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你吃了多少“隱形糖”?
原創 營養e生 營養e生App 昨天來自專輯體重管理
我們的生活少不了糖
烹飪菜肴時,糖可以豐富口感;燒烤烘焙時,糖與碳水化合物的美拉德反應,給食物增添焦黃色澤和誘人香味;發酵時,糖可以作為發酵細菌所需的碳源,增加酒精度……
糖給大腦帶來愉悅感受
但同時會使體重蹭蹭上漲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
那些不知不覺中喂胖你的“隱形糖”

被酸味掩蓋
水果的主要成分主要是水分、膳食纖維、糖分以及適量的有機酸、單寧等風味物質。其中,主要決定水果熱量高低的是含糖量的多少。
但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嘗起來不那么甜的就可以放心吃。其實不少水果的糖分都藏在酸味里,而有些嘗起來甜的水果,其實熱量并不高。
例如山楂,很多人因其助消化,而把它當成減肥佳品,實際山楂含糖量高達22%,而你嘗起來很甜的西瓜,含糖量僅6.2%,不到山楂的1/3。

水果中的糖分主要有三類:果糖、蔗糖、葡萄糖,甜度從高到低依次為:果糖(1.7倍蔗糖甜度)>蔗糖>葡萄糖(0.7倍蔗糖甜度),果糖含量高嘗起來更甜。


酸咸苦辣都是掩飾
相較于水果用酸味隱藏糖分,零食的手段更加高明,酸咸苦辣都可以用來掩飾。
例如健康飲料的代表酸奶、乳酸菌飲料等,它們往往宣稱有益腸胃、有助消化。
實際上一瓶340ml乳酸菌飲料里,大約有50g糖,已經達到《中國膳食營養指南(2016)》建議的每天攝入量上限。

還有各種咸口零食,你以為它只是含鹽高,實際糖也不少。
因為糖有保水作用,所以在制作時加入糖,可以使肉干變得松軟,食用和保存過程中不會太硬,像沙爹牛肉雖然嘗起來是咸的,每100g里卻有高達34.8g糖。
如果你以為苦味食物里就沒糖,那就太天真了!三合一咖啡糖占了70%以上,100g70%的黑巧克力,含糖量高達30g。
甚至很多標明無糖或者吃起來沒有甜味的食品,其實也有代糖(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
代糖甜度高、熱量低,一度被認為是“健康糖”,但代糖無法像真正的糖一樣滿足人對甜食的渴望,只是短暫地欺騙了大腦。
長期使用高甜味的代糖,會讓你對高度的甜味一直保持依賴性,有可能吃進更多的糖。

不甜≠無糖
各種調味料,尤其是醬汁往往含有大量熱量、鹽和糖,包括番茄醬、沙拉醬等。
這兩類屬于我們能嘗出來的糖,但即使是咸味醬料,無論是中式的辣椒醬還是西式的意大利面醬,為了口感好也會添加白砂糖提味,老干媽每100g里,含糖5.6g。
隱藏得更深的是蠔油,為了增色提鮮,都會添加焦糖,在香港消委會的一次檢測中,含糖最高的蠔油,每100g中有26.2g糖。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給菜肴增加鮮味,除了使用醬料,有時也會額外再加一點白砂糖調味。
這樣一來,即使菜一點都不甜,但你已經不知不覺吃下不少糖。

沒糖你可能吃不下
市面上,人們喜歡的沖調粉,像核桃粉、芝麻糊、藕粉等等,也是含糖大戶。
這是因為,純谷、豆磨成的粉口感比較粗糙,往往帶有“土腥味”,為了改善口感、增加銷量,生產商會添加大量的糖分,我們印象中的健康食品藕粉,含糖量高達90%。

此外,為了讓粉成糊,廠家一般都會加入淀粉、糊精等添加劑,淀粉進入體內,會導致體內血糖迅速飆升。
喜歡甜似乎已成為一種本能
小時候我們因為一顆糖
破涕為笑
現在我們用一杯奶茶
終結不開心
但攝入過多糖分
不僅會讓人變胖、變丑
還存在著各種疾病風險
所以不如節制一點
讓糖帶給我們的快樂
更持久一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