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兒童過敏越來越普遍,家長如何科學對付過敏
過敏性疾病是18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三大常見疾病。濕疹、腹瀉、過敏性鼻炎……這些常見的兒童過敏癥狀,不但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不良感,還會阻礙了寶寶體格的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智力認知的發育、情感社交能力的發育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何科學抗敏?近日,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攜手安我基因舉辦的中國母嬰健康成長萬里行兒童過敏專題公益直播上,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張思萊、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醫師殷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醫師陳戟針對兒童過敏的早期預防做了分享。

兒童食物過敏,小麥排第一
過敏問題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兒童過敏反應是內因及外因共同作用的表現,外因會誘導內因的表達,內外因同時影響表達癥狀的強弱性。其中,基因因素直接決定人群是否具有過敏特應性,即是否表現為“過敏體質”,遺傳因素對過敏發生的影響約占50%。而養育方式、環境改變,寵物喂養比例上升是加劇兒童過敏比率上漲的重要外因。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張思萊介紹,據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15年大樣本回顧研究提出過敏性休克誘因排序中,食物誘因占77%,其中小麥排第一,占總誘因的37%,其次是水果和蔬菜。
從發病的嚴重程度來看,小麥誘發了57%的重度過敏反應。從年齡段來看 0~3歲嬰幼兒過敏性休克的首位原因為牛奶占62%;4~9歲兒童首位原因為水果或蔬菜占59%;10歲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組,首位原因都是小麥。張思萊表示,目前可以通過皮內針刺實驗(或劃痕試驗),以及血液檢測食物過敏性抗體,即特異性IgE抗體。但是這兩項檢查也不是最完美的,不足以診斷食物過敏。因此建議在醫生指導和監督下進行激發試驗,進行確診。不要根據前兩項檢查而盲目禁食。
濕疹寶寶不用激素治療是誤區
據相關資料顯示,1歲以下濕疹患病率接近1/3,1-7歲患病率約12.94%,其中1-2歲19.94%。87% 的濕疹患者每天都會經歷瘙癢,且瘙癢嚴重影響濕疹寶寶的生活質量。
而家長一旦發現自己的寶寶長了濕疹,就開始嚴格忌口,清水洗澡,不用激素治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醫師陳戟表示這些方式都是誤區。濕疹的發病機制是在環境和基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使得免疫紊亂和屏障功能破壞,而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將增加起患濕疹的幾率,并伴隨終生。
陳戟表示,兒童濕疹的基礎治療包括:食物干預,避免接觸過敏,洗浴,改善環境,以及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而在干預中只需要回避明確過敏的食物,不需要預防性回避;加沐浴露清洗能有效減少繼發感染,建議使用溫和沐浴露;激素目前是國內外治療濕疹的第一選擇,合理使用安全有效。除了這些之外,家長還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兒童呼吸道過敏會隨年齡增長減輕
據上海地區兒童過敏性疾病現狀展示,2011-2019上海兒童過敏性疾病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中鼻炎患病率增長了120.6%。殷勇表示,在與752例哮喘患兒父母或看護人的電話訪談中,根據GINA定義的哮喘控制,76.5%患兒認為自己在過去4周有哮喘癥狀或僅為輕度哮喘,然而僅有5.8%的患兒達到哮喘的控制,這些均表示患兒高估自己的哮喘控制水平。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醫師殷勇表示兒童呼吸道過敏屬于慢性氣道炎癥,不太可能“治愈”,大部分會隨著兒童年齡增長逐漸減輕,預后良好。而加強過敏原的防護,積極藥物治療控制疾病,是最重要的策略,不能靠臨床癥狀暫時“減輕”或“消失”,停用必要的藥物。他還強調,兒童哮喘檢測過敏源非常關鍵的,去醫院找準過敏源有效隔離,才能更好地預防兒童哮喘發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