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會情緒才是“姐姐”的財富密碼,所以“哥哥”不行?
原創 毛麗娜 娛樂硬糖
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全民向選秀終于在夏天橫空出世。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6月12日突然首播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后文簡稱《姐姐》)仍然高開。(現在不少人在買定離手是否會“低走”)
最直觀的,節目開播后芒果超媒股價直線上揚。各路媒體,包括時尚號、情感號,甚至連文化讀書號都加入了“同題作文”大戰,不知道多少從業者要感謝姐姐們拯救了選題寒冬。
目前《姐姐》在各大綜藝榜單穩居第一,寧靜、張雨綺、伊能靜、黃圣依等選手都成為熱點人物。姐姐們每一幀言行都被認真分析,“姐學”冉冉升起,眼看就要比肩“花學”。

30個女人都是戲
早在2019年末,便有消息稱芒果TV有意制作一款超齡女子選秀成團節目。但直到2020年Q1,相關物料已經開始釋出,仍有不少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噱頭。
直到姐姐終于來了:30個年齡30+的女明星,通過唱跳來角逐5個出道成團席位。
其中既包括寧靜、張雨綺、伊能靜這些近年在真人秀中頗為活躍,又真正紅過的女演員;也有如藍盈瑩這樣通過競演類綜藝崛起的后起之秀;還包括朱婧汐、黃玲這類較為小眾圈層的歌手。

女明星的自帶流量吸引了初始關注,與傳統選秀的“反差感”則是留住觀眾,并吸引更多人入坑的關鍵。
第一期節目便逆轉了大眾預判。節目開播前,幾乎所有人都認定《姐姐》會是變體版《花兒與少年》,舞臺表演為輔,女明星的勾心斗角為主。沒想到第一期將近4個小時的節目,完整呈現了30個女明星的個人唱跳舞臺,而且是“咔咔真唱,一頓暴跳”。
“藍盈瑩會彈鋼琴,會唱跳”、“萬茜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無論姐姐們的實際唱跳水準如何,但就如同MC黃曉明在節目中反復強調的:對于已經出道多年的她們來說,“這是加分項”。

姐姐與評委及MC之間的逆轉關系,則是節目中另一處“反差感”看點。黃圣依用小蜜蜂聯系導演組,要求送牛奶;錄制太晚,鐘麗緹硬鋼才躺下睡覺;每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員點好各類夜宵,等著姐姐們回到宿舍。在其他選秀中想都不敢想的事,在這檔節目中成為了現實。
除了姐姐們身上的看點,主MC黃曉明在一眾女明星之中夾縫生存,上演《曉明歷險記》的“弱小無助可憐”;作為評委的杜華,在定義女團人選時充滿爭議的個人觀點及發言,都是節目脫穎而出的原因。

傳統選秀,是靠著粉絲全民pick的力量送偶像出道。但自帶流量甚至資本的姐姐們,最終需要以什么樣的方法作為成團標準。如果采取全民打榜投票的方式,那么路人又能否以“姐姐只有我們了”的親媽心態,為姐姐砸錢打投?
這些未知數,要在未來的節目中如何自圓其說,也是硬糖君持續關注的看點。
芒系選秀,老而彌堅
從2004年推出《超級女聲》至今16年,芒系選秀經歷了從一家獨大到百家爭鳴的行業進程。選秀綜藝的種種弊端,也在這16年中盡皆顯現。

尤其如今早已不是那個電視為王的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多,越容易形成信息繭房。選秀綜藝的關注群體,越來越局限于秀粉這個小圈層。加之各個平臺都在布局選秀綜藝,導致每檔節目的關注度被稀釋與分散。
既然已注定“小眾”,不妨徹底“小眾”起來。從視頻網站的“街舞”,到湖南衛視的“美聲”,其實都是在摸索選秀的垂直市場。
2018年末,主打聲樂演唱選拔的《聲入人心》橫空出世,在同年還有偶練、創1的夾擊之下脫穎而出。比起業務能力常受詬病的練習生,追星音樂劇選手顯然更“有品”。實力+逼格的雙重加持下,聲入人心男團迅速征服了一批有“審美升級”需求的用戶。

