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可是到底怎樣才算愛自己?
原創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47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我們在后臺看到一條留言:
“小姐姐,我看咨詢師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每次她都會告訴我:你要學著去愛自己。
在生活中,我的朋友、家人看到我情緒不好的時候,也都會勸我要好好愛自己。我也知道愛自己的重要性。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告訴我如何開始愛自己,到底怎樣做才算是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個耳熟能詳卻又令人困惑的話題。尤其在今天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成年人的世界里難免各種挫折:工作壓力,感情受挫,迷茫、空虛、把人淹沒的孤獨感……
面對這些困難和創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愛自己的重要性。
可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愛自己?要怎么做,才算是愛自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么是真正的愛自己?
Khoshaba(2012)指出,自愛是“一種自我支持的狀態,這種狀態通過支持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精神成長的行為而增長”。具體來說,愛自己包含了以下五個方面:
1. 一定程度地滿足自我需求
人有欲望和需求是一件正常的事。在合理的范圍內滿足自己的需求,是對自我的尊重和重視。這能幫助我們建立自我關愛,并從中獲得快樂。
而且,如果我們能滿足一些由內在動機激發的需求,而不是被外部因素(如社會構建中的地位)加諸的需求,我們能體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會更高(Maslow, 1943)。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因為害怕沖突,或出于好人心態,不自覺進入一種“討好模式(people-pleasing)”:做出違背自我意愿的行為,或是強迫自己持續承受痛苦。
這種狀態看似維系了友善的形象和和諧關系,實際上是回避和壓抑了個體的真實感受,長此以往會對自我造成損耗。
真正的愛自己,是在接收到內心發出“我不想要”的信號后,能夠果斷付諸行動。不舒服的時候say no,痛苦的時候及時抽離,不僅會主動覺察自己的感受,還會關心和照顧它,讓自己回到健康的狀態中。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我批判是促使自己進步的方式之一。實際上,它不一定會起到動力的作用,反而會讓我們在不斷地否定和比較中對自己感到失望,從而喪失行動力(Bernard, 2019)。
一個愛自己的人是對自我坦率的,能感知到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外部的現實,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現狀,但同時接納這樣的自己。Ta不會為自身局限感到焦慮,并能基于客觀的自我價值去行動和生活。

愛自己的人有能力接受過去犯下的錯誤,不會否認過去,或一味沉浸在自我悔恨或自我懲罰里(Carson, 2006)。
Ta們可以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客觀去看待這些東西在生命里存在過的意義,從中汲取養分,不斷調整自己以避免重蹈覆轍,并獲得提升和成長。

“我是怎么樣”對自己很重要,并且這種認知是依據自我的意識而不是別人的價值觀來建立的。
一個容易受外界評價影響的人,很容易被淹沒在嘈雜的聲音中,產生自我苛責和懷疑。不僅會變得焦慮,還會因為對別人評價的恐懼而無法表達自我,失去與他人建立真實的、深度連結的機會。


