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宣揚仇恨”不是“出圈”,而是越界
7月22日,@微博管理員 發布《“宣揚仇恨”行為界定及開展專項整頓的公告》,提出將對宣揚仇恨引發對立的行為進行清晰界定,并從近日起開展為期兩個月專項整頓。微博官方認為,明星、體育、游戲等領域中的粉絲群體,以及在性別、動保、宗教、種族、地域等話題中的相互攻擊及不友善行為的治理,缺少治理的規則和手段,是微博社區秩序治理的難點。
熟悉微博生態圈發展史的人們都知道,微博從早期由“意見領袖”帶領和主導,逐步轉變為社群化傾向顯著的網絡輿論場。不少持有相同立場、擁有共同利益的用戶出現抱團,而對不同立場和觀點的群體大加鞭笞。這些行為,有的表現為不同偶像陣營的對罵,有的表現為“地域黑”,有的表現為圍繞性別權利主張的攻擊。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偶像經濟的影響下,很多明星都有穩固的粉絲團體,它們以應援會等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形成了有組織性、有層級關系的組織。穩固并做大偶像的網絡流量,是粉絲組織的主要任務之一。然而,一些粉絲在關注自家偶像的同時,還出現排斥其他偶像的情況。為了爭奪資源有限的流量,粉絲之間就出現了齟齬和摩擦。
一些粉絲群體為了偶像爆發網絡沖突,甚至是“想象的對立”。本來,偶像之間未必有什么個人恩怨,但在某些粉絲的“想象”下,偶像的任何言行都被無限放大,一個表情、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被曲解。在盲目情緒主導下,某些粉絲自以為能替偶像“出頭”,在網上撕得不亦樂乎。
性別權利主張的標簽化,同樣是“宣揚仇恨”行為的一大特征。前不久,圍繞papi醬冠姓權的紛爭就是典型案例,papi醬被部分群體貶低為“婚奴”。事實上,以冠姓權為靶子追求所謂女權,是對兩性權利追求平等的曲解。“孩子跟誰姓”本身是個夫妻間、家庭內部協商確認的私域問題,卻被放大為兩性間的對立。
至于網絡言論的“地域炮”現象,更是從web1.0時代延續至今的頑疾。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地域意識和地域認同感有著深厚的根基。然而,當地域意識變成狹隘的地域偏見,就出現了不顧一切的貼標簽。網絡言論的“地域黑”,不僅傷害了有關地方人們的感情,還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構成誤導。
微博是一個開放的輿論場,有的時候,“宣揚仇恨”行為還會“出圈”。部分極端群體為了狹隘的小群體利益,甚至攻擊主流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官微,干擾其正常辦公秩序。粉絲之間的爭執,成了消耗社會資源、損害公共利益的惡斗。
種種因素互相交織滲透,讓微博上“宣揚仇恨”現象呈現復雜面貌。微博對“宣揚仇恨”提出清晰的界定,實施分類管理,有助于開展精準整治,打擊和取締一批違規賬號。只有讓那些烏煙瘴氣的言論清除出微博輿論場,才能正本清源,讓意見的呈現與交換回到應有的理性和平和,讓人們找到“好好說話”的狀態。
當然,從根本上說,消除“宣揚仇恨”的輿論基礎,還有賴于微博社群加強自身管理,理性引導觀點的形成。一些社群組織的存在,不僅要發揮組織粉絲、擴大流量的作用,還應承擔自治責任,有效約束旗下粉絲的行為,充分抵制網絡暴力。“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每個互聯網用戶都要明晰責任、守住心中的善意與理性,否則,誰都可能被極端言論裹挾和吞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