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見解 | 記憶是如何衰退的?
原創 Amy Robinson 阿爾茨海默病


該研究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SU)神經科學項目、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和加拿大阿爾伯塔萊斯橋大學(University of Lethbridge)合作完成,已在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并將在7月6日的期刊上發表。

Wilber和Benthem的研究,基于對該病小鼠模型腦電波的測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許多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見解,包括大腦兩部分(頂葉皮層和海馬體)在睡眠中的相互作用如何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例如記憶和認知受損及在新的環境中迷路。


在這些記憶重放期,他們發現在模擬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海馬體和頂葉皮層之間的功能相互作用受損。
海馬結構對“情景性”記憶的儲存至關重要,“情景性”記憶是對過去經歷的一種長期記憶,海馬結構被認為對幫助大腦的其他部分從這些個人經歷中提取概括知識很重要。
Wilber說:“令人驚訝的是,一個更好的預測表現的指標和最先出現的損傷不是‘記憶回放’本身,而是學習后大腦中對學習和記憶很重要的兩個區域——海馬體和頂葉皮層——之間的耦合的相對強度。”

根據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資料,全世界有4700萬人患有此病,預計未來10年該數字將飆升至7600萬人。它目前是美國的第6大死亡原因,65歲以上的人口中就有1/10受此病影響。
參考文獻
Source: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SU researchers uncover new insights into Alzheimer’s disease
Reference:
Sarah D. Benthem et al. Impaired Hippocampal-Cortical Interactions during Sleep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Current Biology (2020). DOI: 10.1016/j.cub.2020.04.087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生。

原標題:《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見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