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們這一代——滇云人類學者訪談集萃》

2020-07-24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我們這一代:滇云人類學者訪談集萃》 尹紹亭 主編 ISBN 978-7-5077-5955-6 2020年7月版

本書收錄了20位中國人類學第三代學者的學術訪談,以云南地區的人類學、民族學學者為主,亦有日本學者秋道智彌、橫山廣子教授,澳大利亞唐立教授,云南大學出身的美國學者施傳剛教授,中國臺灣的何翠萍教授5人。這些學者都是曾經在云南求學或工作過,訪談中,他們不僅分享了各自的考察經歷、調查足跡和成長軌跡,也談到了云南等地的民族學、人類學調查,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等大學學科建設的議題,以及對整個中國人類學發展的觀察與展望,觀點精彩,視野開闊,充分展現出一代人類學學者的學術追求與思想風貌。

序  言

本書名為《我們這一代——滇云人類學訪談集萃》。取此書名,有必要做一番說明。

先說此書的緣起。2005 年春季,云南出版社編審尹杰提議,希望我主持編輯一套《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以貢獻于 2007 年在昆明召開的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此計劃很快被云南出版集團和云南人民出版社批準立項并實施,于是由尹杰策劃,由我和夏代忠先生主編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文庫》著作陸續問世。12 年間,先后出版了專著 24 種 29 冊,贊譽滿滿,獲獎豐碩,達到了預期目的。編輯出版了如此厚重的一套大書,作為收官之作,策劃一部學者訪談錄,一來可為文庫再添光彩,二來《文庫》作者絕大多數是云南大學的老師或云大出身的學者,“訪談”可為母校存留一些資料,而對于時下從事“雙一流”建設的年輕教師學者而言,亦不失為難得的參考借鑒。這個主意得到同仁們的支持,這樣就有了這本書的寫作。

其次說何為“我們這一代”?!吨袊祟悓W民族學文庫》作者可分為四代學人。第一代學人是“90后”,為方國瑜、江應樑、田汝康三位先生,他們去世已經多年,文庫用的是他們的遺作。三位先生均為學界敬仰的學術大家,其生平業績早已廣為人知,不必贅述也不可能再進行“訪談”了。第二代學人為“80后”,有汪寧生、杜玉亭、嚴汝嫻、張增祺、周光大五位先生。文庫出版期間,汪寧生、張增祺兩位先生先后駕鶴西去,健在的幾位先生因年事已高,不便叨擾,所以第二代學人的訪談也只好作罷。第三代作者有楊福泉、郭凈、王清華、郭家驥、鄭曉云、瞿明安、李惠銓和筆者。第四代作者有崔明昆、秦瑩、龔銳三人(合著者不在其內)。“我們這一代”,指的是第三代。如果不局限于《文庫》作者,第三代乃是一個大群體,《文庫》作者只是其中少數,并不能代表全部。然而如果要擴大范圍,那是無法操作的,所以只好限定在“滇云訪談集萃”范圍。計劃決定后曾多方組稿,增加了梁旭、楊庭碩、林超民、江曉林、方鐵、顧士敏、李國文、鄧啟耀、段玉明、張開寧、趙潔、何明等人的訪談。其中楊庭碩、鄧啟耀、段玉明是外地學者,他們曾經在云南求學或工作過,云南可以說是他們的學術“故鄉”。此外有幾位是歷史學、宗教學學者,他們的訪談雖然不完全屬于人類學范疇,然而由于他們與人類學、民族學學界關系密切,或長期合作研究,或為人類學、民族學出版事業做過很大貢獻,所以他們能加盟是理所當然。上述學者的年齡,最長者梁旭先生79歲,從年齡和資歷看,他也可以算是第二代,但此先生心態極為年輕,思想活躍,且喜歡和年輕人混在一起,所以將其拉到我們這一代。不足60歲的有4人:鄭曉云、何明、瞿明安、段玉明。4人雖然較為年輕,然而學術成果顯著,且出道時間較早,所以“破格”進入了“長者們”的行列。這里要特別感謝橫山廣子、何翠萍和趙捷,她們十分出色的訪談不讓須眉,堪稱典范,撐起了半邊天,所以特意將三位的訪談安排在最前面。又,本著“尊長”的傳統,男性學者則按作者年齡排序。

說到云南這一代人類學民族學學者,不應遺忘海外同仁。由于所處環境不同,海外同代學人大都還在“快馬加鞭未下鞍”,拼命工作,不像我們可以“馬放南山”,抽點時間緬懷“如煙往事”,總結一下人生事業了。經聯系,加盟者有日本學者秋道智彌、橫山廣子教授,澳大利亞唐立教授,云南大學出身的美國學者施傳剛教授,中國臺灣的何翠萍教授五人。他們的訪談,視野開闊,學術性強,頗多建樹,為本書增色不少。

說了書名意蘊,下面談“我們這一代”的秉性特質。

某年某日,我曾與一位受人尊敬的二代先生聊天,其間談到治學,他不無感慨地說道 :“學界一代不如一代了!”聽后思量,就我而言許多方面不如前代不容置疑,不過就第三代整體來看,“不如”前代可能過于籠統,“不如”究竟何在?果真“不如”又是什么原因?值得反思探討。關于這個問題,本書正好有幾位學者提到,且看他們的說法。

