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臺北人深圳創業記:從富士康工程師到周杰倫耳機CEO
蘭心惠/文
一
出海的中國制造
2017年8月10日,深圳南山區學苑大道一個普通的辦公樓,沸騰了。
大家奔走相告傳遞一個消息——他們做的耳機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幅電子屏,準確說,是全世界最矚目的廣告屏,但其實不是廣告,是全球首個獲得“THX認證”的耳機品牌的宣傳片。
THX,全稱“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是美國盧卡斯電影公司針對商業電影院制訂的一種體系認證,創始人是電影界大牛《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THX官方博客評論道:“這抬高了耳機行業的音質門檻。”
一個來自中國深圳的初創品牌,以這樣的方式向世界述說中國制造的驕傲。

“那時候我們打品牌也就兩年時間。”回憶三年前的那一幕,林柏青說,“中國品牌很難在國內被認可,所以我們選擇先出海。”
林柏青就是中國音頻類民族品牌萬魔聲學(1MORE)的聯合創始人、萬魔耳機CEO,7年前,他和三個伙伴在深圳大學附近一間從朋友借來的小辦公室里創立了萬魔耳機,今天,萬魔已經成了數碼產品江湖傳說中的“蘋果無線耳機殺手”,繼大疆無人機之后第二個從海外紅回來的中國制造。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富士康龍華工業區工作5年、自己和三個伙伴聯合創業7年,來自臺北的林柏青在深圳特區40年時光機里走過了四分之一的歲月,5月25日,坐在深圳南山學苑大道的萬魔總部辦公室,林柏青和我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
當天的林柏青穿著一身合體的西裝,常年鍛煉的他小麥膚色,戴著黑框眼鏡,自帶幾分雅痞氣質,他說話聲音平緩低沉,思路清晰吐字成文,像耳機傳出的金屬質感的音樂讓人沉浸其中。
時光的鏡頭,在他金屬質感的說話聲中倒流、切換、變速。

二
雷軍的指路
如果把人生倒推7年,林柏青不會想到今天這樣的人生。
2012年的冬天,林柏青走出呆了5年的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大門,踏上富士康以外的土地,他和這塊土地的情緒一樣,有點激動,也有點迷茫。
此前他是富士康工程主管,一直做消費電子產品的軟硬件研發,蘋果iPod、聯想第一部5寸智能手機,第一個7寸和9寸的平板電腦,亞馬遜的Kindle,樂視第一代超級電視都是他所在團隊做的,這個團隊在紀律嚴明的富士康有一個很騷的名字,天馬行步。
因為“天馬行步”事業群帶頭大哥謝冠宏的辭職,林柏青和其他一起共事的兩個伙伴先后也都出來了,四個人想一起做點事,風口很多,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
山重水復疑無路,雷軍遙指杏花村。
耳機,這條路并不是他們的選擇,是小米創始人雷軍指的方向。
雷軍指的這個方向,自然有他的眼光和判斷,彼時的國內耳機市場還是一片藍海,高端市場被國外品牌壟斷,中端產品市場耳機需求量非常大。
“初創團隊,人很重要,那時我們還不知道做什么?也沒有產品的概念,雷總就決定支持我們。”林柏青說,團隊至今感恩雷軍這個選擇。
2012年年底,臺北桃園,林柏青和謝冠宏拜訪了當地的耳機廠商,在白板上畫出了第一款活塞耳機的初稿,當時就想到一定要有金屬元素,聲音質感好,要活塞,這是從沒做過耳機的他們,夢想中耳機最初的模樣。
雷軍在這盤夢想上撒了一點鹽,2013年,在小米科技以及順為資本、IDG等投資下,加一聯創成立,彼時是小米第一家生態鏈企業。
有了第一條耳機的草稿,創業團隊接著在深圳找到供應鏈伙伴,打造第一條耳機,沒想到,第一條活塞耳機就獲得了全球設計獎-德國IF獎。

