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市長談人才:無論前浪后浪,都能在南京“乘風破浪”
作為2020年度南京創新周的“重頭戲”之一,紫金山人才發展國際峰會于6月23日在南京舉行。
當下,人才被譽為最寶貴的戰略資源。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峰會上表示,人才定義城市,人才引領創新,人才創造未來。
她說,擁抱新時代需要敞開胸懷,廣納天下英才。“無論是身懷絕技的‘前浪’,還是潛力無限的‘后浪’,都可以在南京‘乘風破浪’。”
有什么樣的人才就有什么樣的城市。韓立明表示,科教資源豐富的南京,正致力于將人才的“數量領先”轉變為“質量領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表示,當下,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和高校的內涵式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聚焦創新、聚力人才,將是市校發展的永恒主題和共同追求。
東南大學正是扎根于南京的工科名校。那么在“外人”看來,南京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打造人才的創新創業高地?
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懌認為,南京不僅僅要做創新發展的“亮點”,更要做“節點”。
具體而言,首先就是要搶抓未來。“通向未來是沒有現成路徑的,如果你能夠搶抓機遇,創造未來,那么你就可以作為節點,帶動整個網絡。”汪懌說。
同時,要圍繞開放做文章。汪懌提到了三個指數,一個是“太太指數”,也就是人才的家人是否愿意在南京居住,因素包括子女入學、醫療條件、商業環境等等;一個是“先生指數”,也就是說,人才是否真正有干事創業的機會;還有一個是“奶酪指數”,“我在這里(南京)能不能吃到海外的新鮮奶酪,國外能吃到的南京能吃到嗎?這就考驗南京的國際化水平了。”汪懌說。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認為,南京要開拓創新,就是要做其他城市做不到的、有突破性的政策創新。
同時他提出,當下的人才爭奪往往已不局限于城市之間,而是城市群之間。因此,他建議南京要借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找準自己的獨特定位,實現“產才融合”。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現場獲悉,峰會上,各路嘉賓還圍繞新時代數字經濟下的人才培養展開了對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郭繼軍認為,和信息化時代不同,數字化時代的人才需要有對數據的感知綜合能力,以及分析理解能力、洞察突破能力,還有對已有認知進行顛覆的能力。
智聯招聘CEO郭盛提出,就目前來看,理科生的用人缺口很大,未來一定需要大量的理科生作為基礎,去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
汪懌則認為,文理科的界限在未來或許會變得模糊,學科之間的多元跨界交叉將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所看重的將是掌握未來、把握未來的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