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東人的夏天,幾乎每餐必“苦”
原創 唐仁承 食品與生活
廣東人似乎比上海人更愿意吃“苦”。夏令季節,幾乎每餐必“苦”,有苦瓜炒肉片、苦瓜炒臘腸、苦瓜炒雞蛋、荔枝炒苦瓜、木耳拌苦瓜、苦瓜排骨湯、苦瓜肉糜粉絲煲等,甚至還有生拌苦瓜、冰鎮苦瓜、白灼苦瓜、五味苦瓜等。林林總總,離不開一個“苦”字,而苦瓜正是這些苦菜的主角兒。

最為夸張的是,居然還有人推出一道菜式,叫做“苦苦相逼”,食材是苦瓜炒涼瓜。涼瓜不就是苦瓜的別名嗎,難不成是苦瓜炒苦瓜。是的,一點不錯,苦瓜炒苦瓜。
不過,雖說用的都是苦瓜,卻也是有些變化和差異的。一種是用生鮮青脆的苦瓜與汆過水的苦瓜一起炒,也就是生與熟的配搭。因為汆過水,其中一部分苦瓜的口感比較糯,還脫掉了一點苦味,有點苦中帶甘。于是,一碟苦瓜摻雜了兩個層次的甘苦。
另一種是幾種苦瓜相配搭。原來同是苦瓜,同屬葫蘆科苦瓜屬的草本植物,竟然也有好多個品種,無論是口感還是外形,都有不小的差異?!翱嗫嘞啾啤闭沁x用臺灣的白玉苦瓜、泰國的苦瓜仔,以及廣東的苦瓜一起炒。白玉苦瓜顏色較淺,一眼就可看出;泰國苦瓜仔個子較瘦小,且滿身疙瘩,也不難辨認;廣東苦瓜則凹凸坑紋不多,顏色不深不淺。這三種苦瓜炒成一盤,自然別有風味。

至于另兩種苦瓜也可以換成苦味更有特色的苦瓜,一種是沖繩苦瓜,其外形感覺比一張苦臉更苦,其苦澀味不及泰國苦瓜仔,但價格較貴;另一種是“雷公鑿”,其外形好比一把雷公用過的鑿子,特點是苦中帶甘。如果這樣配搭成菜,色香味更成一派。
苦瓜本來就苦,“苦苦相逼”更是苦出了層次,苦出了立體感。
苦瓜為什么會苦?原來苦瓜含有好多種引起苦感的物質,一是瓜類植物特有的苦味素,另一是所含有的黃瓜汁酶。如果這兩種物質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就會出現苦味。
此外,苦瓜中還含有奎寧和苦瓜甙。尤其是成熟的苦瓜中,這兩種物質含量最多,因而味道也最苦。不過,這兩種物質對于人體卻大有裨益??鼘幚蚧钛⑶逍拿髂浚€可抑制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喙线翱梢栽谝欢ǔ潭壬险{節血壓、血脂和膽固醇,保護心血管。
令人奇怪的是,苦瓜的苦味是自家獨有,并不外傳。在與其他食材一起炒或一起煮、一起煲的時候,苦瓜的苦味并不會傳到別的食材身上,肉味仍是肉味,蛋味仍是蛋味,一點也不苦。于是,苦瓜又有了一個別名,叫做“君子菜”。只苦自己,不苦別人,真乃君子風格,有點“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氣魄。
苦瓜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半生菜”。如果把人生分成兩半,那么40歲正當不惑之年,可以稱之為“半生”。據說,半生以前吃苦瓜,會覺得苦澀難吃;半生之后吃苦瓜,才會覺得清涼甘香。正是用半生的經歷,才能參透其中之味。
終于明白,我國廣東、香港、澳門在內的大灣區,為什么會把苦瓜菜式做得那么普及,那么多樣,那么登峰造極。常食苦瓜,天氣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又何嘗不是一次次的人生體驗。不管哪種苦瓜,其本色都是苦的,但是經過咀嚼,會慢慢體會出其中的甘味。沒有人的一生都是甜的,總是有苦有甜,更常常是“先苦后甜”“苦盡甜來”“甜自苦來”。半生不到,辛澀難忍;半生過了,似苦卻甘,因而也就激勵人們不怕吃苦,不怕曲折,努力奮斗,勇往直前,去奪取成功。不經過人生磨練,其中的味道是不會滲入味蕾的。
正因如此,我樂于食用苦瓜,并且為“苦苦相逼”點贊!
原標題:《苦苦相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