彼時的林柏青負責產品研發,他回憶說,“這是一個十月懷胎,從無到有的過程,第一次聽到耳機傳出聲音,第一次自己去調試聲音,第一次獲IF獎,都讓我激動不已。”
2013年6月上市的那條耳機,名叫小米活塞耳機,售價99元,一上市就爆火,首批2萬條20秒售罄,2013下半年,出貨量過百萬,營收過億。
頂著小米的光環,前路是星光大道,2015年1月,成立不到2年的加一聯創估值2億美元,但這個創業團隊又不安分了,早年在富士康做代工的他們,希望做個自己的品牌出來。
2015年12月,公司成立兩周年年會上,加一聯創改名萬魔聲學,英文名稱1MORE。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為1MORE提供了一切可能,如果不去實踐,我們或許永遠與機會失之交臂。”林柏青說。
就這樣,萬魔從小米身后走到前臺,林柏青的命運,再次來到轉折點。
打出中國原創品牌第一的slogon,但是誰來做品牌呢?幾個創業伙伴面面相覷,他們都是做研發出身,都是品牌小白。
“Frank,要不你來吧。”帶頭大哥謝冠宏一句話,時代的擔子就落到了林柏青的身上。
在品牌的道路上,林柏青就是一張白紙,他專注研發N多年,沒做過品牌,沒做過銷售,更不懂用戶運營,對售后更是一竅不通。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轉折點。”林柏青自言,做自有品牌,其實是給自己挖一個很大的坑,恰好他是一個很樂意接受挑戰的人。
三
周杰倫的夢想接力
怎么樣打造一個華人自己的耳機品牌?是林柏青的夢想。
他的家鄉,海峽的另一端,有個年輕人也有相同的夢想。
這個人就是周杰倫。
周杰倫在臺灣和朋友創立了耳機品牌TiinLab,同時兼任Tiinlab 耳機的代言人和調音師。
命運就是這么吊詭,本來是競爭對手,最后卻成了一家人。
2016年,萬魔打品牌的第二年,公司希望為萬魔找個代言人,要找就找最好的,大家不約而同想到周杰倫,“環顧全球華人圈,沒有人比周杰倫更合適的。”
都是做耳機的,周杰倫怎么可能為競爭品牌代言,這條路注定是走不通的。
怎樣讓周杰倫加入了萬魔的陣營呢?
答案后來大家都看到了——萬魔把周杰倫代言的那個品牌收購了。
事實上,當時周杰倫和TiinLab有很多機會,很多品牌都希望和周杰倫合作,但他并沒有給出價最高的人,為什么會選擇萬魔這個初創團隊?
“因為杰倫認為我們是非常用心在做產品,”林柏青回憶了當時和TiinLab談判的過程,“TiinLab當初不管是公司資金問題或者研發問題,有很多主客觀因素限制,他們其實一直希望把耳機做好,TiinLab希望我們有了杰倫的加持,把我們的耳機真正打造成華人之光。”所以,這并不是標準意義的商業收購,準確說,這是一次夢想的接力。

《中國好聲音》上的周杰倫戴著1MORE耳機
2016年9月,周杰倫他以股東的身份加入萬魔并擔任萬魔的創意官,同時萬魔ODM是事業部也改名為TiinLab。
回望和周杰倫的這次合作,林柏青還是那句話,心態好,運氣就好,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現在周杰倫和萬魔合作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當初找周杰倫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怎么入手,什么樣的條件和代價,能做多久。”
回顧合作之處的顧慮,林柏青說,很多明星代言,都是一年一簽,或者一個產品一簽,沒想到,和杰倫可以這樣長久合作。
“無瘋不成魔,萬魔在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林柏青說,這讓他特別有感而發,自己每天做的事特別有意義。
人生翻回到1998年,那一年周杰倫剛剛出道,那一年,對于在臺灣金門服兵役的林柏青來說,音樂是唯一的良藥,聽著周杰倫的《安靜》,療愈青春的寂寞。

