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發(fā)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jù)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xiàn)在處于極度瀕危狀態(tài)——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xiàn)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近三分之一狐猴瀕臨滅絕
整個狐猴下目的60多個物種全部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及周邊小島上,宛如一個世外桃源。它們的祖先在大約600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它們中的一部分渡過海峽,來到馬達加斯加,在這里開枝散葉、繁衍生息。但根據(jù)最新紅色名錄,馬達加斯加的107種狐猴中有103種被列入名單,其中33個狐猴物種處于極度瀕危狀態(tài),而13種是在今年列入。IUCN認為發(fā)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砍伐和焚燒以及狩獵。

“跳舞”中的維氏冕狐猴
新列入極危名錄的狐猴包括維氏冕狐猴和貝氏倭狐猴,此前,它們已經(jīng)是瀕危物種。維氏冕狐猴是最討人喜歡的狐猴之一,它有著一身厚實柔軟的白色毛發(fā),遠遠看過去,就像是一團棉花,很是討喜。
它在地面上行動時并不用四肢爬行,而是只靠兩條后腿跳躍著前進,并伴隨著前肢在空中的舞動,看起來就像是在跳舞,因此有“跳舞狐猴”的稱號。而貝氏倭狐猴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靈長類動物,體長僅11厘米,重量30克。

貝氏倭狐猴,“弱小,可憐,無助”
冬蟲夏草成為易危
冬蟲夏草被紅色名錄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真菌”。IUCN發(fā)布的新聞稿中提到,“在過去的20年里,這種真菌已成為其原產(chǎn)地成千上萬人的主要生活來源。在過去15年里,由于過度采摘,冬蟲夏草的數(shù)量至少減少了30%。”

冬蟲夏草
此外,由于大量采摘,松茸也首次被IUCN列入了易危物種。
北大西洋露脊鯨極度瀕危
北大西洋露脊鯨在紅色名錄上已從瀕危移至極度瀕危。據(jù)估計,到2018年底,活著的成熟個體不到250只,自2011年以來,總數(shù)量下降了約15%。

早在18世紀,由于濫捕,北大西洋露脊鯨就差點滅絕
北大西洋露脊鯨數(shù)量的下降是漁具纏繞和船只打擊導致的死亡率增加,以及降低的繁殖率共同推動的。IUCN統(tǒng)計,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在30起已確認的北大西洋露脊鯨人為造成的死亡或重傷事件中,有26起是由于漁具纏繞。

海底漁具成為海洋生物的巨大威脅
此外,氣候變化似乎加劇了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威脅。海洋溫度變暖很可能在夏季將它們的主要獵物物種推向更北邊的圣勞倫斯灣,在那里,鯨魚更容易與船只意外相遇,也很有可能被纏住。
2018年,BBC曾在報道中援引專家的意見稱,北大西洋露脊鯨可能在23年內(nèi)滅絕,除非環(huán)境有所改善。
靈長類受威脅,歐洲倉鼠極度瀕危
在非洲,非法捕獵和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使得大約有53%的靈長類動物物種(103種中的54種)現(xiàn)在面臨滅絕的威脅。這包括所有17種紅疣猴,使其成為非洲大陸受威脅最大的猴類。此外,歐洲倉鼠現(xiàn)在也成為了極度瀕危物種。IUCN預計,如果沒有任何改變,歐洲倉鼠將在未來30年內(nèi)滅絕。
目前的紅色名錄上已經(jīng)有了超過12萬個物種。在過去的一年中,已滅絕物種為882種,野外滅絕物種為77種,極度瀕危物種為6811種。
瀕危物種最多的國家是馬達加斯加,有2999個瀕危物種,其中2234種都是植物。
中國瀕危物種為1214種,其中有77種哺乳動物,96種鳥類,47種爬行動物,122種兩棲動物,15種軟體動物,148種魚類,631種植物和8種菌藻類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