《姐姐》選擇業已成名的女藝人作為參賽選手,不論現在“紅不紅”,反正是“熟臉”。再加上部分選手如張雨綺、黃圣依等,又是多年來各路八卦新聞的常客,她們的加盟本身就有大眾看點。
把30個性格各異、年齡不同且又都已經出道成名的女藝人放在一起,統一協調并非易事。芒系選秀能夠撬動這些女星加盟節目,也與其整個綜藝矩陣、廣電資源分不開。

其他平臺的選秀綜藝對于選手而言,或許是出道即巔峰,團綜的受眾比選秀綜藝又要窄了一大圈。但對于芒系選秀的選手來說,比賽結束或許才是“正式開工”的開始。
寫給女人的綜藝爽文
而歸根結底,《姐姐》能爆,還是踩在了大眾情緒的節奏上。娛樂圈的事,不能光放在娛樂產業內部思考,對社會思潮保持敏銳度很重要。
無論是甄選漂亮妹妹成團的選秀綜藝,還是以婚戀為主打的女性觀察類綜藝,對女性形成某種潛在的外貌、婚戀壓力,已經引起大眾的不滿與反彈。而放眼整個社會,年齡焦慮、外貌焦慮、工作焦慮、婚戀焦慮,《姐姐》幾乎都是對癥下藥。
網上對“中女”內容的呼喚其實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2018年,腦洞劇《淑女的品格》在微博橫空出世,該劇源自網友對韓劇《紳士的品格》的本土化暢想,以四個年齡40+的大齡不婚女性作為故事核心,網友連海報、出演明星及角色設定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群眾呼聲的基礎上,《姐姐》誕生了。它表面上是一檔30+女藝人的女團選秀,內核卻更像為女性觀眾打造的“綜藝爽文”。
女性地位、中年危機,都是時下互聯網的熱門話題。30+的女人究竟走在人生的上坡路還是下坡路,簡直是常辯常新的經典議題。

除了外貌無法被年齡限制以外,姐姐們在節目中與評委正面“剛”的行為,也迎合了另一種大眾情緒:年齡并不是限制女性事業發展的因素,反而因為年齡積攢的閱歷,成為女性對不公現象說No的資本。
練習生面對導師的詰難與不公平對待,只能唯唯諾諾地聽之任之,被罵哭還要“謝謝老師”并輔以九十度鞠躬。
姐姐們就不一樣,鄭希怡直接在采訪環節表示,要被一群“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來評價”;面對杜華女士的成團言論,阿朵有依有據地予以反駁。姐姐們敢于對評委叫板的表現,與當年劉玉玲刷爆互聯網的金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顯然,節目組是在有意打造這種“大女人”的爽感。去年還在《中餐廳3》中明言明語的黃曉明,面對姐姐們的第一句話便是“我是來伺候大家的”。錄制過程中,節目組也是一會送牛奶、一會送香蕉。姐姐們在節目中的地位越高,節目外的觀眾那種爽感就越足。
不過,就好像爽文起點太高最終容易爛尾一樣,《姐姐》能否把好勢頭延續到最后還是個未知數。眼看著芒系選秀靠著“中女情緒”又跑到了前面,不知其他平臺會不會緊隨其后。
根據6月19日芒果TV2020戰略發布會公布的內容,《披荊斬棘的哥哥》已經在路上。但硬糖君倒想先潑個冷水:哥哥綜藝的整個立意、看點,都和姐姐沒法比。

一來“哥哥”們的曝光度本來就很足了。不管在快綜藝還是慢綜藝,“中男”都是常駐陣容主力,在影視作品里的角色空間也很大。
二來“哥哥”們普遍的作品形象、大眾印象、包括其自我認知,都與唱跳男團相去甚遠。姐姐們仍保持美貌勁歌熱舞,但換成“哥哥”們,硬糖君都有點難想象,總覺得是綜藝里的惡搞情節,難以作為一個“正片”。
國內第一代“歸國”、偶像男團代表人物韓庚,在《圓桌派》中曾談到當年從韓團super juior退團的經歷。“你說我在30歲,我還是在組合里蹦蹦跳跳嗎?”

原標題:《社會情緒才是“姐姐”的財富密碼,所以“哥哥”不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