22年后的今天,他的辦公室窗臺上擺著粉絲為周杰倫畫的漫畫像,他的公司到處是“我是周杰倫,我是1MORE”的招貼,林柏青沒想到,自己的人生和昔日的偶像以這樣的方式并軌。
“我真的是聽杰倫的歌長大的。”說到這里,林柏青笑了。
【四】
愛玩的CEO打進時尚圈
聽杰倫的歌長大的林柏青,走過一段臺灣校園青春劇的小清新時光。
歲月再次把鏡頭拉回到上世紀80年代,臺北某小學校園合唱團里,唱得中氣最足的就是少年林柏青。
小時候的林柏青很喜歡唱歌,小學加入合唱團,中學開始隨著帶著一個walkman哼著小曲去上學,放學就和同學出去K歌,到了高中,背著吉他唱給喜歡的女生,這類周杰倫式《不能說的秘密》自然也在林柏青身上上演。
總之,少年林柏青特別愛玩,愛玩磁帶愛打游戲愛玩任天堂紅白機,就是太愛玩導致他初中考高中第一年失敗,同樣也是因為太愛玩導致學校還沒開始教電腦,少年林柏青已經自學電腦玩游戲玩得很嗨。
在林柏青看來,愛玩,對個性的培養非常重要,至今他都鼓勵自己的孩子好好玩,因為玩,才能發現挖掘自己的興趣,才能更多元化發展,當你熱愛一件事,任何環境都沒有辦法阻擋你,從而產生自我驅動,沖得比誰都快。
萬魔的辦公室里,會經常出現林柏青清瘦的身影,拍拍同事的肩膀,你們要好好玩,只會工作是做不好事情的,當然,后一句可能又是今晚還是要加班。
至今林柏青依然很愛玩,每天早晨騎車20公里是標配,周末更是延長到40公里,除了愛騎車,他也愛跑步,愛玩無人機,愛數字游戲產品,也很愛攝影。

工作比任何人都要拼,玩也比任何人都要瘋——是他的人生哲學。
曾經是技術宅、工程師,在萬魔新品發布會上,他可以穿上酒紅色的褲子把襯衣一角塞進褲子,一身“就是來玩”的形象為自己的產品代言。
那是2018年8月15日,萬魔 Stylish時尚真無線耳機新品發布會上,林柏青和時尚教主蘇芒同臺,那也是蘇芒在離開時尚集團后,罕見露面,彼時她的新身份是萬魔的時尚顧問。
回憶和蘇芒的合作,林柏青再次強調貴人相助,“其實蘇總在時尚集團的時候,我們就是朋友,她給過我們很多建議,我們很珍惜和她的合作。”

蘇芒和林柏青(右)一起直播
蘇芒的站臺,助攻萬魔打進時尚圈,紐約時裝周、北京時裝周高定大秀、世界銷售規模最大的年輕女性雜志《Cosmopolitan》、美國男性時尚生活雜志《MEN'S JOURNAL》,都頻繁閃現萬魔耳機的身影。
根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提供的數據,在2019半年度耳機市場消費者關注Top10產品榜單中,萬魔Stylish時尚真無線耳機全網關注度占比10.90%,超越蘋果Airpods、索尼、Beats等熱門產品。
在知乎上有個提問,1MORE萬魔耳機怎么樣?
有個網友這樣回答:反正女朋友每天戴著不同顏色耳機搭配不同的衣服。
耳機,終于不止是聽音樂了。
愛玩的林柏青,終于可以每天騎車跑步都可以搭配不同款的耳機,“這已經成了習慣。”
【五】
從海外紅回來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是掛在林柏青辦公室的一句話,做最多人推薦的耳機是萬魔成立7年唯一的KPI。
每天清晨六點醒來,林柏青第一件事就是看網友對萬魔的評論,再翻墻看下國外媒體對萬魔的測評,然后po上朋友圈,翻翻他的朋友圈,幾乎都被國外各類媒體測評霸屏——
7月11日,1MORE時尚豆獲得海外知名科技媒體《Digital Trends》的推薦,列入最佳替代蘋果耳機名單,也是名單內唯一獲得推薦的中國原創耳機品牌。
7月1日,全球知名雜志《滾石雜志》(RollingStone) 推薦了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降噪耳機,1MORE圈鐵降噪耳機也榮獲本次滾石雜志的推薦,真心不容易,國貨當自強。

