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2年,這位“姐姐”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
原創 周刊作者團 世界華人周刊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顧景言
新聞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姐姐”一詞成為優雅、拼搏的代名詞。
有這樣一位姐姐,她沒有光鮮的外表,也不會唱歌跳舞。
但是,她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什么是“姐姐來了”。
她建成中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她把無數差點輟學的貧困女孩,送進了名校的大門: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
她就是張桂梅。
這個來自東北的姐姐,為了云南深山的孩子四處奔走。

原本可以選擇優渥生活的她,顯得比同齡人更加憔悴和蒼老。
一位網友的評論十分精辟:
“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架起了一條條出路!”

20多年后,張桂梅回憶起這句話,眼中依然有淚光閃爍。
那是華坪縣縣長對她的鄭重承諾。
這句話,是縣長代表這個縣的百姓說的。

張桂梅在心里記了一輩子。
當時她身患重病,舉目無親,正處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在此前,命運已經給予了她連續暴擊。
18歲那年,在時代的浪潮中,她不得不辭別了家鄉,隨姐姐到云南支邊。

1990年,她和丈夫在大理結了婚,夫妻倆十分恩愛。
本以為自己終于可以在這里扎根,擁有安穩幸福的生活,意外卻到來了。

1995年,張桂梅的丈夫突然因病離世。
萬分悲痛的張桂梅,不愿意在熟悉的大理繼續待下去。
這里是她和丈夫相愛、結婚的地方,承載了太多幸福的回憶。如今卻是處處都令人傷感。
作為一名教師,她決定去更偏遠的地方教書。

既是為了逃出熟悉的環境,也是為了踐行自己曾許下的諾言:
“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張桂梅收拾行李,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
來到這里之后,她大吃一驚。

很多地方都是山區,山民們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張桂梅在華坪縣中心中學任教,見到了太多因為窮困而失學的孩子。
吃飽飯和讀書,這二者竟然成為了矛盾。
家里就那么點錢,吃飽飯就沒錢讀書,讀了書就沒錢吃飯。

有一次,張桂梅發現自己的一個學生很不對勁。
當時已經到了早飯時間,這個孩子卻躺在床上不起來,怎么勸說都沒用。
要是有的老師,可能直接就發火了,張桂梅卻敏銳察覺到孩子有難言之隱。
在她的柔聲詢問下,這個男孩終于說了實話。
他是沒錢吃飯了。
張桂梅不假思索地拿出了自己的錢包,把僅有的20塊錢給了這個孩子。
她不愿意自己的學生受苦,想讓他們心無旁騖地讀書。
為此,她幾乎是學校里最敬業的老師。
每天五點多就起床,擔任多門課程,批改作業到深夜……

日積月累,她原本就柔弱的身體,終于再也承受不住了。
1997年7月的一天,張桂梅住進了醫院。
1998年,病情復發惡化的她,再次住院。
這時候距她第一次來到華坪縣,才不過兩年多時間。

她那微薄的收入,按理說根本治不起病。
可她在這里,卻得到了終生難忘的厚愛。

在聽說了張桂梅的事跡后,縣里組織了捐款,為她籌集到6000元醫藥費。
6000元,在那個年代不是一筆小數目。
縣委書記親自下令,任何人不得染指和挪用這筆錢,必須全部用于張桂梅的醫藥費。

一位山區的婦女代表,把自己身上僅剩的五塊錢都捐了出來。
那是她回去的路費。
捐出去后,那崎嶇而遙遠的山路,那位婦女代表要艱難步行著回去。
這樣的深情厚誼,值得張桂梅用一生去回報。
“為了回報華坪人民對我的厚愛,我愿為華坪教育的再度輝煌獻出自己的生命。”

哪怕疾病把她折磨得憔悴不堪,她也堅決不請假,不搞特殊。
然而,2008年,她卻決定離開任教的學校。
她要創辦一所女子高中,自己當校長。
這一切,都源于在她任教期間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

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現實卻是無比殘酷。
山區太窮,山民們家里往往不只有一個孩子。當供不起所有孩子都讀書的時候,家長往往會優先選擇讓男孩上學。
那些輟學的女孩是怎樣的命運呢?
“十幾歲的姑娘就被嫁出去了……”張桂梅心酸不已地說。

她想要改變這個局面,給那些大山里的女孩撐起一片天。
為此,她向縣里申請,成立了華坪女子高中。
這是全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進入這里讀書的女孩子,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而且,來這里讀書沒有任何的門檻。
家長們奔走相告,欣喜萬分。山里的女孩們也看到了希望。
其中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說,村里很多像她一樣的同齡人,早已嫁做人婦,然后生孩子,干農活,一輩子重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張桂梅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
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生進入名牌大學。

維持學校的運轉需要錢,華坪縣的財政不足以支撐這所學校的全部開銷。
為了籌錢,張桂梅不得不四處奔走,寒暑假去各地進行募捐。
有的人不認識她,也不了解這所學校,不愿意捐款也就算了,竟然還往她臉上吐口水。

她被路人當眾怒斥: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干活,普通話還會說,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
更有甚者,竟然放狗咬她。
她像一個乞丐一樣被惡狗追著咬,腿上鮮血淋漓,忍不住嚎啕大哭。
無數的屈辱與卑微,張桂梅統統都忍下了。
整整5年,她只籌集到1萬元。

縣里的經濟狀況漸漸好轉后,愿意承擔起學校的所有開支。
張桂梅這才松了一口氣。
勞苦奔波使她的身體每況日下,腫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余種疾病纏身,只能靠各種中西藥勉強支撐。

走進她,就能聞到她身上有一股濃濃的藥味。
醫生甚至說她的生命可能不會超過2年……
但她卻還是堅持住在學生宿舍,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

從學生的課業成績到衣食住行,都是她操心的事情。
每天早上五點多,宿舍樓就會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起床嘍,姑娘。

那是張桂梅在用大喇叭喊話,催促孩子們早起學習。
她說:“孩子們拼命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不好,我們沒辦法只有這個辦法,看著孩子那個樣子我們也難過,這就叫拼了。”

所有的努力終究會開花結果。
如今,華坪女子高中的本科上線率高達40.6%,位居麗江市第一。
1645個女孩的命運被徹底改變。
張桂梅的事跡登上熱搜之后,網友們都特別感動:
“謝謝您,給了更多孩子們未來。”
“能走出大山真的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大山里的女孩子。了不起,幫助這么多人。”


63歲的張桂梅并沒有停下腳步,她拄著拐杖,依然在路上。
◇ 參考資料:
1. 云南網.張桂梅:讓每個來自大山的女孩子都有學上
2. 新華網.圖片故事:“奇跡校長”張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
3. 搜狐網.張桂梅:不忘初心的云嶺追夢人
4. 新浪新聞.張桂梅:山里娃的渴盼她懂
原標題:《所有姐姐中,我pick這位!12年,她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