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
我永遠都記得小時候,當我讀到保爾·柯察金的那段名言時,內心所帶來的震撼。他說:“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我們那一代人,誰沒有受過保爾·柯察金的影響呢?那時,我們都有想過,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吧?
后來我發(fā)現,于藍就是這樣的人。
說到于藍,真是一位充滿傳奇的老藝術家。此刻,讓我們再次翻開于藍的老相冊,通過一張張老照片,來看看于藍的30個精彩瞬間,來向她致敬,來再次感受一下這位老藝術家的堅定信念和執(zhí)著追求吧。
1921年6月3日,于藍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原名叫于佩文。在她兩歲時,就隨父母移居哈爾濱了。那時的她,乖巧安靜,人見人愛,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上圖為于藍5歲時的童年照。
上圖為7歲的于藍和家人的合影。只是,在于藍8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因病去世。那是她第一次面對親人的生離死別。不久,她的繼母進門。好在繼母對她很好,并且很愛讀書,這樣的習慣也深深影響了于藍。
不過寧靜安逸的時光很快就成為過去。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于藍一家開始了動蕩的生活。他們先是到了張家口,然后又進入到北平。期間于藍還曾到天津姑母家寄居過一段時間。1937年7月7日,日軍占領北平。在戰(zhàn)爭陰云的籠罩下,于藍感到沉悶的空氣令她快要無法呼吸了。她迫切地想要找到抗日組織,想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那時少女時期的于藍,是并不快樂的。
1938年,于藍和同學趙書鳳準備一起奔赴延安。在臨行前,趙書鳳的母親給兩個女孩各取了一個名字,于藍將原來的于佩文改為了于藍,趙書鳳改為了趙路,寓意是“希望她們能自由地飛翔在祖國的藍天,能自由地行走在中國的大路上”。后在同學的幫助下,“藍天和大路”徒步翻越了妙峰山,來到了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然后又于這年的10月24日,終于到達了延安。當時的于藍,別提有多高興了,她的臉上,也終于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到達延安之后,于藍先后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女子大學進行學習。那時的她,感覺一切都是新的,內心無比激動。1939年2月,于藍光榮入黨。后來,她回憶道,“延安是世界上最艱苦的地方,延安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上圖為初到延安的于藍。
在延安,于藍不僅找到了革命的方向,而且還遇上了摯愛一生的丈夫——田方。不過據于藍說,這中間還發(fā)生了一件趣事。那就是當時在魯藝的熊塞聲大姐(也是一位演員,后來還與秦怡一起主演過《哥哥和妹妹》這部電影),是想將趙路介紹給田方的。可是田方卻對于藍說,“我第一次在延河邊看到你,就選中你了。”上圖為于藍和好姐妹趙路。
那時于藍特別崇拜田方。因為早在1932年,田方就已經走上銀幕,并很快就成為了轟動上海灘的大明星。而于藍卻只是沒有什么表演經驗的新演員。可是在田方的幫助下,于藍進步很快。1940年,她已經成為魯藝實驗劇團的專業(yè)演員,曾在《日出》、《求婚》等話劇中出演女主角。上圖為在延安時期的于藍和田方。
1940年冬天,田方和于藍舉辦了婚禮。從此夫唱婦隨,恩愛不離。相依相攜走過了34年的時光。
1945年,田方從延安來到東北,擔任東北文工團的副團長,而于藍也一同前往,在東北文工團擔任演員。后來東北電影制片廠成立(也就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前身),田方擔任秘書長,而于藍,則在1949年,開啟了自己電影演員的生涯。
她所拍的第一部影片是《白衣天使》。她在其中扮演女主角護士長。上圖為《白衣天使》劇照。
于藍和田方結婚后,兩人生下兩個孩子。一個是田新新,另一個就是田壯壯。一家四口很是和諧美滿。
1951年,于藍在電影《翠崗紅旗》中,成功塑造了紅軍家屬向五兒,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1952年,于藍與北京人藝的于是之、鄭榕、葉子以及張伐、牛犇等人一起出演了電影《龍須溝》,并扮演了程娘子一角,顯示了自己非凡的表演實力。上圖為電影《龍須溝》劇照。
1959年,在北影廠拍攝的《林家鋪子》中,于藍扮演苦命的張寡婦一角。這個角色原本由舒繡文擔任,但因為舒繡文抱病在身,所以由于藍臨時頂替。但于藍卻極好地完成了這次表演任務,將張寡婦塑造的栩栩如生。
1961年,于藍搭檔孫道臨共同主演了電影《革命家庭》,在其中扮演周蓮。樸實細膩的表演,使她獲得了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
1962年,我國評選“二十二大明星”,于藍成為其中之一,大幅照片懸掛在我國各大影院中。
1965年,于藍出演了她電影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電影《烈火中永生》,并在其中真實而深刻地塑造了江姐江竹筠的動人形象。她通過樸實、自然、淡雅的表演,向我們展示了江姐那莊麗的一生。從此,她就成為了江姐的代名詞,江姐就是她,她就是江姐。
1974年,于藍的丈夫田方被查出患上癌癥,在與病魔進行了幾個月的抗爭后,于1974年的8月27日去世,享年63歲。當時,于藍悲痛萬分,但她卻表現出了少有的堅強。53歲的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那就是將兩個孩子扶養(yǎng)成人。
同樣的1974年,久未在銀幕露面的于藍,搭檔王心剛、于洋、楊雅琴等演員一起,主演了電影《偵察兵》,并首次在銀幕上嘗試扮演老年人。她將孫大娘的形象塑造得格外深入人心。上圖為于藍在《偵察兵》中的造型。
可是,令所有觀眾沒有想到的是,《偵察兵》這部電影,竟然成了于藍所主演的最后一部電影。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特殊十年期間,于藍和田方一起被打倒,而且被迫到農村參加勞動。而正是在一次勞動的過程中,她不慎從房頂上摔下來,幸好沒有危及生命,不過嘴角卻縫了好幾針,導致她的面部會不自覺地抽搐。由此,視藝術為生命的于藍,只能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從幕前轉向了幕后。她嘗試做起了導演。
1978年,于藍和李偉遠一起執(zhí)導了電影《薩里瑪珂》。上圖為人到中年時期的于藍。
1981年,于藍在自己60歲的時候,組建起了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并擔任了廠長和藝術指導等職。在她的帶領下,中國兒影出品了大量優(yōu)秀的電影,如《四個小伙伴》、《應聲阿哥》、《小刺猬奏鳴曲》、《鴿子迷的奇遇》等,在國內外獲獎無數。
同時,她還將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材。田壯壯成了我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圖為于藍和兒子的合影。
后來,聽張藝謀回憶說,當初他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的時候,于藍就很想將他這個人才留在北京,并四處奔走做工作,但最終卻沒能成功。可是張藝謀卻永遠記得于藍的這份惜才之心。上圖為于藍正在看劇本。
1985年,于藍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1987年, 她參加在印度布班尼斯瓦舉行的第5屆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并擔任了該電影節(jié)的國際評委。1995年,于藍獲得中國文化部、廣電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世紀獎”優(yōu)秀女演員獎。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句話放在于藍身上實在太貼切不過了。2001年,已經80歲高齡的于藍才從中國兒影廠正式退休。
2005年,于藍獲得第10屆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她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2018年,于藍98歲,可她依然出現在了電影《那些女人》的拍攝現場,并出演了群眾角色。上圖為于藍在《那些女人》中的造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上圖是2019年,眾人為于藍慶賀99歲生日時的場景。照片上的她笑容滿面。從中我們還看到了許多熟悉的身影如陶玉玲、宋春麗、張金玲、岳紅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