上壞人太多了。杭州有個女的,這兩天就失蹤了。
過了幾天,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該女子是被再婚丈夫殺掉的。
我馬上(調侃著)回復我媽:你們趁早斷了“希望我再婚”的念想吧。
大概率上,我是不會再婚的,現在甚至連戀愛都懶得談。關鍵是,目前我絲毫不覺得有啥缺失感。單身有單身的孤單,結婚有結婚的煩惱,沒有哪種狀態比較高級。
化糞池碎尸案發生后,某寶的碎骨機搜索指數突然飆升,真是看得人后背發涼。



在我看來,因為一起特殊的、極端的案件就不敢結婚,也算是一種“因噎廢食”,但是,結婚之前多考察、多留個心眼,夫妻關系一出現問題就及早考慮離開,確實很值得提倡。
永遠不要把離婚視為丑事,不要歧視離婚人士,離婚實在是一種非常好的止損方式了。呆在一段僵死的婚姻中,你敢離婚,說不定能撿回接下來的人生;而不敢離婚,說不定都撿不回一條命。
永遠不要嘲笑離婚、把離婚當成是世界末日,不要呼吁再回到女性要“裹小腳”的時代。人們活得越自由,思想才能越開化。
當離婚變得跟吃散伙飯一樣正常,因離婚殺妻、殺夫的現象才有可能減少(請注意,這里的措辭是“可能”不是“絕對”,是“減少”不是“杜絕”)。
“離婚冷靜期”就是一個開歷史倒車甚至是反人類的發明。
在離婚不被接受且刑偵能力不發達的年代,因為人們沒法好聚好散,催生很多殺妻、殺夫案(殺夫有,但很少),因為相比離婚后面臨的輿論壓力,他們覺得殺人更值得冒險。
之前來我家做飯的保姆阿姨就曾經跟我講過兩起發生在她老家的殺妻案,我小時候在農村也聽聞一些殺妻案。
第一個殺妻案里的男人,是個洗腳上田的小會計,一路逆襲到省城,搭上了高干女兒,想離婚,但他老婆都已經生了孩子了,不愿意離。而他也擔心離婚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就把老婆給殺了。
第二起殺妻案,則是男人跟姘頭在一起后,姘頭懷孕,想和他結婚,而他覺得離婚名聲不好,就用電線電死了妻子,并制造了妻子自殺的假象。
在農村老家,在好長一段歷史時期里,哪家死媳婦是常事。這種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很多媳婦兒,在婆家不明不白就死了,要么死于難產,要么死于瘟疫,死于疾病或自殺,抑或是,死得不明不白。
在法制不健全的時代,宗族勢力就充當了“法官”的角色。一個男的死了,全宗族的人可能都要根究,弄清楚緣由,然后處理好死者身后的財產和相關繼承權。一個女的死了,就像一片樹葉飄到了水面上,悄無聲息。本來嘛,她們在娘家也是不受重視的角色,是“潑出去的水”,誰在乎她們的生死呢?
老家確實也有一些媳婦兒死得不明不白,最后草草下葬的。
小時候,經常聽村里的男人們講:誰家的媽媽跟別人跑了……現在,看了化糞池碎尸案,我有點不敢直視這句話。那些莫名其妙消失了的女人,真的跟別人跑了嗎?那時候大家都那么窮,去趟縣城的車費錢都得掙半年。
過去,我們的輿論總是美化婚姻,“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作為婚姻的開端和結局。我們總認為那些婚姻不幸福的,只是少數,而自己一定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這幾年,輿論風向終于有些變了。人們終于意識到,婚姻和創業一樣也是存在風險的。對一些眼光和運氣不那么好的人來說,婚姻甚至隱藏巨大的兇險。
走進婚姻,人們有可能過得幸福,但也有這樣的可能:女性輕則成為免費保姆、性工具、育兒工具(“工具”的意思不是這些事不可以做,而是做了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丟失了自己;重則被背叛、被欺騙、被家暴甚至喪命。

現在,程序上又是“結婚容易,離婚難”,相當于“踩坑容易,拔腿難”,搞得婚姻更像是一個圍獵場。只要你有被“吃”的價值,只要你走進那個圍獵場,附近就會有弓箭手埋伏著。
要我說,現在這種輿論和政策風向也蠻好的,讓大家都意識到:飯可以亂吃,尿可以亂撒,話可以亂講,婚不能隨便結。
若是遇不到素質極好的人,不婚不育保平安。
特別想說明的一點是:我不反婚也不反育,就是覺得婚育權是一種自由。別人的婚育意愿,也輪不到我來反對。大把人歧視單身者,這是不對的。但是,單身者歧視有婚育意愿的人,也是不對的。歧視就是歧視,不能因為這個動詞之前加上“反向”二字,就變正義了。
把婚姻看得100%神圣或100%惡心,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偏見?婚姻只是人生選擇之一,跟學業、職業本無不同。
我覺得婚姻就跟葉子似的,而葉子就跟人生似的。有的葉子千瘡百孔,有的葉子造型奇特,有的葉子嫩綠,有的葉子枯黃……完美是不存在的,但美好可以存在,只是看你怎么去看待。
我們這個社會的女孩,或多或少都受過愛情偶像劇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影視劇來學習愛情、模仿愛情、練習愛情。
如果我們迷信這些,并且將其拿來指導生活,就很容易被帶偏。
迷信言情劇給我們帶來的最大負面影響,就是會理想化愛情和婚姻、對男性產生過高期待。
現在,無數案例告訴我們:婚姻其實也只是一條未知的路。既然是路,就有可能暗藏兇險。多留個心眼、多給自己留條后路、多給自己的生命安全加個保險,絕不是壞事。
誰都不知道枕邊人會變成怎樣的人(或者,本質上其實是怎樣的人),不知道會遭遇怎樣奇葩的對方家人,不知道這條路上會暗藏什么兇險,又會導致怎樣慘烈的后果。
在婚姻這條路上,有人求仁得仁,與另一人攜手收獲溫暖與幸福,有人則遭遇無盡的傷害甚至喪命。
認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就不會再那么執著于踐行“只有婚姻幸福,人生才圓滿”的價值觀了。
人生幸福的答案有很多種,婚姻不是唯一的幸福歸途。
以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