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多數姐姐沒有乘風破浪,生活中只有驚濤駭浪
原創 格十三 格十三

最近比較火的綜藝節目是乘風破浪的姑奶奶,哦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打開微博和朋友圈,都是那些又瘦又美又有錢的姐姐。
一夜之間“姐姐”開始吃香了。原本在婚戀市場被挑挑揀揀、在職場上不上不下、在生活和工作雙重追殺下焦頭爛額、被“后浪”拍得找不著北的姐姐們,忽然被捧上了天。人到中年灑脫與嬌媚,閱歷與勇氣,張揚與自信,天天上熱搜......
欣慰的是,綜藝節目終于肯把焦點從不到20歲的蘿莉少女團轉移到30歲+姐姐身上了。
但我發現,真正為之著迷的觀眾,基本還是少女。女孩子們呼喊著:看了這個節目后我再也不怕老了!
再問30+的朋友對這個節目有何感想,她說:等我娃考完試我抽空看看。

而這個節目,包裝得完美無缺,姐姐們都是女神,渾身全是優點。
那些美好而正能量的標簽:三十而驪,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乘風破浪,讓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就上了價值。打破年齡的桎梏,不懼歲月的沖刷,敢于面對真我……姐姐們優秀的樣子,在一片整齊的贊美聲中發光發熱。
是啊,誰能說這不好呢?畢竟30+的我,和人家比起來遜色頗多,要姿色沒姿色,要財富沒財富,要成就沒成就,和姐姐們一比,我大體也就是個loser,我還有啥發言權?
可是問題就在這兒了。
這個世界本無loser,作秀的人多了,也就有了loser。
因為那些秀引導人們產生新的標準:哇哦,你看你看,這樣的姐姐真是人生贏家——身材和皮膚管理出色、穿“上檔次”的衣服,事業非常成功,有幾項特長,擁有一段或幾段被傳為佳話的感情,自信張揚,不在乎他人眼光,而且很有錢......
30+女人所謂的“成功標準”又一次有了具象,但這個具象遙遠極了。

節目里姐姐們的"張揚"是"張揚",生活里姐姐們的"張揚"可能會被定義為"臉皮厚";
節目里姐姐們的"低調"是"低調",生活里姐姐們的"低調"可能會被認作是"自卑";
人家在節目里"情商低"會被夸成"耿直率真",但你在生活里"情商低"你是真情商低;
人家在節目里"綠茶"會被認為是"心思細膩",但你在生活里"綠茶"你是真綠茶……
就連同在舞臺上的人,咖位大的說什么都被評論為可愛的有個性的,咖位小的說錯話連“情商低”都不配,只配擁有“實力不夠”的定論。
現實和你看到的表象有著馬里亞納海溝一樣深的差距。
世界上90%以上的女性,在30+的時候,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是事業),擁有一個家庭(不見得完美),可能有一個小孩(不一定教育得好),為人處事盡量低調(因為不想惹事),張口閉口少有詩和遠方(都是老公和娃),也做不到隨性耿直(只會得罪人),更不能一口一個炫富當傲嬌資本(很快就沒朋友了)……
她們的生活時而小心謹慎得像顆塵埃,時而又粗獷豪放地消滅所有難題,她們大多數時候沒有什么乘風破浪,只有驚濤駭浪。
而《乘風破浪的姐姐》釋放出一些不接地氣的氣息,精心打造的顏值才配乘風破浪,顏值不高身材不好的女性掀不起大風大浪;被萬人追捧日進斗金才叫乘風破浪,平淡無奇又沒有財富可炫的女性壓根沒機會興風作浪。
這無疑又不動聲色地提高了女性自我要求的閾值。

她們大概率都在20歲時夢想將來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嫁給愛情,贏得事業,人前張揚高調,人后努力前行,保持人生巔峰……而在30歲時她們又會渴望回到十年前,因為發現自己不但沒變成想象中的樣子,甚至還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生活里常有不滿,對未來還有焦慮,習慣在一地雞毛里笑著活下去,和大多數人一樣,看著年輕人羨慕不已。
所以,只要每一個女孩都努力認真的生活著,為什么要區分成功和失敗,為什么要讓某一種“模版”成為自己的方向?
即使是喝慣了雞湯的女人,在當媽后沒幾年,衡量成功的標準又將被現實冷冷拍打。不管你如何花枝招展身材窈窕一身名牌,卻不一定比那個戴著厚玻璃瓶底眼鏡穿著的純棉襯衫從不化妝的女人更令人羨慕,只因為她的娃是學霸......
我們不能只強調女性要追求卓越和成功,別忘了女性更應該“自我認可”。
不管你是一個可以上得了舞臺的姐姐,還是一個只能進得了自家廚房的姐姐,誰可以判斷你的價值高低?
舞臺上的姐姐,放到你家廚房里可能啥也不是,但把你放到舞臺上,你多少也能表演幾個雜技——左手抱娃右手翻勺脖子上還夾著手機跟甲方討論著兩個億的項目,同時廁所里的孩子他爹還需要你去給他送紙......

我前天看到一個身穿亮橘色緊身衣、體重160斤+的大姐從我身邊跑過,我心想這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啊!
姐姐并不需要能上舞臺才算優秀,姐姐自己就是個舞臺。
大多數姐姐沒有聚光燈,穿不下S號的露臍裝,但賺錢帶娃兩不誤,連續一周熬夜加班回家照樣給娃做手工作業,半夜帶孩子看急診早上照樣畫個大紅唇見客戶,應付各路老師還能安撫家里200斤巨嬰,做手術能自己開車去,還能分分鐘策劃百人以上親子活動。這不叫乘風破浪?那應該叫降妖除魔了。
人到中年,華麗的袍子見多了,大家更享受在彼此袍子里活捉虱子的快感。
應了羅曼·羅蘭那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照著這個座右銘去做真人秀節目,那才叫正能量。
比如:
《一地雞毛的媽媽》——全國海選,每人一個絕活,不帶重樣的。
《皮開肉綻的孩子》——講述一千個孩子搞垮親子關系的真實成功案例。
《馬桶上的爸爸》——走進爸爸內心真實世界,從馬桶到遠方的自我成長。
《重讀小學的奶奶》——這屆老年人越挫越勇不放棄自我的勵志故事。
要是覺得戲劇沖突不夠,還可以搞《翻云覆雨的叔叔》+《兵來將擋的嬸嬸》——強東國慶凡凡雅鈞巴元,從大咖到小咖一應俱全,講述已婚男人的多元愛恨情仇和已婚女人處理危機的心路歷程,滿足觀眾不同需求。
這才叫給年輕人勵志,告訴他們:
1. 不出意外的話,你們未來的生活大致就是這樣的。
2. 你如果想要比這過得更好,那么你就要從現在起加倍努力。
3. 但即使你未來就是這樣,那也不是什么失敗,那就是真實人生,所有成功者無非就是不嫌棄當下的自己,并逼著自己熱愛這草淡的生活,然后不小心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