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造城市創新發展的“達沃斯”,市委書記詳解南京創新基因
以創新為核,致力打造城市創新發展“達沃斯”的南京,于6月22日上午掀開了2020年度南京創新周的大幕。
今年的南京創新周以“讀懂城市創新”為主題。如何讀懂南京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開幕式上,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談了四個方面。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注意到,他分別從歷史、人文、自然和開放,細數了南京創新的脈絡淵源。
其中包含了大量歷史典故。比如他談到,創辦于1865年的金陵制造局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端的重要標志,還有始建于1928年的紫金山天文臺,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還有180年前,中國最早的世界史地著作《海國圖志》在南京成書,晚清名士魏源也就此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談到南京創新的開放基因時,張敬華談到,600多年前從南京啟航遠行的鄭和寶船,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經略海洋、接觸世界的先驅。
張敬華說,今天的南京之所以朝氣蓬勃、激情澎湃,源于強大而恒久的創新基因,創新正日益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一組數據記錄了南京這幾年在創新發展方面的變化。
比如近兩年來,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800多家躍升至4680家,今年底有望突破6000家。
而在人才方面,張敬華說,在南京就業并繳納社保的大學生近兩年增加了70多萬人,2019年新增就業參保的碩博畢業生增長了1.5倍。
這背后,是南京營造創新發展生態所作出的努力。在創新激勵方面,南京對初創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分類施策,并且拿出了“真金白銀”。
對于各類人才,南京也是誠意滿滿。比如,頂尖人才及科技企業家在南京可以獲得一事一議的支持,科創資助“上不封頂”。
而在用好資本市場方面,南京組建了注冊資本50億元的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讓創新企業身后流淌這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
張敬華說,在南京,“你能感受到隨處散發的創新味道”。他說,從政府部門看,只爭朝夕抓創新、擔當作為促創新已經成為了普遍自覺。
據其介紹,接下來南京將圍繞“一室、一區、一廊、八鏈”為重點,走好創新之路。具體而言,“一室”是紫金山實驗室;“一區”是江蘇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一廊”是紫東科創大走廊,位于南京接下來將重點打造的紫東地區;而“八鏈”就是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地標產業鏈和優勢產業鏈。
本次大會上,還進行了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共建中科院南京麒麟區域創新高地的“云簽約”儀式。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云致辭”時表示,南京是全國智力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雙方要繼續加強合作,將麒麟科技城打造成為南京綜合性科學中心核心區。
此外,南京還邀請到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等四位嘉賓,通過連線的方式表達了對創新的見解和主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