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期聽力障礙,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原創 段吉茸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導報專欄

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協會
上海市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專委會
承辦: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
盲,隔絕了人與物;
聾,隔絕了人與人。
——海倫·凱勒
世間萬物繁衍生息都會發出美妙的聲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聽覺器官、系統會衰退,導致有些老年人會出現雙耳聽力逐漸減退的現象,稱之為“老年性耳聾”。

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2016年的報告顯示,未處理的聽力損失問題使全球每年要付出7500億美元的高昂代價。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由于聽力障礙所帶來的社會隔離、溝通困難和思想包袱、心理障礙等。
據WHO數據顯示,輕度、中度、重度聽力損失的老人,其老年癡呆的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聽力每損失25分貝,在認知退化上的作用就相當于老了七歲。且聽力損失越嚴重,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會隨之增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聽到并聽懂聲音,不僅僅需要靠耳朵的作用。耳朵幫我們接收聲音,將聲音信號轉換為神經沖動,經聽神經傳輸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并與語言中樞聯系,最終理解語意。但是,當聽力下降時,聽覺通路受到抑制,大腦的輸入(刺激)明顯減少,正所謂用進廢退,大腦聽覺皮層可能會逐漸萎縮,會大大減少語言中樞處理聲音的可用資源,影響聽力損失患者的語音識別能力。
聽力損失在直接影響聽覺中樞和語言中樞的同時,也對大腦其他區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聽力損失,我們大腦的聽覺中樞就得不到有效刺激,大腦便會將其他區域的功能分配給聽覺中樞,這就導致其他區域受到的刺激也減少,從而增加了大腦的負荷,誘發老年癡呆的發生。

當老人出現如下聽力問題中的3個及以上,請盡早至聽力中心進行就診:
1. 常常聽不到別人在背后叫您;
2. 長時間交談感覺疲勞;
3. 經常要求對方重復;
4. 在多人對話時難以聽清;
5. 嘈雜環境,面對面交談有困難;
6. 常常聽不到電話鈴和門鈴;
7. 家人常抱怨您看電視時聲音太大;
8. 電話交談困難。
對于6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老年性耳聾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