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密爾頓》:上線9.9,連b站都被擠爆下架
原創 Sir電影 Sir電影
悲劇。
數日前在湖上失蹤的《歡樂合唱團》(《Glee》)演員&歌手娜雅·里維拉確認死亡,沒有跡象表明是被謀殺或是自殺。
全球粉絲怎能忘記一語成讖的經典片段。
If I die young.
重溫,旋律與音容笑貌共振,被double的人生幻境。
疫情影響,電影院關門、劇場關門。
微弱的歡樂更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療愈影響。
比如有這樣一部通過官攝上線的音樂劇,真實地炸了。
就像它的選段My Shot.
一擊炮彈,激情、瘋狂、浪漫。
上映短短的幾天內,2w+人打出9.6分。
像在挽留這個時代最后一次嘉年華。
漢密爾頓
Hamilton

網上早已流傳著《漢密爾頓》的眾多版本的槍版(b站前幾天上線過高清版,現已下架)。
昏暗的光鮮,嘈雜的聲線,喜歡它的人依然看得滋滋有味。
很多人到了美國百老匯,就是為了看一看它。
2016年6月,紐約Richard Rogers劇院里,音樂劇完成攝制,封存起來,待價而沽。
迪士尼以750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來,原計劃在2021年前后全球院線上映。
對, 你沒有看錯,院線上映。
音樂劇作者也堅決要求它只配享受院線待遇。
讓人百感交集,哭笑不得的轉折來了。
他看到劇迷受困在家只能磕糊版視頻,終于心一軟,同意7月3日上線Disney +,于是不知不覺,又締造了一次疫情期間的文化現象和爆款。

音樂、影像、表演、大明星。
所有的一切,成為多難俗世的抽離靈藥。
很難有下一次了。
01
傳奇性,后無來者。
《漢密爾頓》這次“屈尊”上線流媒體,是造福粉絲。
相當于可以欣賞一部1080P,足不出戶,約等于0元觀看的機會。
《漢密爾頓》在美國更是現象級的文化現象。
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人人都在談論它。

奧巴馬現場配合主創唱rap。
米歇爾·奧巴馬夫人的夸獎毫不吝嗇。
“《漢密爾頓》是我人生中欣賞過的,最令人震撼的藝術作品。”
獲獎無數,刷新紀錄。
16項“戲劇屆奧斯卡”托尼獎提名,拿下其中的11項獎;普利策最佳戲劇獎;同名專輯還獲得了格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


它誕生于一個嗨了飛了的天才大腦。
劇作者,歌手,演員,林·曼紐爾·米蘭達(Lin-ManuelMiranda),粉絲稱林聚聚。
夸一個普通人有才,你可以說,牛逼啊。
但要夸林聚聚,那就只能用“天才”來形容了。
19歲時,他創作了《身處高地》其中一首歌;
28歲時,他正式創作了講述拉美移民故事的音樂劇《身處高地》,一舉獲得了4項托尼獎。
36歲時,他為動畫電影《海洋奇緣》創作的歌曲《海洋之心》,獲得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與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
在出演《身在高地》期間,他休假了一段時間,演繹《漢密爾頓》的想法也突然蹦了出來。
他隨意挑了一本最厚的人物傳記,這本書寫的就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一生。


頓時。
他與來自遙遠的年代的漢密爾頓產生了精神共鳴:他的父親跟漢密爾頓一樣,都是來自加勒比地區的移民,而且同樣天賦異稟。
一個讓他備受鼓舞的偶像浮現在他面前——
絕無僅有的野心,才華,目空一切。

