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瓦爾代之辯|疫后世界:俄羅斯的憂思、應對方案與我們的選擇
2020年,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發布題為《不要在“搖搖欲墜世界”中喪失理智》(《Не одичать в “осыпающемся мире”》)的報告。“搖搖欲墜世界”出自“瓦爾代”兩年前發布的題為《搖搖欲墜世界中的生活》的報告。在今年的報告中,作者指出,兩年前報告中提出的“國際制度危機導致無政府狀態加劇——每個國家都將依靠自己去解決生存問題”的判斷,正被今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所印證。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成為世界已積累的大量問題的催化劑,但世界果真“搖搖欲墜”了嗎?人類將退回到不是由理性而是由本能所主導的激烈斗爭?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外交學人”與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合作推出“瓦爾代之辯”系列,刊出報告全文及系列專家深度評論。
6月18日,步兵方隊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參加閱兵式彩排。 俄羅斯6月24日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 新華社 圖
一、憂思:新兩極化趨勢與無政府狀態加劇
報告首先對現存國際秩序的演變及其遭受疫情沖擊的影響進行了研判。冷戰結束后世界構建起的一系列規則和制度,確保了相對“利益和諧”,并由此建立起一整套推進國際合作、限制各國利己主義的行為規范。但因疫情而大規模關閉邊境口岸和大范圍縮減合作,嚴重沖擊了現存國際政治架構,使早已運轉不暢的國際秩序陷入崩塌狀態。
報告指出,在“自由主義秩序”方案試驗失敗之后,人類在組織社會(國家)間政治關系方面有可能出現“新兩極”這樣的簡單抉擇。
在報告作者看來,新兩極化并不能提供新的秩序模式,而更可能導致國際關系的無政府狀態加劇和嚴重危機的出現。新兩極化“不會帶來新的權力平衡,而是制度、權力、生產方式和國際關系的完全重組”,結果將可能“出現無政府狀態的最具摧毀性的形式,因為行為體開始越來越多地遵循本能來行事。”
二、應對:全球治理的俄羅斯方案
新兩極化以及與此相關的國際關系無政府狀態,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而言,將會比“單極時刻”更加難以應對。為此,報告提出避免出現新兩極化的俄式治理方案:
(1)建立更加平衡且包容的世界經濟體系,既包括構建國家間反危機措施的協調預防機制(這里首先指的是構建世界最主要經濟體政府財政支持措施的協調體系),也包括組建嶄新的合作方式——“區域性的二十國集團”(R20),即在二十國集團發揮協調作用的條件下建立嶄新的區域一體化協議與機構互動方式。
(2)維護聯合國制度。75年前,來自美俄英法中五國的代表正式向世人宣告:將始終不渝地維護世界和平,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再重演,讓人類永遠擺脫戰爭的困擾。當下,在潛藏的沖突急劇升級的大背景下,防止再次發生世界大戰的緊迫性絲毫沒有減弱;除此之外,還必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與疫病所帶來的威脅。聯合國的各項活動與工作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瑕疵,但其作為協調國際關系的世界性組織,依然有能力完成自身的主要使命,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目前要做的選擇就是堅持聯合國這一制度,尤其是發揮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全世界擔負的特殊的和平責任,以避免國際社會“退回到不是由理性而是由本能所主導的激烈斗爭中。”
三、選擇:中美關系與我們的智慧
縱觀報告可以看出,俄羅斯學者既對當今世界秩序坍塌以及中美對抗可能引發的風險十分警惕,也試圖為穩定世界經濟并避免大國發生戰爭而提出俄羅斯的治理方案——無論是各國反危機措施的協調與R20機制建設,還是維護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的和平職責,均有可圈可點之處。瓦爾代報告所提供的第三方視角也為我們重新審視中美關系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 中美競爭中的俄羅斯立場
盡管對中美俄復雜的三邊關系存在不同看法,但多數專家并不否認對沖或平衡因素的存在。據此,如果中美對抗,意味著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增大,那么從國家利益角度,俄羅斯應該對中美對抗“樂見其成”。但瓦爾代報告明確提出,要么新兩極化,要么聯合國,并主張發揮安理會的關鍵作用,以確保大國之間的戰爭不會變為現實。簡言之,作者們至少并不期待中美兩國陷入你死我活的全面對抗之中。
報告提到新兩極化將給俄羅斯帶來很大的挑戰并使其難以應對,但卻并未就此展開。那么,為什么俄羅斯反對出現中美對抗?
