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突顯,千尋位置1小時內還原安徽受災實況
4次飛行, 340多公里航程,3034張照片,覆蓋33.2平方公里的受災實況。
這是搭載了北斗高精度時空智能服務賦能無人機在抗洪一線的作業記錄。四次飛行及時還原了安徽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的受災狀況,為防汛救災提供了科學依據,大大地提升了效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7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汛情嚴峻,多地農田、房屋被淹,居民財產受損。在爭分奪秒的救災一線,北斗高精度定位、云計算大數據、無人機航測等高科技“神器”各顯神通,為抗洪防汛贏得寶貴時間。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千尋位置了解到,7月23日,在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的指揮下,千尋位置的兩位工程師奔赴合肥,抵達合肥后的當天,搭載千尋位置北斗高精度時空智能服務的無人機就第一次起飛。經過四次飛行,工程師們以340多公里的航程,3034張照片,拍下了 33.2 平方公里的受災實況。

現場航拍實景圖與原始衛星圖對比
結束飛行后,工程師緊急對照片數據進行處理,將無人機拍到的高精度受災實況圖和受災前的衛星圖進行比對,快速評估受災區域范圍,精確測量決堤口的位置和長度,并快速發現受災區域高壓線塔被淹沒和民宅被洪水徹底圍困的情況等。整個過程僅用時1個多小時。
與此同時,無人機航攝的數據被同步上傳至云端進行三維重建,3小時內完成處理,速度比普通工作站快了8-10倍。三維模型不僅能預測水位上升后的民宅淹沒區域,還能計算出填滿決堤口需要的土方數量。這些都為救援組織工作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指導。

救援人員現場查看三維模型圖
和傳統的無人機航測不同,搭載千尋位置服務的無人機可以進行實時厘米級定位,免除現場搭建基站,為抗洪救援贏得寶貴時間。

千尋位置時空智能服務的無人機
之所以能快速還原信息,并搭建三維模型,得益于千尋位置背后的技術支持。據了解,千尋位置在全國建設了26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強站形成“全國一張網”,并基于自主研發的時空智能算法,可以為全國的用戶快速提供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服務。
隨著抗洪救災進入關鍵階段,千尋位置可以為參與抗洪救援的各類物聯網終端提供統一的時空基準體系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讓防洪抗汛變得更高效,為救災減災提供科技保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