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小學生溺亡:悲劇為何年年上演?
6月22日7時10分,經全力搜救打撈,重慶潼南區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撈出水,均已無生命體征。經調查,失蹤人員均為米心鎮小學學生,周末放假相約到河灘玩耍,期間一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名學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
一天之內,8名學生溺水身亡,這樣的悲劇讓人震驚,也讓人惋惜??梢韵胂螅@將給他們的家庭帶來怎樣的重擊,他們的父母該陷入怎樣的自責和絕望。
每年夏天,類似溺水事件多有發生。相關統計顯示,溺水已成我國兒童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死因,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溺亡,其中14歲以下的占比高達56.58%。尤其是在許多農村地區,存在大量的河湖水塘等天然水域,而農村家庭安全意識大多薄弱,對孩子的監管比較松。尤其是許多孩子屬于留守兒童,非父母的監護人看管力度更弱。這就導致農村成為了兒童溺水重災區。
此前,針對不斷發生的溺亡事件,教育部曾專門發文要求排查和預防。然而,不得不說,在一些基層,這一工作并未得到足夠重視。以此次重慶發生的悲劇為例,孩子落水時有人看到,卻未能引起足夠警惕,也沒有人前來制止。如果有成年人及時干預,或許這起悲劇可以避免。
媒體曾報道,一些地方為了防止孩子發生溺亡事故,每年夏天會安排專人在河湖邊巡查。網上曾有一個熱傳視頻,說的是一個巡河人,在河邊用大喇叭喊了9年。這個辦法雖然看起來“笨”,卻是最直接也最有效。近幾年,一些地方對此進行了“升級”,比如在部分河段安裝視頻監控及語音提醒系統,實時監控重點水域;如果語音提醒無效,民警會馬上前往現場進行制止。
但不得不說,這種對于安全的重視和投入遠未普及。在許多農村地區,溺亡事件幾乎年年發生,但河湖水塘等安全的管理,依然處于“不設防”狀態,甚至連一塊“水深危險,禁止游泳”的警示牌都沒有。這就導致了悲劇的循環往復。顯然,面對溺亡事件的高發,類似安全措施的普及和相關配套的建設,是當下公共服務亟需完善的一環。
當然,防范溺亡事件,手段不僅局限于此。溺亡悲劇頻發背后,還暴露出家長和學校安全教育淡薄,以及泳池等公共體育文化設施在農村地區匱乏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一一補足的短板。公共體育設施的完善或許需要一個過程,但學校和家長的安全教育不能滯后,更不能缺失。
眼下,又快到暑假了。各地應提高警惕,把防范兒童溺亡的工作充分重視起來,拿出更多實招。不能總等到悲劇發生之后,才追悔莫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