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期間如何點外賣?看完安心吃
原創(chuàng) 楚超 保健時報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目前,以北京為主的一些地區(q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北京本地確診病例當中涉及外賣、快遞人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著全面復產(chǎn)復工,對于很多沒有食堂的單位來說,外賣餐飲畢竟是不可缺少的。
6月30日,國家郵政局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稱,按照“應檢盡檢”的原則,截至6月27日24時,北京市主要品牌寄遞企業(yè)已按計劃完成核酸檢測任務,累計檢測104807人,已反饋結果全部為陰性。這個結果或許能讓人稍稍松口氣,但點外賣如何才能保證安全和營養(yǎng),很多人仍有疑慮。
不點冷菜、鹵味和散裝冷飲
前不久,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上發(fā)布消費提醒,在點餐環(huán)節(jié),應盡量通過社會知名度高的第三方網(wǎng)絡平臺選擇商家或品牌、連鎖餐廳等,注意查看上線餐飲服務企業(yè)公示的證照信息,是否持有效《食品經(jīng)營許可證》,并注意瀏覽評論信息。如單位長期大量訂餐,應選擇有集體供餐配送資質的餐飲單位供餐,建議實地現(xiàn)場考察并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
在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要盡量選擇加熱熟食和飲料,避免選擇冷菜、鹵味、生食品種、冷加工糕點、散裝冷飲、鮮榨果汁等高風險食物,堅決不食用“野味”。注重食物多樣化,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兩小時內(nèi)吃完用餐間隔1米以上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提醒人們,取到外賣后,倡導將餐食取回各自辦公場所用餐,常溫下放置不得超過兩小時食用。如在特定場所用餐,可采取“高考”式就餐模式,分批次、錯峰、同向就餐,保持餐桌前后和左右間隔1米以上。
如果是在家就餐,要倡導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避免交叉污染。根據(jù)需要,使用微波爐對外賣餐食進行再加熱時,要保證食品中心溫度達70℃以上。
國人點外賣,肉蛋超標蔬菜不夠

此次調(diào)查的10個城市的外賣午餐總體反映出,食物消費品種豐富,包含有谷薯類、畜禽魚蛋類、蔬菜等,總體上已經(jīng)能夠滿足生活和營養(yǎng)需求;但畜禽蛋類吃得多,甚至提示超標,導致能量攝入量高。而所有城市蔬菜都沒吃夠,容易造成維生素C不足。所以應該在點肉或者主食時多添一些菜。
無接觸配送,扔掉包裝后洗手
6月27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麗萍表示,一般通過短時間接收快遞被感染的幾率很低。但在有新冠病毒傳播的地區(qū),應盡量采取智能快件箱接收等無接觸配送模式,減少人員間的直接接觸,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不管是在家或在小區(qū)門口取快遞,還是在快遞物品投件箱內(nèi)取快遞,都應提前佩戴好口罩,拿到快遞后應妥善處理好快遞包裹外包裝,再及時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快遞外包裝應按照日常生活垃圾分類要求進行妥善處理。
取外賣食品時,可攜帶一次性手套或在拿取時用紙巾隔開手和包裝袋。取到外賣后,及時去除外部包裝,并仔細檢查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材料是否存在破損或泄漏等現(xiàn)象,放棄食用包裝嚴重破損的食品。
低油少鹽,不過度追求“0碳水”

何計國提醒消費者,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會在主食和畜禽肉類方面加以控制,甚至有些年輕人提倡“0碳水”和過度的生酮飲食,非常不推薦。
在飲食方面,要遵循食物多樣化的原則,不要偏食,尤其是口味較重的中老年人,更要把油鹽的攝入量降下來,家里多用限鹽勺、限油壺;若點餐,應選擇烹飪方式比較清淡的飯菜。
在外賣訂餐時應注意以下4點:1.葷素搭配。2.選擇套餐類外賣時,零食搭配應選水果、酸奶之類。3.選擇非套餐類外賣時,盡量選擇食物種類較為豐富的外賣品種,可以與身邊的同事、朋友等分享菜品,這樣就可以吃到更多種類的食物。4.注意菜品的烹調(diào)方式,避免油炸、煎炸、干煸、腌制、煙熏等,多選擇清蒸、涼拌、白灼、燜煮等。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原標題:《疫情期間如何點外賣?一篇文章讓你安心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