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隔離中的出版:一周城市生活
初夏到來,有人以影像和文字記錄世間煙火與人生百態,有人以出版與他人相聯結,并喚醒自己的記憶。
上周回顧:記錄的方式
迷宮中的記錄和思考


《到迷宮中去》展覽現場 王越洲 圖
疫情期間,不少藝術家沒有放棄用影像來記錄城市。Alter Gallery新展《到迷宮中去》就呈現了晁深、Hass、鐘雨哲、Coca、甘瑩瑩、史陽琨等六位藝術家關于疫情的影像和思考。甘瑩瑩在開幕當天做了題為“Here is Something I Want To Tell You”的行為表演,展覽現場亦能看到這句話。史陽琨在解封前夕來到武漢大學凌波門附近,偶然遇見兩位大叔正準備下水游個痛快,他拿起相機記錄下了跳東湖的一瞬,以及旁邊一束花兒:一個男生特意挑選武漢解封當天來到東湖邊向女生求婚,不知女生是否答應了男生,不過他們卻為《跳東湖》添了一抹亮色。
相關展覽:《到迷宮中去》
展期:2020年6月7日-7月18日
地址:Alter Gallery(湖南路291號)
《永恒之春》:以出版的方式記憶當下

最近,訂購了攝影集《你好小朋友》的續集《光景宛如昨》的讀者在收到影集的同時,還會收到一本名為《永恒之春》的口袋書,書中的內容整理自微博@xiaolwl 的網友留言,這里被一些人稱為“中文網絡世界的最大樹洞”。普通人在此記錄著日常的喜怒哀樂,由衷傾訴的小故事盛裝著市井煙火人生百態。這是青艸堂成立兩周年的一個公益項目,他們想以出版的方式記錄當下。
(本版塊作者:王越洲)
本周關注:隔離下用出版聯結社群
《隔離時報(The Quarantine Times)》


《隔離時報(The Quarantine Times)》是一個出版項目,包括網站、廣播和新聞通訊,自3月23日起發布了一系列芝加哥社區成員對新冠病毒的創意回應,其中包括Grant Reynolds的漫畫日記。團隊部分成員還發起了社區廚房(Community Kitchen)項目,為芝加哥的醫療工作者和有需要的社區成員提供午餐,同時也為失業的廚師和侍者提供了工作。
《隔離小志(Quaranzine)》:疫期創意作業的紙上空間


《隔離小志(Quaranzine)》是Marc Fischer創立的單頁小報,每期印制100份,于3月15日出版第一期。啟發了《隔離時報(The Quarantine Times)》的創立。
《緊急讀物2(URGENCY READER 2)》:危機中的互助出版


藝術家與教師Paul Soulellis于3月18日發布征集令邀請人們為“緊急讀物”投稿,該出版項目旨在記錄新冠疫情期間的社會境況與人類情感,并為藝術家與寫作者提供發聲的平臺。超過100位投稿者促成了這本讀物,并獲得津貼。項目發起人于4月發布了一篇文章反思危機中的社群互助、藝術與出版。此外,該項目還啟發了下面的后接觸(Post-Contact)項目。
后接觸(Post-Contact)


后接觸(Post-Contact),顧名思義,是指通過聚集社區人群參與此項目而促成非常時期人與人的聯結;同時Post也有出版之意,意味著在公共空間發布各類對疫情和種族主義的視覺回應。
新書《好老師,壞老師》

很多國家的教師普遍受人尊重,然而美國有句老話——“無能者才會教別人”,這反映出美國人對于教育工作者居高臨下的態度。要了解美國人對教師的看法,就必須了解美國教育的歷史:對公共教育抱有過高期望,將其視為英才教育,但同時又不愿大力投資其中涉及的公共組織、教師和學校。這兩者之間的沖突也許與美國人對教師的看法有一定關系。誰應該在公立學校中擔任教職;應該教什么內容;如何教育、培訓、雇用教師;如何支付教師薪酬;怎樣評價和解雇教師:美國人為所有這些問題爭論了兩個世紀,但是基本上還未能達成共識。本書中文版于2020年6月出版。
(本板塊作者:Jady Liu)
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展覽:群島BOOKS空間開幕展“我們的城市”

本次展覽以書為形式線索,以城市為內容核心,分為微書展:城市狀態,和呈現個體多樣敘事的“10人的當代中國城市變奏”兩部分。
策展/主辦:群島Archipelago
展期:2020年6月20日-8月9日
地址:上海西岸藝術區,云錦路300-2號
上海·展覽:關于+群某次工作營的文本展

策展/主辦:urbanlab
展期:2020年6月20日-7月20日
夏鑄九教授《空間再現》簽售會
嘉賓:神秘來賓
時間:2020年6月20日 18:00
地址:徐匯濱江跑道公園NSPACE,云錦路300-2號
上海·展覽|跑道公園三聯展

這不是一個機構。這是一群與設計相關的多元、交叉、無邊界組織與個人的組合與綜合呈現的空間。這里是事關城市的與城市話題的交鋒空間。
展覽:奔跑吧!那行
那行文化裝載上過去四年間的8000多人次、400多場活動、150多個案例和不計其數的奇思妙想,帶著未知與期待,踏上新的跑道。
展期:2020年6月21日-6月28日
地址:徐匯濱江跑道公園NSPACE,云錦路300-2號
上海·展覽|“你去哪里了”——童年玩具尋跡展

