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萬歷皇帝明明打贏了三大征,為何卻兵敗薩爾滸?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210,閱讀時間:約6分鐘
萬歷皇帝可以說是明朝皇帝中最懶的一位,有近三十年沒有正經處理過政務,但萬歷皇帝卻有值得驕傲的三次勝利,這便是寧夏之役、萬歷朝鮮戰爭、播州之役。這三場戰役打出了明軍的威風和氣魄,極大震懾了敵人,奠定了明朝東亞霸主的地位。
萬歷四十七年,明軍和后金軍在薩爾滸展開戰略決戰,結果是敗得一塌糊涂。那么為何明軍能贏得三大戰役的勝利,卻在薩爾滸無法擊敗后金軍呢?
一、有名將坐鎮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名將之所以是名將,就是因為他有著旁人無法比擬的統領能力、戰場判斷能力、統籌策劃能力等等,但凡有名將坐鎮,戰爭獲勝的幾率就會大一些。萬歷三大征的主要統帥就是李如松和麻貴,正是有這幾位優秀的將領存在,戰爭才能取勝。
李如松是李成梁長子,老子英雄兒好漢,別看李如松是標準的官二代,卻身負大才,天賦異稟。有些將領的脾氣和本事成反比,而李成梁的脾氣和本事卻是成正比。
萬歷二十年,哱拜在寧夏叛亂,在李如松達到之前,董一奎、麻貴已經攻城多次,但因對方城池堅固,抵抗頑強,只能無功而返。

李如松到達戰場后,即刻下令,先用土包堆城,再命令進攻,不奏效,晚上云梯偷襲,還是不奏效,最后利用水攻,加之明軍拼命廝殺,這才攻破了敵人城池。此戰之后,李如松名揚天下。
這就是名將的實力,別人攻不下的城池,他能攻下,別人辦不到的事,他能辦到。在第一次朝鮮戰爭中,李如松同樣表現出色,當時明軍僅有四五萬人,而日軍足有十五萬人,但明軍卻一路勢如破竹,在李如松的帶領下攻到了平壤腳下。
李如松采用圍師必闕的方法攻城,祖承訓偽裝成朝鮮士兵,進攻西南門,麻痹敵人,吳惟忠攻打北門,李如松攻打東南門,在各部默契配合下,大破平壤城。

總體來說,李如松基本上沒有打過敗仗,比楊鎬之流要強之萬倍。楊鎬不僅缺乏作戰經驗,還曾當過逃兵,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楊鎬就曾自己單獨逃跑,釀成大敗。所以論能力、經驗、魄力,楊鎬都比不了李如松。
史料記載“明年正月二日,行長救兵驟至。鎬大懼,狼狽先奔,諸軍繼之。賊前襲擊,死者無算。”
假如李如松能多活二十年,可能薩爾滸之戰,都用不著楊鎬。之所以楊鎬成為統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實在無人可派。如果當時李如松還活著,他不一定能贏得戰爭,但最起碼不會輸得那么難看。
二、三大戰役耗盡了軍力和財力
在萬歷頭十年,在張居正不遺余力的改革下,明王朝煥發出新的活力,政治、軍事、經濟都開始復蘇,但隨著張居正的去世,萬歷親政后,萬歷不僅扳倒了張居正的勢力,也否定了張居正改革,這讓改革的成果很快付便之東流,再次回到了原狀。
之所以萬歷能發動這三場聲勢浩大的戰爭,那是因為張居正給他攢的那些家底,俗話說得好“家有萬貫不如日進斗金”,如果不能持續性地創造利潤,那么早晚會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戰爭打得就是錢,就是補給,沒有錢的話根本無法取勝,在寧夏之役中,由于時間早一點,這錢還將就夠花。朝鮮戰爭就不同了,路途遙遠,而且還是境外作戰,兵力也較多,大致在朝鮮戰爭結束后,萬歷國庫已經開始出現赤字。
而最后的播州之役同樣消耗巨大,總共出兵二十萬人,消耗庫銀兩百萬兩,這場戰爭打完,直接將萬歷打回了原型,明軍很難再支撐如此規模的戰爭。

三、戰術錯誤
迫不得已,明廷再次啟用楊鎬,作為這次重要戰役的指揮官。楊鎬本想等到糧餉充足,天氣轉暖后再發兵進攻,但朝廷以沒錢為由,多次催促楊鎬發兵。
當時正值寒冬,而后金軍本就是游牧民族,在冬季正是馬匹最強壯的時候,且后金軍習慣嚴寒,對其作戰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反觀明軍這邊,從四面抽調的軍隊中,有很多是南方兵,他們對寒冷的遼東十分不適應,不僅僅怨聲載道,戰力下降同樣嚴重。
史料記載“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等皆以師久餉匱,發紅旗,日趣鎬進兵。”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努爾哈赤是明白了,但明軍對后金軍的計劃幾乎一無所知,本身兵力也不足,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楊鎬仍兵分四路,原本的穿插配合,成了獨立為戰。
雖然后金軍一共才有五六萬人,但每次面對的明軍都比他的數量少,努爾哈赤就以時間差一路一路收割著明軍的性命。四路中三路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李如柏全身而退,馬林、李如柏、杜松、劉綎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哪怕隊部戰斗力稍差,如果戰術正確,也不會敗得如此狼狽。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薩爾滸成了后金軍的屠宰場,明軍損傷慘重,從此再也無法發動對后金軍的大規模進攻,只能從攻勢轉為守勢。
參考資料:《明史·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原標題:《萬歷皇帝明明打贏了三大征,為何卻兵敗薩爾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