漢密爾頓出身卑微。
林聚聚有一句精準的描述:十美元上的國父沒有父親。
他是私生子,母親是妓女,出生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出生不久后父親就拋棄了他。
父老鄉親都看出了這個小孩的天資聰穎,他們集資把漢密爾頓送上了美洲大陸,離開了這個破地方。
他憑借出色的文筆,就讀于今天的哥倫比亞大學。
不到30歲的他,參加了獨立戰爭,成為了華盛頓的親信,左臂右膀。
一部美國法官至今仍會以此來解讀憲法的參考書,《聯邦黨人文集》,里面上百篇文章,80%以上是漢密爾頓撰寫的。
漢密爾頓在建國后,成為了美國首任財政部長。

可以說,他是現在美國資本主義的總設計師,美國金融的奠基人。
十美元上的男人,最帥的國父。


美國歷史上第一樁政治性丑聞也來源于漢密爾頓。
他跟一個有夫之婦有了外遇,結果被她的丈夫“捉奸在床”,還遭到勒索。
丑聞傳了出去,漢密爾頓受到政敵的瘋狂抨擊。
這段婚外情幾乎毀了漢密爾頓的職業生涯。

漢密爾頓在和政治對手伯爾的決斗中,中槍身亡。
漢密爾頓的人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戲劇性潛力——
曾成就他的特質,同時也毀滅了他。
他的人生,是絕唱。美國歷史上,怕是再難找到第二個人物,“集郵”了以下元素:
移民&種族&戰爭&國家誕生&金融&政治內訌&性&丑聞&意外去世……

對于粉絲來說,2020年7月上線的版本很可能也是“絕版”的幸運,OBC(Original Broadway Cast百老匯原版卡司)的現場演出再也看不到了。
就類似于《哈利波特》的小演員也不會再演一遍霍格沃茲傳奇。
他們紛紛殺入好萊塢、大銀幕。
林聚聚除了為《海洋奇緣》,還陸續出演《黑暗物質》《歡樂滿人間2》等。
劇中其他演員還出現在《東方快車謀殺案》《疑犯追蹤》《雪國列車》(劇版)等。
千金難買線上一聲響,此時不磕更待何時。



它的創新性,前無古人。
這一部正襟危坐的歷史劇嗎?
不是。
《紐約時報》周末版的主編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十幾歲的兒子一開始很抵觸去看一個歷史劇的,但看完以后,他告訴媽媽:
他以后要看5遍。
很多年輕觀眾看完《漢密爾頓》,發現都中毒了。
因為演員全場用hip-hop,嘻哈音樂,“唱”完了十八世紀的歷史,漢密爾頓的一生。

試想一下。
如果用“喲喲切克鬧”演繹了一遍《建國大業》,想想都覺得很鬼畜吧?
2009年,奧巴馬曾經邀請林聚聚到白宮,演唱他的成名作《身處高地》。但林聚聚偏不,反而唱了一首他從未公開演出的曲子,也就是后來《漢密爾頓》的開場曲。
后來奧巴馬對林聚聚說:
當時你跟我們觀眾說
“我接下來要表演一手關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饒舌”
我們都說:“這能行?只能祝你好運吧”



充滿現代感的旋律,融進了18世紀的歷史之中,毫不違和。
但《漢密爾頓》并不是為了嘻哈而嘻哈,為了讓年輕觀眾接受而選擇用流行旋律。
每一首歌的信息量很大。
既有漢密爾頓傳記的原作者作為劇的歷史顧問,又有林聚聚的重新演繹。
第一幕的開場。
后來槍殺漢密爾頓的伯爾,唱出了漢密爾頓一生的基調。
努力讀書,但別忘了你出身所屬
你的名字將舉世矚目


顯示了漢密爾頓的性格——
年輕,好斗,饑渴。
一個出身卑微,身無分文的人,憑借自己的才能和魄力。
一舉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敘事中心。

林聚聚把歷史中的喬治三世,化身為一個一臉傲嬌,唱著唱著還在現場噴出了口水的國王。
喬治三世唱:“你是我最愛的奴隸”。
以獨特的方式,表現了殖民地鬧獨立之時,喬治三世的憤怒,無奈。