6月29日,全球知名權威影音評測媒體"Sound&Vision" 推薦6月份極客之選 (Best Gear of June 2020), 全球只有三項產品獲得本月推薦,1MORE 降噪豆非常榮幸獲得本月推薦以及極高的評價。
6月28日,1MORE 旗艦四單元圈鐵耳機獲得全球知名生活科技雜志 《POPULAR SICENCE》 推薦音質最好的入耳式耳機之一(The Best Sounding in-ear Headphones) . 也是其中唯一獲得推薦的中國原創耳機品牌。
……
第一個從海外紅回來的中國制造是大疆無人機,第二個應該就是萬魔。
為什么打品牌之初就先出海?林柏青直言,時勢所迫。
2015年的中國耳機市場,幾乎被國外百年大廠壟斷,零售價1500元以上的耳機市場被森海塞爾和AKG為首的德系品牌占領,Beats和Bose為代表的美國品牌占領了500-1500元之間的耳機市場,200-1000元零售價的高端耳塞市場則被SONY、鐵三角等日系品牌占領。
萬魔從雙單元圈鐵耳機入手,踏入被壟斷的中高端圈層,撲面而來的是質疑——1MORE是誰,憑什么可以做耳機?
“那時候很多燒友對我們很不友好,很多人連我們耳機聽都沒聽,就直接說不好。”初期在國內一路被黑,讓這立志做品牌的他們選擇另走他徑。
因為林柏青們曾經在富士康合作的都是國外大品牌,結交了很多海外朋友,其中一位好朋友Dave從零起步做萬魔的海外市場,2016年初,1MORE美國公司成立。
一個中國品牌怎么可能去Beats的地盤挑戰Beats?
林柏青和團隊真的做到了。
當年出海的第一款產品是三單元圈鐵耳機,讓林柏青很驚訝的是,上市四年了,到現在這款耳機還在拿獎,這款產品在海外賣得比中國好。
“我們出海主攻的產品很好。”林柏青說,一開始在海外打的就是高科技、高品質、高音質,美國人的心胸是開放的,他們試聽了以后,哇,中國還有這么便宜好用的耳機。
隨后美國模式快速復制,目前萬魔耳機海外渠道已拓展至35個國家和地區,連續三年獲得有著科技界奧斯卡之稱的CES創新獎,更成為史上第一個9款產品連續3年斬獲CES創新設計獎的耳機品牌,權威雜志CNET、Forbes、Consumer Reports等都將這個來自中國的耳機品牌推薦給消費者。
2017年6月23日,雷軍在微博貼出了萬魔在海外的成績單——美國《消費者報告》在186種耳機評比中,小米生態鏈企業萬魔出品的耳機總排名第一名、第二名。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祝賀萬魔耳機。
雖然彼時還是有網友跟評論,萬魔很牛逼,但是沒聽說過。
但三年后,萬魔貌似已經不需要再讓雷布斯詳細介紹了。
2020年5月25日采訪當天,00后攝影小哥一聽說采訪萬魔,激動地說,“原來是萬魔啊,不是很牛,是特別牛。”
【七】
實力寵粉
5月25日,走進林柏青的辦公室,迎面一排大書架,沒有一本書,全是擺放整齊很有儀式感的公仔。
“都是粉絲送的。”林柏青說,他和很多粉絲都成了好朋友。
6月10日凌晨兩點了,剛走下直播臺的林柏青還在網上和粉絲互動,每個評論都要回,每封私信都要回。
有的求解耳機性能,有的求解個人情感,都不會被林柏青忽略。
在CEO屆,林柏青絕對算最實力寵粉的那一位,別人把粉絲當粉絲,林柏青把粉絲當朋友,和粉絲在直播間在微博在各個社交網站交流,成了他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粉絲來夸,青哥送上小心心,有粉絲來約,青哥會說不見不散,有粉絲求介紹女友,青哥會機智地回復,你還需要我介紹嗎?
萬魔的市場總監張琳琳說,甚至有粉絲失戀都要找青哥,青哥會很認真地問琳琳應該怎么回復合適,這讓她很無語。
有一天,青哥收到一個初中生的私信,他失眠了……這個初中生因為之前得到林柏青的回復很激動,說第一次遇到這么風趣幽默的人,就是不知道是叔叔還是爺爺,感覺挺慈愛和慈祥。
事實上,從創業第一天起,林柏青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評論,看網友有什么疑問,看他們又罵了什么,每天深夜一兩點也在看網絡評論,一發現問題就丟到工作群里。
“自己在乎,別人才會在乎,”這是萬魔辦公室墻面上掛著的一面橫幅,林柏青說,“其實對粉絲也是這樣,我們在乎粉絲,粉絲就會在乎我們,我們對粉絲好,粉絲是感受得到的。”
2019年簽了吳青峰做代言后,林柏青在微博上要回復的評論和私信更多了,吳青峰為萬魔實力卷來一票學生粉絲。
很多學生粉絲在微博給林柏青留言要存錢買萬魔耳機,這讓林柏青很感動,也有粉絲年齡不足18周歲無法用分期付款,私信求助林柏青,他說,很不忍心,就自己買下耳機,再讓對方分期付款。

