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會址”日記|考完高考,這名女生來“歷史現場”補黨史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7月17日,星期五,陰雨
中午十二點,大雨如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口,依舊排起長隊。學生們戴著紅領巾結伴而行,西裝革履的銀行職員衣服濕了大半,身著制服的警察站得筆直,大雨沒有澆滅他們參觀的熱情。

2020年7月17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大廳。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圖
10歲的小梅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第一次來到紀念館參觀學習,她左看右看,時不時讓爸爸媽媽幫她拍照,童稚的聲音中滿是興奮。
在李大釗和陳獨秀的雕像前,小梅當起了小講解員。“大家好,我們可以看到左邊這位大胡子先生是李大釗先生,右邊這位是陳獨秀先生......”小梅興奮地介紹著,并讓爸爸媽媽拍視頻記錄。
小梅爸爸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2020年暑期,學校建議家長們對孩子進行“四史”教育,綜合考量后,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來到中共一大會址日記。
小梅媽媽說,來一大會址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關于國家和歷史的印象。她不求讓孩子一次能記住多少知識。在她看來,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孩子的一生當中會有很多次這樣的機會,我希望讓她慢慢積累。”
當天,今年參加完高考的李瑋宜也來到了這里。

高考結束的李瑋宜在一大會址的黨旗前拍照留念 受訪者供圖
李瑋宜說,她喜歡歷史,她認為課堂上獲得的歷史知識有限,所以這次特地到“歷史現場”看一看,“補一補黨史”。
在紀念館大廳的黨旗前,一群黨員舉起右拳,齊聲念著入黨誓詞,李瑋宜駐足觀看。
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的媽媽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媽媽熏陶,她想在大學選擇歷史學專業,同時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
除了這些新訪客,一大還迎來了四位黨史教師,她們來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的次數都是兩位數了。

四名黨校教師合影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在90后講師葉慕林看來,一大會址紀念館“常走常新”,這里經常配合重大節點推出臨展,內容十分豐富。
她們一行四人今天走過了毛澤東故居、漁陽里,下一站是二大會址紀念館,繼續深入四史學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