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胡同記憶 | 一部七拐八拐的“志書”
?

一部磚砌的歷史,一本七拐八拐的“志書”
北京胡同記憶
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來概數北京的胡同。要是把這些胡同連在一起,不比萬里長城短。
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墻灰瓦,一個模樣。其實不然,只要你肯下點功夫,串上幾條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戶聊上一陣子,就會發現,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傳奇般的經歷。

小椿樹胡同
北京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他們串起來,就像一塊豆腐。
在北京城西部有個胡同叫九道彎,原因是一個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個彎。

校場口胡同57號
最長的胡同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公里;最短的叫“一尺大街”,長不過十幾米。
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5米,稍許胖點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過。

錢市胡同。這里曾是清末民初錢莊的集中之地,壟斷著北京的白銀與銅錢兌換價格
北京的胡同有一大特色,就是生活中的吃、喝、用等等,全能當作胡同的名字。
先說吃的喝的:有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醋兒胡同、茶兒胡同、干面胡同、燒酒胡同、豆腐池胡同........

米市胡同43號,康有為故居
生活中使用的:有筆管胡同、手帕胡同、取燈胡同、錐把胡同、劈材胡同........

取燈胡同
能當錢用的:有寶鈔胡同、金果胡同、銀閘胡同、銅光胡同,錢糧胡同……

頂銀胡同
穿身上的:有褲子胡同、帽兒胡同、李紗帽胡同、方巾巷、草帽胡同……

帽兒胡同37號,婉容故居
當然,老北京胡同不光是些好聽的名字,還有些不大好聽的~
它們或土得掉渣,或充滿戾氣,或屬于“三俗”之列,但依舊令人們懷念。

雪后的西城二龍路錦帽胡同
福綏境胡同,原名苦水井胡同;大小雅寶胡同,原名啞巴胡同;迺茲府,原名奶子府;錦帽胡同,原名雞毛胡同……

東四六條63號,崇禮住宅
在老北京的“胡同家族”中,東四胡同有著沉甸甸的位置。
這里既有過皇室宗親奢靡生活;也有過文臣武將輝煌、繁榮的足跡。

東四八條71號,葉圣陶故居
有過文人墨客的清雅書香,也有過近代軍閥將帥的榮辱沉浮,還有富甲商賈一擲千金的豪情……

東四四條5號,清代宗室綿宜宅
東四大街在元代稱為十字街,是十分繁華的商業街。
明永樂年間,在東四大街路口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座牌樓,就是 “東四牌樓”,東四地名由此而來。

東四牌樓
東四從頭條至九條,屬北京市首批25個古都風貌保護區之一,尤其是建于元代的三條至八條胡同,歷經了幾百年滄桑。
坐地鐵到張自忠站,出了東南口,旁邊的小路就直對東四九條。

東四九條69號。原是清代皇族愛新覺羅·亦謨的貝子府邸,又稱“謨貝子府”。民國時期,大銀行家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曾在此居住。1924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以此花園和亭子為外景,拍攝電影《黛玉葬花》。圖為院內古亭。
東四九條保留著大量的傳統四合院建筑,連片的樹冠在北京的夏天支撐起片片清涼。

東四八條61號
從熙熙攘攘的東四北大街拐進來,誰也想不到離南鑼鼓巷、簋街這么近的地兒,也能感受到老胡同的安寧氣息……
老北京胡同最好玩之處,恰恰在于——它不光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
無數人在這里生活、前進,故人逝去,新人涌現。北京好玩的、新潮的事物,也愛這一片青磚青瓦中的別致,于是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老胡同中……
本文手繪插圖均出自學苑出版社“故園畫憶”系列叢書之一——《北京胡同記憶》,文字內容綜合自網絡。


“故園畫憶系列叢書”(中英文對照)
該叢書入選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每冊收百余幅手繪寫生畫。
以繪畫為主、文字說明為輔的形式,記錄全國各地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名城名鎮、古村落街區、古建筑等文化遺存,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風俗禮儀、生活方式或生活場景等,再現中華民族豐富而悠久的文化傳統。目前已出版60余冊,計劃在3年內出版150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