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皇太極的昭陵修了8年,都耗這事兒上了......
提起清朝皇陵,人們都知道關(guān)外有盛京三陵,關(guān)內(nèi)有清東陵和清西陵。如果從墓主人的真正身份上講,昭陵稱得上是清朝的第一皇陵。
因為在昭陵地宮里,埋葬著名副其實的清王朝第一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和清王朝的第一個皇后——孝端皇后哲哲。

皇太極 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在橫掃遼西各部族及與明朝的長年征戰(zhàn)中,以杰出的智謀與奇勇贏得了可汗的信任,最終繼承皇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亥刻(1643年9月21日夜9時多),皇太極的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離開了人世,終年52歲。他的死因至今仍是待解之謎。
皇太極死因之謎
清朝官書上記載說他“無疾端坐而崩”,而在此前的幾個月里,也并無患有任何病癥的記載。
據(jù)說,在他死的前兩天,還精力充沛地處理了許多朝中大事,一點病的跡象都沒有。皇太極死得突然,真是無疾而終嗎?

后人推斷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被人刺殺而死,一個是患病而死。
如果是前者,堂堂大清皇帝被刺殺,實在丟人。為了遮丑、掩人耳目,只得說“無疾而崩”;
若是后者,由于醫(yī)學落后,又確實不知得了什么病,所以也只能說“無疾而崩”。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清朝皇帝的病史,在朝鮮史料中有所記述呢~
《朝鮮李朝仁祖實錄》記載,皇太極患過“風眩”病,曾向朝鮮要過竹瀝。
竹瀝是一種中藥,味甘,性寒,有清熱去痰的功效,主治中風、癲狂等癥。
為了治療皇太極的病,清廷還曾向朝鮮請過名醫(yī)呢。

清太宗常服袍褂像
這段記載,似乎為研究皇太極的死因提供了蛛絲馬跡:
皇太極身為一國之君,政務十分繁忙,他又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勞碌過度,心力交瘁,又遇上愛妃海蘭珠的離世,在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刺激和打擊,加之身體過于肥胖,無疑會加重風眩病的程度。
突然心血上漲猛升,目眩頭暈,血壓激增,造成猝死是很可能的。

影視劇中的皇太極與海蘭珠
昭陵的“靠山”是堆出來的
按風水理論,明清的每座皇帝陵后面都要有靠山,就像屏風一樣。
昭陵的后靠山叫隆業(yè)山,誰也不會想到,隆業(yè)山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堆起來的假山!

清昭陵鳥瞰圖
原來,昭陵所在的沈陽北郊是平原,所選的陵址周圍根本就沒有山。
無山可靠怎么辦?堆唄!
堆山所用的土必須從陵區(qū)之外采挖,稱為“客土”。當時哪兒有啥運輸設備呀,要堆起一座山來談何容易。

清昭陵
隆業(yè)山坐北朝南,為正子午方向,也就是正南正北方向,高約20米,長約380米,山的兩端向南彎曲,其山形如同一條彎曲的臥龍。
這就難怪修建昭陵用了8年時間,主要都費在堆山上了~
在清朝陵寢中,有許多陵的砂山、案山是用人工堆的,但堆出一整個后靠山來,昭陵還是唯一一例呢。
中國第一個水沖廁所
中國第一個水沖廁所竟產(chǎn)生于清昭陵,這是咋回事?
北京的紫禁城里沒發(fā)現(xiàn)過廁所,皇宮里的人一般都使用馬桶,在清東陵和清西陵的更衣殿后,雖然設有凈房,但也使用馬桶,從未發(fā)現(xiàn)過凈房內(nèi)有蹲坑。

昭陵御廁外景
而在皇太極的昭陵內(nèi),竟有一個水沖廁所。因這個廁所專供皇帝使用,因而稱之為“御廁”。
據(jù)專家考證,這座御廁建于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這種水沖式御廁十分罕見,為清朝皇家建筑中唯一的一例。

昭陵御廁內(nèi)景
圍繞清昭陵的秘聞還多著呢~
按明清兩朝陵寢制度,陵寢功德碑的碑文要由嗣皇帝親自撰寫,稱為“御制”。這種做法早已成為定制,也符合“蓋棺定論”的說法。
昭陵的功德碑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的,碑文落款是“孝孫嗣皇帝玄燁謹述”。毫無疑問,碑文是康熙帝撰寫的,三百多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近年來經(jīng)研究、考證發(fā)現(xiàn),這篇碑文并非出自康熙帝之手,是誰這么膽大包天,敢給皇太極撰寫碑文?其中又有何隱情?
想看到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快去翻翻《大清皇陵秘史》這本書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