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到底有沒有輕功?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字數:2465,閱讀時間:約7分鐘
歷史提問
古代到底有沒有輕功?
答:比起武俠小說里,那天馬行空的“絕世輕功”場面,古代真實的“輕功”是啥樣?這事兒,光耀中國書法史的大唐“名筆”顏真卿,就能來個現身說法。

其實,顏真卿這“輕功”,在中國古代也并非孤證。擁有一身跑跳強大的“輕功”本領,早早就是中國古人的追求。就連長沙馬王堆漢墓里,都出土過“疾行方”,即吃了就讓人擁有強大“輕功”的“方子”,里面既有各種“湯藥”“丸藥”,也有許多“巫術”“咒語”。叫多少“文物粉”大開眼界。

放在當時軍將身上,“輕功”更是硬核要求。晉國大將魏仇犯了死罪,為了保命求生欲大發,明明身受重傷,卻咬牙當著晉文公使者的面“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也就是向前跳躍三百下,原地縱身跳高三百下,硬是憑這強大戰斗力,叫晉文公熄了殺心,留他一條命繼續去戰斗……
而比起這滿滿求生欲的輕功表現來,如顏真卿一樣擁有一身“輕功”的著名人物,歷代都不缺,比如書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神話的甘延壽將軍,就有一身“嘗超逾羽林亭樓”的“輕功”本事。就憑著這強大跑跳能力,他才帶著漢軍翻越氣候險惡的中亞山地,一口氣殺到康居境內的“單于城”,霸氣砍下郅支單于的頭顱。

而除了“跳”以外,“跑”也是野史里“輕功”的重要能力,比起武俠小說里高手們“踏雪無痕”的傳奇來,古代真實的“跑步牛人”也很多。比如晉朝的唐彬就能“走及奔鹿”,也就是和野鹿比賽跑。有著“虎侯”綽號的陳安,則能身穿重甲扛著七尺刀,與飛馳的駿馬比個不相上下。南北朝的豫章王蕭琮,喜歡赤著腳在沙地里練習奔跑,雙腳全練出厚厚的繭子,終于練出了“日行三百里”的強大功夫。“踏雪無痕”可能夸張,“踏沙無痕”卻是追求。

而在科技有限的古代社會里,擁有這樣一身跑跳能力的“輕功強人”,也同樣是稀缺人才。甚至還出現了專屬“輕功強人”的工作——急腳遞。以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宋代的驛站,分為“步遞”和“馬遞”,“步遞”就是靠人奔跑。后來又有了要求更高的“急腳遞”,必須得日行四百里的“輕功強人”才能擔當。到了宋神宗年間,又出現了“金字急腳遞”,即奔跑者手持紅底金字木牌,跑起來更是如飛——能擔任如此任務的,都是日行五百里的高手。
所以說,在古代能做這種“快遞小哥”的,基本都有一身這般“絕世輕功”。

幾位“輕功達人”是不夠的,打造一支奔馳如電的鐵軍,才是戰場上的制勝之道。
典型的,就是戚繼光的戚家軍,這支抗倭英雄部隊,其精華部分,幾乎全由義烏等地的樸實農民礦工組成,幾乎沒有一人是“武學奇才”。戚繼光對他們的訓練也“樸實”,就是平時里負重拉練,逐漸增加奔跑速度,做到“一氣跑得一里,不氣喘才好”。比起武俠小說里各類“輕功心法”“神行百變”,似乎平淡無奇。

而萬歷年間的平壤之戰里,戚家軍更把“輕功”演繹到新高度:虎將駱尚志率領的新一代戚家軍,面對平壤日軍的兇狠彈雨,先趁著夜色把日軍尸首丟上去,制造“輕功爬城”的假象,然后悍勇的戚家軍將士甩出鉤梯,貼著城墻迅速爬上,將大明的戰旗插上平壤城頭。在這場“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的大捷里,精彩立下第一功。
這樣的精彩表現,哪里靠的是“心法”“內功”?卻是靠著戚家軍令行禁止的紀律,血戰到底的鐵血精神,忠勇許國的錚錚鐵骨。一如在上演“跳高奇跡”后,慷慨為國殉難的唐朝老英雄顏真卿。“古代有沒有輕功”的話題背后,是多少神跡背后的刻苦磨練,還有多少忠勇護國的身影。
參考資料:范忠義《戚繼光評傳》、劉稟果《中國古代體育史話》、馬伯庸《帝國最后的榮耀》、楊向東《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史》、任海《中國古代體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往日文章精選:
原標題:《古代到底有沒有輕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