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大禮堂、交通茶館、重慶90后小伙手繪地標建筑當樂趣
重慶九龍坡區黃桷坪交通茶館里,三兩茶客喝茶聊天;巴國城牌坊在風雨之中更顯厚重;巴將軍雕像橫刀立馬……這些九龍坡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化身”為一幅幅鋼筆淡彩畫和鋼筆素描畫,印在了明信片上,印在了重慶歷史人文紀念冊之中,變成了獨具重慶風味的文創產品。
這些作品都出自一個90后小伙——青年藝術工作者張清松之手,自2018年年底開始手繪九龍坡和重慶地標性建筑,張清松已畫了近200幅,而制成的文創產品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也賣出了5000余套,讓更多的游客收藏了重慶獨特魅力。

張清松作品《巴將軍》。
緣起:朋友邀約,踏上手繪重慶地標建筑之路
7月13日下午,筆者在工作室里見到了張清松,27歲的他曾獲中國海洋設計大賽優秀獎、中國第十屆創意美術大賽等。趁著午后閑暇,張清松正對著一幅九龍坡地標建筑畫作進行二次創作,這也是他畫畫的“規定動作”。

張清松正在工作室畫畫。
為什么會想到創作重慶地標建筑的畫作,并制成文創產品呢?張清松說,這還要從朋友的一場邀約說起。2018年,張清松一位朋友正在經手一個關于豐都的手繪項目,邀請了張清松加入。在創作過程中朋友提議,何不將范圍擴大,把重慶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標建筑手繪出來,展現重慶的歷史文化呢?就這樣,張清松帶著他的紙筆,來到重慶一個又一個的地標建筑,用畫作展現它們的獨特魅力。
第一次畫九龍坡,交通茶館代表了九龍坡的獨特魅力
在張清松的工作室,掛著他手繪的一些地標建筑,有千廝門大橋、洪崖洞、交通茶館等,張清松說,這是他創作的第一批地標建筑,共有15個。“當時選的都是游客們最耳熟能詳的,覺得最具有代表性。”

張清松作品《人民解放紀念碑》。

張清松作品《巴人博物館》。

張清松作品《磁器口》。

張清松作品《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張清松作品《長江索道》
在每次創作前,張清松都要查閱關于該建筑物的文獻資料,再去現場踩點寫生,然后選取該建筑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場景,進行全景和局部相結合的創作。墻上的交通茶館選用了暗黃色的色調,一桌茶客正談笑風生,簡單幾筆,交通茶館就帶給人獨特的老重慶茶館韻味。提到這幅畫,張清松又拿出另一幅手繪的交通茶館,和墻上這幅不同的是,這幅交通茶館是一幅沒有上色的鋼筆素描畫。

張清松作品《交通茶館》。

張清松作品《交通茶館》。
張清松說,“以前在黃桷坪的時候,也來過交通茶館,當時只覺得人很多,茶館很紅,并沒有其他的感受。但是真正開始畫它,去觀察它,去了解它,才對交通茶館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生活化的場景真的很吸引人,這就是它的特別之處。”
挖掘抗戰歷史文化,未來還有更多九龍坡建筑成為文創產品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張清松的手繪畫作慢慢成為了文創產品,近一年的時間里,依靠線下文創店售賣,已經銷售了5000余套。在文創店里,和張清松一樣,展現重慶地標建筑的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并不是沒有,但是用鋼筆淡彩畫和鋼筆素描形式展現的,基本難以尋覓。
張清松的水彩畫中,色彩飽和度較高,運用了大量透視畫法繪畫建筑物主體結構,寫實風格突出,建筑物的背景采用色彩暈染方法寫意。“水彩畫和國畫的風格本就比較類似,但是風格更寫實,在未來我還想將這種風格延續下去,同時挖掘各個建筑的歷史文化。”張清松說,在未來手繪的作品還將增加,而內容也將更寫實,更全方位突出歷史文化元素。
張清松介紹,他正在準備推出《水色重慶》紀念版筆記本文創產品,而九龍坡區的重慶建川博物館、電廠煙囪、中梁山等,能都代表和展現重慶的紅色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在未來,還將有更多九龍坡元素出現在文創產品上,被游客們收藏和喜愛。
作者:范永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