鄧啟耀:“我們這個年青的一代學人,多半是過渡的一代。不像老一輩學人國學功底深厚,也不像年輕一代很早就有機會游學世界,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一種正在與傳統文化決裂,又與當代世界隔絕的教育。到了青春期長身體長心智的時候,更逢浩劫,連書都沒得讀?!?/p>

郭凈:“作為一個剛過60歲的云南人,我覺得有幾個身份對我們影響非常大。第一身份是這個年齡的人,我們經歷了中國的不同時代……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對這個社會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受到中國革命傳統的一些熏陶,而且我們那時候讀的書很有限,因為書少,所以讀得很認真,恩格斯、馬克思、毛澤東的著作都是認真讀過,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毛澤東在農村領導革命的過程有所了解,農民革命的傳統對我們有影響,讓我在沒有接觸過農村和少數民族之前就多了些感同身受?,F在做農村工作的人卻很少讀這些書了?!?/p>

顧士敏:“我是1945年生人。1945、1946年的人是非常特殊的一代。我們那一代人……太復雜了,他們像寶石一樣,具有一些雜質,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會使得他們更堅強更璀璨,更具有內在的光與熱。因為這一代人就沒有一帆風順過,坎坷歲月,蹉跎歲月造就了他們。

不過這個經歷看下來并不是好事,但也未必是壞事?!?/p>

三人所言,大體概括了我輩的狀況。說到這里,耳邊不禁回響起朋友從微信傳來的一首歌——“我們這一輩”(抱歉不知作者之名),其質樸深沉的歌詞,蒼涼激越的旋律,撼人肺腑,蕩氣回腸,寥寥數語,飽含著我輩的人生滄桑 :

我們這一輩,與共和國同年歲,

有父母老小,兄弟姐妹。

我們這一輩,與共和國同年歲,

上山練過腿,下鄉練過背。

我們這一輩,學會了忍耐,理解了后悔,

酸甜苦辣釀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

嗨喲!

我們這一輩,熬盡了苦心,交足了學費。

我們這一輩,對父母有過,對兒女有愧。

我們這一輩,真正嘗到了做人的滋味!

學者是時代的產物,特殊年代,塑造了我們這一代的特殊。境遇的截然不同,也算是“文化的多樣性”吧。時代人生,很難簡單地評說。我們這一代大多形成了不甘沒落、不畏艱難、堅韌執著、刻苦鉆研、淡泊謙虛、豁達樂觀、寵辱不驚的精神和品質。然而,良好的精神和品質并不能左右命運,如果不是“四人幫”倒臺,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那么再好的精神和品質也將頹廢消磨。正是有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才使我輩得以在人生關鍵的時刻迎來明媚春光。1976年之后我輩走出寒冬,四十年間書寫了過去做夢都未曾想過的“春天的故事”,充分顯示了時代造就人才的“傳奇”,值得一提 :

第一,本書 20 位大陸被采訪者中的17位,是在“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后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的。對于他們中的“老知青”而言,恢復高考簡直就是“救命末班車”,因為他們大都已經跨入了接受高等教育最高歲數的“紅線”,如果沒有這一最后的機會,那么肯定與大學無緣,必將抱憾終身。

第二,接受了高等教育,20人畢業后獲學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3人,博士學位8人。其中林超民為恢復研究生招生民族史專業最早畢業的博士之一;施傳剛獲得美國人類學博士學位;鄭曉云榮獲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第三,20人現1人為副研究員,19人為教授、研究員(其中11人為二級教授、研究員);施傳剛為美國弗羅里達大學終身教授,楊庭碩為吉首大學終身教授;16人為碩士、博士生導師。

第四,20人中,14人分別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級和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理論家、云嶺文化名家等。

第五,在國際上,尹紹亭先后受聘為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客座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和東京外國語大學以及立教大學客座教授;張開寧長年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生殖健康特別項目專家組成員、聯合國人口基金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家和顧問等;楊福泉曾經赴德國等國家從事合作研究和講學;鄭曉云榮任法國水科學院院士,并曾任國際水歷史文化學會主席。

第六,在教學方面,我輩培養了大批學士、碩士和博士,學生群星閃耀,業績斐然,不少成為各自行業的骨干、棟梁;在科研方面,我輩在諸多領域開拓創新,取得了令學界矚目的成就,獲取了社科界的所有高級獎項,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第七,在行政科研管理服務方面,林超民曾任云南大學歷史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副校長;尹紹亭曾任云南民族博物館副館長、云南大學人類學系主任、伍馬瑤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方鐵曾任云南大學西南邊疆研究所所長和教育部西南邊疆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文曾任云南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云南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楊福泉曾任云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郭凈曾任云南社科院歷史所所長、云南省博物館館長;鄧啟躍曾任云南社科院民族文學所所長、中山大學媒介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郭家驥曾任云南社科院科研處處長、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王清華曾任云南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何明曾任云南大學科研處處長、民族研究院院長;鄭曉云曾任云南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現任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江曉林任德宏師范高等??茖W?!敖瓚獦挪┪镳^”館長。