02.
哪些行為不是真正的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件關乎個人成長的事。但在如今,這個概念逐漸被消費文化和營銷泛用,比如,“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點”、“忙了一年該犒勞一下自己了”。
這些廣告語的背后是潛在的消費引導。但它不僅促使我們消費,還讓我們對“愛自己”這件事的理解產生了偏離:愛自己逐漸成為了“個人需求合理化”的借口。
所以,要理解真的自愛是怎么回事,我們還需要破除一些關于愛自己的誤解:
誤解1:愛自己就是滿足全部需求,放縱欲望
真相:放縱欲望不會讓人感到真正的幸福。欲望完全被滿足后的快樂是片面的。在沉溺上癮之后,只會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遠。
縱欲不是愛自己,反而是對自我的損傷。當我們開始被欲望操控的時候,就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獨立性和創造力。
誤解2:愛自己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的利益第一位
真相:自愛不等于自私。自私者不僅沒有能力愛別人,也沒有能力愛自己。
弗洛姆(1956)提出,自私的人缺乏對自己真正的關心,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無法從自身獲得滿足。于是,他們只能不斷從生活中、從別人身上攫取滿足感。
他們看上去關注自己,實際是試圖掩蓋和補償無法真正關注自我而體驗到的失敗。而一個有能力愛自己的人,不會通過索取獲得滿足,能更主動地給予和愛他人。
誤解3:愛自己是放任自我,不再努力
真相: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意味著放棄了改變和自我完善。
愛自己是能根據對這份局限性的覺察進行自我調節,設置一個可及的、合理的目標。Ta們能實現更溫和的、切實可靠的進步,不會因無法達成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或是受到挫折,就陷入自我懷疑。
誤解4:愛自己是無視自己的缺點和過失
真相:一個回避和無視自己缺點的人,會不斷的重復著相同的錯誤;一個無法與過去和解的人,只會活在自我懲罰中。在與缺憾的糾纏的過程里,ta的自身發展也受到了阻礙。
愛自己是指一個人能客觀面對自己的過失和不足,不輕易否認自身價值,也不逃避切實的問題;不介懷談論、梳理過去,也不失對未來的期待和信心。
誤解5:愛自己就是盲目自信和自戀
真相:的確有人打著愛自己的名義固執己見,不顧及別人感受,不聽取他人意見。這實質上是自戀的體現。
自愛和自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愛自己是自我集中的,自戀是他人集中的(Well, 2017)。這指的是,自戀的人會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以獲得更好的感受,并渴望他人的持續認可;而愛自己是無需比較的。愛自己的人內心堅定,也能夠真正認可自己。

那么,如何可以做到愛自己?
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愛自己同樣也是。所以,不能只停留在片面的思考和想象中,需要主動的、整體性的實踐。
覺察至關重要,這是愛自己的第一步。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本真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ta的任何行為及其行為帶來的成果,都難以導向對ta自身的關愛。
要做到有效覺察,你需要對自己更加真誠、不隱藏。一個人向自己展示多少,就能了解自己多少。把自己作為一個總體形象來“觀看”(Nina, 1993),從縱向(時間上)和橫向(意義上)兩個層面,去理解自己的全部生命歷程。
在“看到了”自己以后,還要學會接納自己。你身上那些一直被你自己排擠、趕走、甚至拒絕的東西,都是你學會愛自己的障礙。一味地與負面感受斗爭只會制造更多痛苦。接納自我,給內心成為一個溫和的空間,才是自我調節機制可以在身上起作用的前提。
當你不抵抗自己的缺點和情緒,不帶批判地、客觀地反思后,你也能夠逐步實現自我堅定。堅定是愛自己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外部環境中的各種言論充斥左右、干擾你時,你需要回溯自己的本源,才不會輕易動搖、陷入迷茫。可以說,自我堅定是我們抵御人際風險、關系傷害的武器,也是主動提升,追尋一種更幸福生活的源動力。
最后,我們要談到愛自己的閉環:承擔起對自己全部選擇和經歷的責任。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一旦遇上不好的結果,就會長久地陷入自我悔恨中。只有可以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才有面對人生各種可能性的勇氣,不斷探索和成長。

愛自己的意義,其實不僅僅在于讓自己獲得幸福、愉悅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不再為別人的看法擔憂,能夠認真對待生活、去做對自己最好的事時,我們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空談愛自己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沿襲著它的本質,從內向外、從各方面,用愛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當然,如果你依然還存有困惑,也不必著急,因為——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想要明白到底如何真正愛自己的你,其實已經踏出了愛自己的第一步。
Chaplin在70歲生日時寫下: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這就是生命。”
你也是自己的星星,要記得照料好它的光芒。
愛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功地建立自我關懷,更好地愛自己,才能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References:
Bernard Golden.(2019). How Self-Criticism Threatens You in Mind and Body. Psychology Today.
Carson,S. H., & Langer, E. J. (2006). Mindfulness and self-acceptance.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4(1), 29–43.
Fromm, E. (1956). The art of loving: The centennial edition. A&C Black.
Maslow, A. H. (1943). Preface to motivation theor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Khoshaba, D. (2012). A seven-step prescription for self-love. Psychology Today.
Larisch-Haider, H. N. (1993). Von der Kunst, sich selbst zu lieben. K?sel.
Well, T. (2017). Is self-love healthy or narcissistic? Psychology Toda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