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棣搶了寧王8萬兵馬,承諾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寧王下場如何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字數:2351,閱讀時間:約6分鐘
歷史提問
朱棣搶了寧王8萬精銳兵馬,承諾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寧王下場如何?
答:在明成祖朱棣從“燕王”到“永樂大帝”的奮斗過程里,他“搶寧王8萬精銳兵馬”的雷人一幕,不但是決定其“搶侄子皇位”成敗的關鍵一步,更是一樁深遠影響明朝國防安全的大事兒。
在“搶寧王8萬兵馬”之前,建文元年(1399)七月正式“造了侄子建文帝反”的朱棣,雖然也打了不少勝仗,卻終于在是年九月,招來了建文帝的五十萬大軍。雖然對方主帥是“知名草包”李景隆,但雙方實力對比擺在那里。人家五十萬人死攻朱棣老窩北平,就是用牙啃也遲早啃下來。于是朱棣果斷決定:要打贏,就得“拉外援”——寧王。

這么一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王爺,麾下的軍隊當然更是硬實力,除了有八萬精銳外,其“朵顏三衛”更公認明代北方騎兵里的翹楚。但雖說朱棣“扯旗”前,寧王和他的私交不錯,但造反這個渾水,寧王自然不愿意趟。這么個強援,朱棣能拉動?
這事兒,說到底還是因為朱棣碰上了“豬對手”: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造反前,朱允炆厲行“削藩”,捎帶把寧王也給“削”了一頓。寧王的三個護衛都被解除,成了個無兵無權,在大寧郁悶閑居的落魄王爺。但朱允炆“削藩”一時爽,想控制大寧軍隊卻是難,兇悍的大寧駐軍正是群龍無首時,剛好方便朱棣見縫插針。

但雖說如此,畢竟寧王是這些精兵的“老主人”。想要他們放心賣命,也得把寧王“哄好了”。所以當時朱棣就忽悠寧王說“中分天下”,還把寧王全家人都“禮送”到了北平,做足了“兄弟一家親”的模樣。而朵顏三衛等“寧王舊部”也似打了雞血,果然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成了朱棣取天下的重要功臣。這事兒,《明史》中就有生動形容: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但等著朱棣“取天下”成功,怎么處置這位寧王,又成了個撓頭的事兒。“中分天下”當然不可能,而且朱棣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造反,反對的就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所以對這些“實在親戚”,還得好好安撫。所以朱棣前腳剛登基,后腳谷王周王等“兄弟”都獲得了封賞,而且允許他們時常入京朝覲,場面“倍加恩禮”。

如此一來,寧王算是給擺了一道。但接下來的事情證明,寧王還算走運的。因為在“削藩”這條上,朱棣和侄兒建文帝沒區別——誰坐上了皇位,都得“削”這幫王爺。所以給過了“甜棗”后,朱棣就沖著王爺們拼命“下刀”:周王齊王等王爺都被朱棣找由頭辦罪,落得各種惡治。寧王呢?雖然也被告發“巫蠱誹謗”,但朱棣還是沒追究。這以后的寧王,主要醉心于茶道音律里,給明朝的娛樂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兵事?后半輩子基本不提。
說到底,這位寧王的結局,還算是不壞。
但比起這些個人遭遇來,朱棣對寧王等人的處理,卻也深遠影響了未來二百年里,明王朝的國防安全。主要因為朱棣的一個國策:移塞王于內地。

這么做,雖然有原因,但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給明朝國防開了天窗。就以寧王的老窩大寧來說,這“大寧衛”不止是朱棣造反前的北部重鎮,更是明朝掌控漠北草原的樞紐:大寧衛連接北平和遼東,亦是遼東的屏障。只要這里堅如磐石,北方別管韃靼瓦剌兀良哈,是龍都得乖乖在草原盤著。明朝掌控遼東等要地,也更是得心應手。另外駐守東北大地的韓王沈王谷王,只要能在當地扎下根,大明朝未來的邊防形勢,也將會好得多。
雖然說,在分封藩王問題上,明太祖朱元璋犯了短視的錯誤,但是看看分封的地點,卻足見其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遠的且不說,如果明朝能好好控制好大寧衛,近半個世紀后的瓦剌“太師”也先,就算再長兩個膽子,也絕不敢跑到土木堡來抓朱祁鎮。

以這個意義說,號稱“馬上皇帝”的朱棣,確實犯了戰略短視的錯誤。“寧王結局”這事兒關乎的,不止是朱明王朝一家的穩定,更是明王朝未來的國防大局。其中教訓,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晁中辰《明成祖》、梅毅《明朝真史》、張士尊《棄守大寧與明代北部邊疆結構戰略的失衡》
往日文章精選:
原標題:《朱棣搶了寧王8萬精銳兵馬,承諾事成平分天下,最后寧王下場如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