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學影像全身掃描,首次可視化關節炎完整系統負擔
文/陳根
隨著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材料學以及制造業等的迅速發展和交叉,醫學影像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X線攝影技術的發展體現在數字斷層融合技術、對比增強乳腺X線攝影等方面;CT進展包含迭代算法、低劑量、雙能量或能譜成像等方面;MRI進展包括MR集合序列、壓縮感知技術、多層MR成像技術、MR彈性成像及四維血流分析MRI等方面;而人工智能在智能擺位,檢查流程優化和質量控制等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近日,在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2020年虛擬年會上,又提出了兩項醫學影像技術的突破。這些技術進展展示了一種PET/MRI方法來定位患者慢性疼痛的特定位置,以及一種新的全身掃描儀,可以首次可視化炎癥性關節炎的完整系統負擔。
由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PET/MRI成像方法,可以精確地確定患者慢性疼痛的確切位置。
此前,18F-FDG PET已被確定有能力準確評估急性或慢性疼痛發生器產生的葡萄糖代謝增加。而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PET/MRI作為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以確定一個人的疼痛的確切分子基礎。
該研究招募了65名患有慢性疼痛的受試者,并使用18F-FDG進行了全身PET/MRI掃描,以確定組織中葡萄糖攝取增加的特定位置。新穎的成像技術有效地將58名受試者的特定疼痛位置歸零。隨后,新的臨床信息導致其中40名受試者改變了疼痛管理計劃。
而在另一項醫學影像學的突破中,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型的全身掃描儀同時研究關節炎對所有關節和器官的系統影響。研究使用了一種新開發的名為uEXPLORER的全身成像技術,兩年前首次披露。該掃描儀結合了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與傳統的成像技術相比,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全身圖像,且放射性示蹤劑較少。
14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或骨關節炎的受試者被招募來進行成像。從事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Yasser Abdelhafez提出,這項研究不僅證明了關節炎全身成像的可能性,而且還揭示了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如何導致獨特的全身炎癥效應。
醫學影像技術學作為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新設備、新技術都推動其更快地向前發展,而醫學影像技術學的優勢及臨床應用價值得到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可。整體來說,醫學影像技術正向四維成像、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子、生理、功能、代謝和基因成像、特異性增強、人工智能和5G傳輸等方向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