“我們很感謝,在1MORE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為1MORE付出的人。”林柏青說。
【八】
深圳市長的囑托
7年,對于一個人來說,還是孩子。
但對于萬魔來說,已經大學畢業了。
深圳如過江之鯽的創業隊伍里,萬魔不能算成長最快的那一個,但應該是成長最穩健的那一個。
2014年10月23日,萬魔成立的第二年,時任深圳市長許勤蒞臨萬魔辦公室視察,和萬魔創始人謝冠宏、聯合創始人林柏青對談,臨走時丟下一句話——
你看我們深圳,出口一個4英尺大貨柜,幾千個水果盤,但喬治·杰生(丹麥藝術家)一個水果盤賣得都比我們一大貨柜的水果盤都要貴,這就是創新的價值,品牌的價值。
2020年1月6日,6年前知名度為零的萬魔入選深圳知名品牌,同期入選的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豐巢、奈雪、喜茶等等。
“看著萬魔從無到有,再到現在有些口碑,是我最開心的事。”林柏青說,“怎么做好萬魔,是我一生的使命。”
站在2020年的路口,林柏青更慶幸當年步入耳機這個細分領域的小宇宙,不管是物聯網還是智能時代,耳機都是越來越重要,萬魔也早在2018年就鎖定智能聲學,未來會以耳機為中心,發展智能穿戴、智能健康、智能車載、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林柏青很喜歡狄更斯《雙城記》這句話。
市場很大,很成熟,但你有沒有能力把產品做得更好,有沒有能力把品牌精神塑造得更好,把服務的價值體現出來?
“我們要有產品競爭力,也要有品牌競爭力,希望未來萬魔純音頻品牌可以PK海外,真正成為國際大牌的華人之光。”
林柏青說這句話時,眼神移向窗外,一場大雨后的深圳,碧綠如洗,對面就是深圳大學校園,再遠處是南方科技大學的群樓,如果把視線放得再遠點,距離萬魔總部7公里的留仙洞總部基地,大疆無人機總部正在加速建設中。

深圳工業展覽館永久珍藏1MORE獲獎耳機
沒錯,這也是一個最有機遇的時代。“中國這么大,這么多人口,一個知名國際音頻品牌都沒有,這是很可惜的。”2015年,不滿足做代工的萬魔,立志要打造一個讓全世界都知道的,華人自己的耳機品牌。
時隔5年,這個目標不再讓人覺得遙不可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