第八,加盟本書的國外學者秋道智彌、唐立、橫山廣子教授和中國臺灣學者何翠萍教授,也是改革開放的極大受益者。之前很多國外人類學者對中國和云南的民族文化感興趣,希望投身研究,然而由于做不了田野,所以只得改變計劃去了別的國家。橫山廣子和何翠萍,是改革開放后最早獲準到云南進行人類學調查研究的海外學者。隨著國門開放,研究條件轉好,20世紀80年代后期唐立把研究重心轉到云南;秋道智彌原本是以大洋洲為研究基地,20世紀90年代后期也開始把云南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于是,在云南的人類學史上,才有了秋道智彌和秋筱宮研究班子的云南原雞及其文化的研究和季風區云南地域的民族生態史研究、唐立的云南科技史和傣族歷史文化研究、橫山廣子的蒼洱白族民族志研究和何翠萍的從景頗到西南界域人類學的研究。

 

有國外學者曾經對我說過,你們耽誤了那么多時光,經歷了那么多磨難,還能成就事業,難能可貴,值得欽佩!我感覺這不是一般的恭維之語,只有閱歷豐富、深諳人生世事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在組稿、編輯本書的過程中,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值得敬佩”的分量。如前所述,組編此書的初衷,是想使其成為《文庫》“終曲的華彩”。而當賜稿陸續寄來,仔細讀過,才發現對原本認識熟悉的同仁們其實并不十分了解。經歷不十分了解是其次,主要是他們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出了我的認知,使我不斷感到意外、感動和驚嘆!掩卷沉思,我這才深切意識到組編這本書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不得不說,與這樣一群“云南幫”為伍,實感驕傲和自豪!

少年時代讀過一本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小說,此書對于我輩影響之大,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可想象的。主人公保爾分·柯察金有一句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 :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記得當年每當吟誦這一段話時,都會熱血沸騰,對未來無限憧憬!時光荏苒,青春如在昨天,彈指之間我們已臨深秋。回首往事,雖然少年時代的激情早已淡如浮云,靜如止水,不過曾經握過犁把和鐵錘的手后來居然又拿起粉筆和筆桿,做起書生行當,到頭來還能說“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戲劇人生,正所謂“我們這一輩,真正嘗到了做人的滋味”!我的訪談用了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作為題目,覺得它能夠表現我們現在的狀態和心態。自然,萬重山之后還非終點,前程尚風光無限。以往的故事已經寫入訪談,至于未來,我相信這一代人不會滿足自得,更為醇厚、純粹的人生,更為成熟、老到的研究和成果,恐怕還在后頭。

2018 年 8 月寫于昆明

 

目 錄

 

序/1

邊緣學術與前沿思想

——趙捷研究員訪談錄 / 1

從景頗研究到西南界域人類學

——何翠萍教授訪談錄 /20

東亞視野中的大理社會文化

——橫山廣子教授訪談錄 /45

吃千家飯,爬萬重山

——梁旭研究館員采訪錄 /69

矢志如一, 百折不回

——楊庭碩教授訪談錄 /94

但開風氣不為師

——林超民教授訪談錄 /112

以物知史 以物證史

——江曉林館長訪談錄 /136

終是不忘讀書心

——顧士敏教授訪談 /149

亞洲、太平洋的海洋和森林生態人類學的足跡與前景

——秋道智彌教授訪談錄 /164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尹紹亭教授訪談錄 /190

積沙成塔,跬步前行

——方鐵教授訪談錄 /208

揚長不避短 :我的醫學人類學實踐

——張開寧教授訪談錄 /227

田野有哲人

——李國文教授訪談錄 /249

樂史 :云南之路

——唐立教授訪談錄 /270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施傳剛教授訪談錄 /290

云南吾師

——鄧啟耀教授訪談錄 /314

一個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

——楊福泉研究員訪談錄 /345

調查之路,參與行動之路

——郭凈研究員訪談錄 /370

駑馬不舍騏驥功

——郭家驥研究員訪談錄 /388

梯田、絲路及影視人類學研究的開拓者

——王清華研究員訪談錄 /407

“猶欣曠燭青光好,最怕聞雞是枉然”

——段玉明教授訪談錄 /431

博聞強學,啟智創新

——何明教授訪談錄 /449

膽大包天,碩果累累

——瞿明安訪談錄 /474

水文明探索中的苦旅者

——鄭曉云研究員訪談錄 /494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广元市| 永济市| 阳东县| 诏安县| 瓮安县| 丹阳市| 太仆寺旗| 郓城县| 南康市| 嘉鱼县| 垫江县| 旬阳县| 苗栗县| 木兰县| 祁门县| 西峡县| 长沙县| 濮阳市| 开平市| 中牟县| 昌图县| 卓资县| 广宗县| 泊头市| 云安县| 广昌县| 隆化县| 宁明县| 资源县| 准格尔旗| 东辽县| 永济市| 湄潭县| 汕头市| 上栗县| 怀远县| 张家口市| 巫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