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石正麗等團隊開發出新冠小鼠動物模型,疫苗難題逐漸攻克
原創 醫道抗疫 醫道專業學習平臺
近日,北京的幾起突發病例讓許多人擔心起來:第二波疫情是不是開始爆發了?由此看來,在世界范圍內想要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有了疫苗以后,針對疫情的防控策略也能更有彈性。任何的防控措施都要平衡成本和效益。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更容易高估風險,同時也會加大社會成本。但是,現在一直缺乏動物模型,這嚴重阻礙了藥物及疫苗的研發。

研制疫苗,有幾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要找到疫苗的核心成分,也就是抗原(病原體);
第二,要確定病原體的呈現手段,從而讓它進到人體發揮效果,滅活、腺病毒載體等都屬于呈現手段的一種;
第三,對于疫苗是否安全有效可控,要有很好的評價體系,剛開始不能直接拿人體做試驗。
在科學研究中,需要建立具有人類新冠肺炎模擬表現的動物模型,也就是找到對新冠病毒敏感的動物。研究發現,在相關動物實驗中,猴子、雪貂會感染新冠病毒,而小鼠不感染,原因在于小鼠體內沒有ACE2。
ACE2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正是借其進入人體細胞。科學家通過轉基因的方式,將這個特殊物質移植到小鼠體內,小鼠也能感染新冠病毒了。不過,轉基因小鼠的繁殖比較慢,要等著小鼠一代一代擴增。尤其是疫苗試驗剛開始的時候,全國也就數百只小鼠,現在情況有好轉,但依然供不應求。
有人會說,猴子能感染,數量也多,為什么不直接用猴子?這是因為猴子很大,能保證生物安全的飼養空間不足,無法大規模做實驗。而且,除了數量短缺,實驗動物的質量也存在不足。
理想的動物模型應該能完全模擬人的感染,有兩個標準,一是能感染,二是有人類患者身上所觀察到的所有特征。問題是,轉基因小鼠、猴子、雪貂都能感染病毒,但并不能完整模擬人的癥狀。比如,人感染了病毒,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而動物感染后,很少出現重型、危重型病例。
2020年6月10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Michael S. Diamond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A SARS-CoV-2 infection model in mice demonstratesprotection b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鼻內給藥將編碼人ACE2的復制缺陷型腺病毒轉導到BALB/ c小鼠中,并在肺組織中建立了受體表達。hACE2轉導的小鼠被SARS-CoV-2高效感染,這導致肺部病毒滴度高,肺部病理和體重減輕。



另外,還有一個難題是,如果目前的疫苗研發項目順利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則需要在疫情流行地區通過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對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評價。但從全國的情況來看,總體來說,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并不具備開展試驗的條件。有些疫苗直接開始通過接種健康人群進行試驗,也是為了加快疫苗的研發速度。
參考資料:
[1].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22-X
[2].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741-8#%20
[3].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742-X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