作為我國唯一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在中美對抗的條件下,俄羅斯不得不做出自己的站隊選擇。如果說在西方對我實施經濟制裁與抹黑中國抗疫時,俄羅斯可以出面發聲支持中國,那么當中美真的陷入戰爭之時,俄羅斯是不愿意卷入的,畢竟核大國之間的戰爭可能會帶來毀滅性后果。這可能是瓦爾代專家們力推由聯合國安理會來構建新的和平機制的最主要動因(當然,這種方案也可以保障俄羅斯在安全治理方面扮演的大國角色),即為中美對抗劃定一條底線,以確保本國不要卷入大國戰爭之中。
在大國戰爭之外,新兩極化還會惡化俄羅斯的發展環境。兩極對抗條件下,世界不得不分裂成對立的集團,這對俄羅斯而言,意味著發展的空間萎縮。以俄歐合作為例,歐洲盡管始終被俄羅斯看成“特殊伙伴”(不單涉及自己的文化認同,還被視為國家現代化以及能源合作的主要伙伴),但在極化條件下俄歐可能分處不同陣營,使二者的合作受到較大制約,進而損害俄羅斯的發展利益。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既是世界大國又是中國最大鄰國的俄羅斯,不愿過度依賴中國。
以上因素的存在,決定了俄羅斯無法期望能在中美對抗中獲取好處。因此,“斗而不破”的中美關系因能提供“利益均沾”的機會可能受到俄方歡迎,但中美之間全面對抗乃至對立卻是俄羅斯想竭力避免的。
(2) 中國對現存世界秩序的態度
報告對新兩極化趨勢的論證,很重要的一個假設前提是,盡管中國從自由世界秩序中獲取了最大好處,但該秩序瓦解對中國而言“根本不構成問題”。
此外,報告還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大國列為一方,認為俄羅斯與印度一道,都希望完善國際秩序,并消除對自身利益的不公正,但兩國并沒有計劃摧毀或者以革命的方式改變它,并且俄印與美歐一樣,將因世界秩序“坍塌”面臨巨大挑戰,而中國則會從這種秩序的失敗中獲益,因為“中國現在是一個強國,在最大程度上擁有‘量身’重構世界的資源。”
就中國的世界秩序觀而言,報告的論斷顯然與中國學界的普遍認知存在較大反差。中國學者普遍承認,中國是現存國際體系的受益者,認為應該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對其進行改革,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官方也表示“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習近平主席于2015年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識之士都認為,隨著世界不斷發展變化,人類面臨的重大跨國性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有必要緊跟時代步伐,對全球治理體制機制進行相應的調整改革。這種改革并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
新冠大流行,以及疫情期間因供應鏈中斷和國外需求疲軟對國內經濟造成的沖擊,更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現實,領導人在外交場合都主張加強聯合國機構的作用,呼吁各國保持開放和自由貿易,推動各國加強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中國世界秩序觀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新兩極化能否演變為現實這一基本的判斷。我們并不否認疫情使中美的摩擦進一步惡化,但是否就意味著此后雙方將走向全面對抗乃至極化?若中國并無意摧毀現有秩序,相反,大流行讓我們認識到更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包括與美國關系的穩定)更符合國家利益,那么中國就可能在新的歷史窗口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引導中美兩國關系走上新的軌道。
(3) 貢獻中國智慧
俄羅斯在我國對外關系和推動全球治理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盡管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瓦爾代報告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俄羅斯精英的共識,乃至日后俄羅斯可能的政策方向——即俄方明確反對兩極化和站隊選擇,并主張加強在現有國際制度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那么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戰略選擇?
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時強調,“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合作不要對抗,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合理關切”。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習主席又指出:“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沖突和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中美應該和能夠合作的領域十分廣闊。”在處理與美國的關系方面,如何真正落實習主席的講話,使兩國關系能夠擺脫當下困境,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并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需要發揚中國智慧、貢獻中國方案。
瓦爾代報告展示了俄羅斯學者在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方面的智慧,值得參考借鑒。俄羅斯為重建世界秩序所提出的兩個建設性方案,核心是發揮大國的主導作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維和責任自不必說,有關世界經濟的安全網建設,也是主要發揮20個大國的主導性作用,并且將這20個大國所主導的地區性一體化組織和開發機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協調起來,從而巧妙地將區域性與全球性組織結合起來,并且通過承認和肯定現有多邊機構的作用從而使方案更具包容性。
我們在提出全球治理理念時,更普遍的表述是“堅定地站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積極為之爭取國際話語權”,這是由我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身份使然。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當下,經歷疫情沖擊過后,國際格局和國家實力對比將進一步快速調整,中國的大國身份已是國際現實,這迫使我們要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國際角色。疫后世界,如果再單純地強調發展中國家身份和立場,可能會不利于國家利益的維護。
此外,畢竟國際社會治理理念與治理工具和模式的選擇,主要依賴大國來提供和承擔落實責任。因此,要跳出傳統思維局限,站到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問題,在設計全球治理方案時,應平衡我國的大國和發展中國家身份,更加注重團結大國并發揮大國的積極性,讓中國智慧和方案更多地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此外,當下國際局勢越發緊張,包括新一代智能化武器迅猛發展新形勢下,安全治理意義格外凸顯。大國競爭激化背景下更加積極地發揮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確保和平、防止戰爭方面的特殊作用,無疑也符合中國利益。
今秋聯合國75周年峰會召開在即,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商討世界和平機制建設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在安理會框架下建立新的、更具建設性和操作性的和平與安全合作機制,國內對此有必要展開認真的研究與討論,以便為新時代世界的重大安全問題,貢獻中國的智慧和方案。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教授。本文首發于“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瓦爾代中俄論壇】曲文軼丨疫后世界:俄羅斯的憂思、應對方案與我們的選擇》。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略有刪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