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新聞|南方暴雨為何陷“車輪戰(zhàn)”?強度與98年相比如何?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xù)強降雨,呈現出影響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對此解讀說,引發(fā)此次強降水過程是梅雨在作怪,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xù)40天發(fā)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yè)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可見一斑。
氣象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tǒng)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志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降水強度如何?
“綜合考慮范圍、持續(xù)時間和雨量發(fā)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說。
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具有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
從區(qū)域上來看,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qū),超過250毫米區(qū)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而今年暴雨過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大部及重慶、貴州等地,超過250毫米區(qū)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今年南方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zhàn)”?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qū)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其頻繁性不僅體現在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huán)流形勢有關。
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wěn)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tǒng)。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qū)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體來說,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qū)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qū)持續(xù)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xù)發(fā)生。
是否梅雨在作怪?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氣候似乎越來越反常,那么此次持續(xù)強降水背后是異常的氣候在作怪嗎?
據王永光介紹,引發(fā)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只“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區(qū)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戰(zhàn)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原來,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fā)時間偏早,并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入梅偏早。
此外,這只“怪獸”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fā)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huán)流發(fā)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移動過程中爆發(fā)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降水也明顯偏多。
未來雨帶如何移動,防汛壓力會否減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qū)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抬。
短暫的間歇期之后,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帶又將南落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qū)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馬學款提醒說,這與4日至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并不會減輕,長江中上游地區(qū)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