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把16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的女校長:這才是真正的“姐姐來了”
原創 她姐本人 她刊
文 | 十安
#女校長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
不知道這個話題,有多少人注意到了。

卻在角落里,閃爍著細微的光芒。
63歲的張桂梅,
是麗江華坪縣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創始人兼校長,
她用自己的生命,把1600多名女孩托舉出大山。

她姐就會想到這樣一個畫面:
晨光熹微甚至天都沒亮,孩子們背著書包翻山越嶺,磕磕絆絆的趕去另一個山頭的學校上課。
而我們所想不到的是,有更多的孩子連這樣去上學的權利都沒有。
更不要說是被舊觀念籠罩的女孩子們,
等待她們的不過是結婚生子和大山里循環往復的生活。
但張桂梅“要建女高”的決定,
不只是為追求女性權利,
更是一場有關信仰力量和精神傳承的的戰爭。


父母雙亡,丈夫去世,
內心悲涼的張桂梅選擇去往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遠離痛苦。
但當時的她沒想到的是,這一來,便再也沒能離開。
那一年,張桂梅39歲。
來到民族中學任教后,她發現自己班上的女孩子在不斷的“消失”
張桂梅著了急,就去家訪,
這才知道是因為女孩家里交不起學費,
讓姑娘嫁人了。

最后還是讓村干部去溝通,
才把孩子帶了回來。
為了帶走孩子,她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這個孩子我一定要領走,一定讓她讀書。不要你一分錢,我自己出錢。”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張桂梅開始克扣自己的工資,給孩子們改善伙食、交學費、買生活用品。
她說:“我少花一點,我這個班50多個人,起碼我不讓我教這個班的孩子因為交不起書費輟學,我拼老命,一邊教書一邊往回找孩子。”

“兒童之家”中收養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看多了女孩子被遺棄和被迫輟學的經歷,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
籌建一所女子高中。
想要以一己之力改變貧困鄉村里女孩的困境,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張桂梅做到了。

即使是那些供得起孩子上學的家庭,
也因為舊思想,供男不供女。
張桂梅最終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資金不足,張桂梅就拿著自己的“優秀教師”資格證四處“乞討”;
觀念老舊,張桂梅翻越大山挨家挨戶傳達“男女平等”的新觀念。

「華坪女高建校12年,已經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2019年高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身體生病,她說她用命拼來下一代的未來。
不求回報,
也不想做多么偉大的人,
張桂梅,只是用一顆母親的心保護著這里的孩子們。


看采訪里的她,
雖然頭發凌亂,
衣著算不上平整,
但是眼鏡后的那雙眼睛,
一直堅定有力,熠熠閃光。

“我就把我命搭上我都應該的。”
而張桂梅,也確實是豁出命去做這件事的。
1997年4月的一天,她肚子疼痛難忍,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子宮里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

最后決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把孩子們帶到畢業,病就不治了。
下課的時候,孩子們問她:“老師,你為什么不笑?”
她答道:“等你們考完了,我告訴你們我的秘密。”
直到最后還是學校知情后,在村里眾籌了,將張老師送去醫院做的手術。
手術摘下的那顆腫瘤,已經近5斤那么重。
既為了自己的信仰,也是為了報答村里的鄉親們。
張桂梅從這次病愈,她更是像是一只燃燒自己的煙火,“肆無忌憚”得發散著自己的能量。
為了替建校籌資,張桂梅去四處“爭取投資”。

話還沒講完就被人家下了“逐客令”,
她還想再爭取一下的時候,
就被人家放出來的狼狗狠狠地咬了一口。
還有人說:“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干活,普通話還會說,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后來家里再有大事,也沒有人再通知張桂梅回家。
當張桂梅發問時,家人說:“跟你說有什么用嗎?”
有人說她是在出風頭,有人勸她不要瞎折騰了。
她又何嘗不知道這其中的辛酸?
可張桂梅心里總是掛念著那群女孩:
如果自己不管,山里的姑娘就這么輟學了,她們該怎么辦呢?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去參加黨代會時,
因為她把政府給的“制裝費”用來給孩子添置電腦,
直到到了北京,褲子都是破的。