展覽以場景體驗的全新觀看方式,多重趣味地向觀眾們展示從民國時期,到70、80年代,再到千禧年前后的數千件經典玩具。讓童年、故鄉、回憶與當下、美術館空間發生有趣的關聯,重構大眾對美好時光的記憶。
策展團隊:馬良、朱宇翔、石一帆
展期:2020年6月21日 - 8月2日
地址:金橋碧云美術館(上海市浦東新區紅楓路135號)
詳情請關注金橋碧云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行走|UNO TOUR 城市行游夏日傍晚場招募

夏日炎炎,剛剛搬遷新址的UNO(織城網絡)推出了城市建筑行游夏日傍晚場,趁著涼風習習,跟我們一起漫步梧桐樹下吧。
行走線路一:摩登公寓之咖啡行游
UNO特邀領隊:慫兒(咖啡達人、食庫游創始人)
時間:6月25日 15:00 - 17:30
集合地點:淮海中路1848號,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
行走線路二:浪漫化的城市生活
UNO特邀領隊:徐靜(城市研究者)
出發時間:6月26日 16:00 - 18:30
集合地點:復興中路1331號,黑石公寓西北門
行走路線三: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筑
UNO特邀領隊:MJ Zhan(武康大樓修繕參與者)
出發時間:6月27日 16:00 - 18:30
集合地點:武康路100號,隱居繁華酒店門口
行走路線四:第一代中國建筑師的實踐
UNO特邀領隊:張潔(建筑師)
出發時間:6月28日 16:00 - 18:30
集合地點:長樂路746號,長樂路與富民路路口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眾號

同時,UNO也推出了新展覽“構造未來”。參展作品分別是來自建筑師柳亦春和藝術家殷漪的合作作品《美術館(四屏裝置版)》、建筑師童明的《馬賽克烏托邦》和建筑師袁烽的《生產游離》,以三個實驗性的影像裝置來探討“建筑”這個古老學科的“前方”。
展期:2020年6月24日 至 9月9日
周一至周四,11:00 am 至 8:00 pm
周五、周末及節假日,11:00 am 至 9:00 pm
上海·講座|十九世紀“壯游”時代的上海

上海·演出丨“liiii” live at 雍福會

2008年,生活在上海的音樂人李鑫創作了以“liiiii”為名的個人音樂藝術計劃,并與音樂人伙伴制作了“Pluto”的獨立音樂人交流計劃。本周五晚8:30,在Keep It Quiet,音樂人李鑫和他的朋友們將帶來liiii live at 雍福會。此次音樂會是李鑫在非常時期的第一次演出。在現場,你還會見到用各式各樣方式進行演奏的音樂人,極少見的磁帶采樣、吉他、小號、架子鼓,合成器......
時間:2020年6月19日9點
地址:Keep It Quiet 密訓(上海市永福路200號,雍福會)
詳情請關注KEEPITQUIET密訓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 | Rachel Rose個人展

上海·沙龍 | 記憶·恍惚間的上海影像

上海·展覽 | Magazine B: The Little Black Reading Room

上海·市集 | 老洋房里的二手衣

深圳·行走|Jane's Walk Shenzhen:乘風破浪的簡奶奶,約你一起走蛇口!
一覽眾山小深圳志愿者團隊邀請你一起漫步蛇口海岸,與時光對話,探尋海岸線更迭變遷,專業分享討論,解讀海洋與城市發展。
時間:2020年7月4日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微信公眾號后續推送
深圳·展覽|影像-城市-歷史:深圳1891-2020

深圳在百年中國近現代史中的歷史位置和當代發展的變革空間在今天仍然極具影響。從西方文化的介入到邊境的動蕩,從資本的匯集到人口的流動,從本土文化的自塑到都市夢的構筑。本次展覽圍繞上述方向和主題展開。以“影像藝術”為內容,卻又不止于感觀的沉浸。展覽將把更多的關注放在由影像產生的思考、行動,以及承載這些力量的重要人物和機構,反觀改革開放的里程碑意義和深圳這座城市的崛起。
展期:2020年6月19日-6月27日
地點:關山月美術館·中央展廳+C展廳(福田區紅荔路6026號)
詳情請關注關山月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深圳·影展 | 今晡儥入暝

成都·演出 | 我不完美:白百 EndlessWhite Code-A 聯合專場

重慶·演出 | 重慶朋克音樂節

泉州·展覽|老照片里的泉州鄉愁

楊湘賢是泉州最早的專職攝影記者。本次展覽從楊湘賢先生幾十年的攝影成果中,甄選了一些泉州老照片。讓它們為我們講述泉州的城市變遷、民俗故事、海交史話以及泉州的文化遺產。
展期:2020年6月13日-7月13日
地點:泉州海交館伊斯蘭文化陳列館四樓
詳情請關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寧波·讀書會|孔浦公園讀書會第五回:植物,敘述,想象:自然與人造景觀

此次讀書會假雜志精選了十本攝影書,它們將為我們提供了解自然與人造景觀的諸多視角。這些視角包括東西方文化對于植物的不同想象,藝術家的個人探索以及群體記憶。
導覽:方晨初
時間:2020年6月20日14:00-15:30
地點:假雜志圖書館1F展廳(寧波市江北區八號公園3號樓)
詳情請關注JIAZAZHI LIBRARY微信公眾號
杭州·展覽|當代社會的女性視覺書寫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討論 | 閃耀吧,“失敗者”!

線上講座 | 上海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線上講座 | “調音”:十三陵水庫建設工地寫生

線上講座 | 云園史論雅集:歷史名園與造園名家

線上放映 | 感官世界:被知覺裹挾的欲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