經典的“倒帶”一幕。
在舞臺上,現場展示了如電影的閃回手法。
前一秒是漢密爾頓和妹妹伊麗莎白的婚禮,姐姐安杰利卡在一旁祝福他們。

故事開始“倒帶”。

舞臺上主視覺的木制腳手架,磚頭,繩索。

以上是第一幕內容。
而到了第二幕,Sir想用來自中國戲曲的金句來定調: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全球化的本質,就是人性的底層故事。
對于中國觀眾來說,理解下面的情節一點都不難。
政敵的排擠、愛子的早逝、出軌的墮落、沖動的暴力。
當漢密爾頓接受了決斗的時候,一場悲劇冥冥中已經寫死。
就像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也死于與情敵的決斗中。
古典主義的結局激發了包括后世才子無數遐想。
林聚聚將腦補的畫面,點化成瘋狂的嘻哈秀。
03
它的顛覆性,跨越時代。
不僅在音樂方面,《漢密爾頓》改進了傳統。
卡司陣容上,還創新大膽。
除了萌萌的英國喬治三世國王是白人外,全體劇組的演員都是非裔,拉丁裔等少數族裔。
拉丁裔的美國首任財務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非裔的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和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

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建國元勛,竟然全都由少數族裔扮演,沒有一個白人。
要知道,那時候南北戰爭還沒開始,就連華盛頓也蓄奴。
還有,紐約名流三姐妹也分別設定成:黑人、亞裔和拉丁裔。

更不用說,演出形式主要是嘻哈音樂,本就是誕生于黑人之中的音樂。
嘻哈,饒舌,爵士,乃至百老匯經典歌曲,融為一體;
黑人,白人,拉丁裔共聚一堂。
它真正顛覆時代的,是表達厚度。
2016,在總統選舉之際。
林聚聚在《周六夜現場》演唱《漢密爾頓》的My shot ,現場發揮嘲笑了一把特朗普。

表演結束后,劇組中飾演伯爾的演員突然cue到了彭斯。
他首先感謝了彭斯今天來看《漢密爾頓》,然后說:
多元的美國擔心你的新政府不會保護我們、我們的地球、孩子、父母,不會捍衛我們、維護我們不可剝奪的權利。
我們真的希望,這場演出啟發你維護美國價值,以及為所有人努力,我們所有人。
特朗普在第二天連續發了幾條推特,指責《漢密爾頓》劇組這是“非常粗魯的騷擾行為”,并要求他們道歉。

他推行移民收緊政策,但他忽略的是,美國的國父之一,漢密爾頓,就是一個移民者。
從祖居于此的印第安人,到早期來此開拓的西班牙人和英倫三島移民,乃至后來源源不斷地來自北歐、南歐、俄羅斯、東亞、東南亞的移民。
美國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各族移民融合的歷史。
《漢密爾頓》像是給漢密爾頓的時代鍍上了一層玫瑰色的光澤。
恰好又諷刺了過去與當下的美國——
18世紀的《獨立宣言》,女性沒有選舉權。
現在,沒有“人人生而平等”。




現代觀眾,能夠在角色中看到投射:
那些忙碌一生只為活得更好卻被時代推向特定角色的凡人們,無力改變,只能完成“表演”。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圣人、英雄和壞人,只有欲望豐富并在其中掙扎的人。
所以,上線版中你能看到漢密爾頓一會是悲憤激昂的前線英雄,一會兒又是風月舞會上眉飛色舞的登徒子,然后又是瞬間蒼老、痛苦的父親、丈夫。



我們會犯錯,我們也有我們的弱點。
但最終,當每個聲音被聽取,我們會克服這些錯誤和弱點。
歷史車輪宏大而不可逆。
人性黑暗狡黠而不可控。
而那一聲被嵌入藝術中的,不妥協的低鳴。
無需我們挽留。
它自有回響。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原標題:《上線9.9,連b站都被擠爆下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