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性格決定命運,但性格也決定壽命嗎?

你是勇于擔當?shù)倪€是外向活潑的亦或者敏感憂郁的呢?每個人都有著獨特又有所偏重的人格,你是否有想過你的人格可能與你的壽命甚至是接下來健康生活日子的多少相關呢?
最近有一項十分有趣的研究,利用元分析對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和美國10項跟蹤隊列研究中13萬名參與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他們發(fā)現(xiàn)人格與人的平均預期壽命以及無殘疾預期壽命(可以理解為無殘疾狀況生活的平均年限)息息相關。

那么哪些人格特征對預期壽命的影響較大呢?
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就是不負責任。已有的心理學、醫(yī)學研究一致表明如果一個人是不負責任的,那么他過早死亡的風險將增加:責任心每下降一個標準單位,死亡率增加14%。這其中主要是因為具有低責任心的個體一般來說自制力較差,做事不懂得做計劃,立的長遠flag基本堅持不下去,而且我行我素不受義務和責任的約束~(看看你中了幾個哈哈)。其他的比如情緒不穩(wěn)定、求知欲低和認知不靈活(“今天你更博學了嗎”)、社恐、態(tài)度消極也與較高死亡率有關,但是相關程度大小都不及責任心。

在這些已有研究之的基礎上,上面提到的這項研究,對人格特征與壽命的關系進行了更為系統(tǒng)的檢驗。
1 人格特質(zhì)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預期壽命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人口學中,預期壽命指的是利用生命表技術計算的人群的平均生存年限,而無殘疾預期壽命指的是這些年限年中沒有殘疾的壽命長度。
前述研究發(fā)現(xiàn)人格特質(zhì),尤其是低責任心與許多致殘性慢性病,如肥胖癥、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有關,所以人格特質(zhì)和殘疾之間的關聯(lián)是可以預期的。在此研究基礎上,作者用殘疾指標(ADLs)與隨后3到19年的追蹤殘疾指標變化和死亡狀況,來衡量5個主要的人格特質(zhì)——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情緒穩(wěn)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隨和度(Agreeableness)和對外界經(jīng)驗的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預期壽命的關聯(lián)。

2 如何測量人格特質(zhì)與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呢?
作者利用生存分析來估計人格特質(zhì)與壽命和殘疾的關聯(lián),并使用隨機效應元分析匯總研究間的關聯(lián)。首先,作者將人群按照標準化后的人格特質(zhì)強度高低劃分為多個組別(每5%的占比為一組)。接著,作者使用假設混雜的多類別公式計算人群歸因分數(shù)來檢驗預測變量,即人格特質(zhì),與預期壽命與無殘疾預期壽命的相關性。最后,利用線性回歸來估算吸煙、酗酒、不運動、體重指數(shù)BMI和教育對預期壽命與無殘疾預期壽命的關系,從而達到排除這些不健康行為影響的目的。

3 高責任心與長壽相關,而情緒穩(wěn)定與健康長壽更相關!
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在預期壽命方面,在低于中位數(shù)責任心的群體中,較低的責任心與較高的死亡風險相關,而在高于中位數(shù)的責任心水平上,并沒有觀察到相關性(圖1)。較低的情緒穩(wěn)定性也與較高的死亡率風險相關,但僅在最低的15%人群中。

圖1 來自10個隊列的131,195名個體的集合數(shù)據(jù)中,與人格特征百分位組相關的死亡率風險研究
在無殘疾預期壽命方面,較低的情緒穩(wěn)定性與較高的殘疾風險呈線性相關,在整個分布范圍內(nèi)均可觀察到劑量反應相關性,而較低責任心的相關性僅在中位數(shù)以下觀察到;與情緒穩(wěn)定性的關聯(lián)相比,責任心的關聯(lián)較弱(圖2)。而“經(jīng)驗開放度”雖然在排名前25%看起來出現(xiàn)了一致性表明似乎有著更高的殘疾風險,但是這是由于單一模型的占比權(quán)重的影響導致的。所以研究中“經(jīng)驗開放度”、“外向性”、“隨和度”與殘疾并無顯著的相關。

圖2 殘疾風險(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估)與集合中人格特質(zhì)的百分位組相關來自7項隊列研究的43,935名個體的數(shù)據(jù)集
接下來的兩張圖揭示了責任心與情緒穩(wěn)定在各自不同等級中的生命年與健康年的損失——與盡責程度最高的60%人群相比,盡責程度最低的5%人群的預期壽命縮短了6.2年(95%可信區(qū)間= 5.1~7.1),無殘疾預期壽命減少了2.5年(1.5~3.5);而情緒穩(wěn)定性低導致的壽命縮短為3.0 年(1.8~4.0),無殘疾預期壽命減少8.3 年(7.3~9.5)。


左:圖3 中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壽命的估計差異與較低的責任心相關相比于最高值15%(殘疾)和最高值60%(死亡率)
右:圖4 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壽命的估計差異與情緒穩(wěn)定性相關相比于殘疾的最高值為15%(殘疾)和最高值為60%(死亡)
作者隨后檢驗,雖然教育和起始健康狀態(tài)會在一定程度削弱低責任心與低情緒穩(wěn)定性對壽命的負面影響,但是它們之間的負向關系仍然顯著。
看起來性格不僅決定命運,還能決定壽命。培養(yǎng)良好的責任心,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性不僅能讓我們工作和生活更順利,還能讓我們活得更久更健康。

參考文獻
[1]Markus Jokela,Jaakko Airaksinen,Marianna Virtanen,G. David Batty,Mika Kivim?ki,Christian Hakulinen. Personality, disability‐free life years, and life expectancy: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of 131,195 individuals from 10 cohort studi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20,88(3).
[2]顧大男,曾毅,柳玉芝.健康預期壽命計算方法述評[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04):9-17.
本文作者
朱斌輝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研究生
責任編輯
李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副教授
圖文編輯
溫馨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研究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