于是就有了一篇情動全國的文章:

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讓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長骨瘤;
肺上有結節,經常呼吸困難,還會產生劇痛;
身體太過虛弱,甚至在家訪的時候差一點掉下懸崖……

在她姐看來,
張桂梅追求的不是評論區里所謂的“女權”,
或者說不局限于“女權”。
她在為一切生活在貧瘠中的人們,打造爬出大山的天梯。

而她的不顧一切,是把精神貧瘠的孩子們從深淵中拯救出來。

她無兒無女,但她的母愛已經包裹了窮困山林里的每一個孩子。
她是個媽媽,孤兒院里所有的孩子都喚她一聲“老媽”。

是她,讓這里的孩子,有了夢想。


當接受采訪的時候,記者曾無意的說貧困高中的女生怎樣怎樣。
張桂梅聽了之后輕輕搖了搖頭。說:
“我都叫她們大山里的女孩。貧困對她們來說,是一種隱私。”

懂得去守護孩子的尊嚴,
張桂梅老師對孩子們的愛絕不止于教學,
她的愛蔓延到孩子的內心深處。


張老師去家訪,
女孩子的爺爺說:
“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
但因為當時學校剛剛建成,
山里孩子的基礎也很差,
甚至很多需要從初中開始補習,
所以成績不容樂觀。
而且此時,學校里的老師也從17名變成了8名。
可張桂梅被那位爺爺的話擊中,
她告訴老師們,學校里的孩子們最低要上二本。
她組織老師們唱《黨歌》,重溫入黨誓詞。
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
她和老師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但有一天,
張桂梅覺得他們唱歌的聲音越來越大,
最后發現是學生全部都仰著頭跟著一起唱。

可孩子們找到她,說:
“不要掃地了老師,這點事情我們能做。“
”我們什么都能做。“

記得這么一句話:
“雖然有人背叛信仰,有人放棄信仰,但也有人堅持信仰到生命最后一刻。”
她的信仰是,
用單薄的肩膀去守護好孩子們內心的脆弱,給他們擁有尊嚴的權利。
她的信仰是,
用教育去改變一代又一代大山里女生的命運,用耐心幫她們掙脫思想的桎梏。
她的信仰是,
將這種新思想和堅定而溫柔的精神傳承下去。

或許當我們看到張桂梅老師所說的:
“建一所免費女校”時,
心里也會有覺得不可能。
但她,
就硬是把這樣“遙不可及的夢”變成了現實。
這樣的信仰讓人感動,
或許這樣的努力和不顧一切,才是“不忘初心”的書寫方式吧。

你要問張老師是不是想讓孩子們銘記學校的恩情,返回身回報學校。
答案是否定的。

就是跟學生說了你畢業走了,
除了把學校的一切事情辦完,
你不要再回學校,
我希望他們自己安安心心的去讀自己的書,
走的遠遠的,飛得高高的。”

不要老背著這個張老師為你做了什么的包袱,
不要再回來。”
當黑暗的夜籠罩在孩子們身上時,她起身燃燒自己做他們的太陽;而當孩子們終于走在陽光下時,她則是推動他們遠航的清風。
就像鐘世藩老先生說的,
“人活一輩子,總要留下些什么。”
張桂梅就是用自己的雙手,托舉起了大山深處里的孩子們。

她說:“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們過得比我好就足夠了。”

一定也有很多在遙遠山村里沒能上學的孩子們。
但同時,
在這些孩子身邊一定會有一個,
像張老師一樣的“媽媽”在守護著他們。
看著張老師憔悴的臉龐和堅定的目光,只能道一句:
“謝謝您,辛苦了。”
愿張老師,
一生終得所愿。
也愿大山里的孩子們,
都能突破層巒疊嶂,
觸摸新的世界。
也希望屏幕前的你,
能有一份信仰讓你為之奮斗。
原標題:《把16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的女校長:這才是真正的“姐姐來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