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飯前燙餐具,究竟是“儀式感”還是“真科學(xué)”?
原創(chuàng) 丁雨 鳳凰養(yǎng)身研究所
今日專家
史偉峰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主任、主任檢驗師
很多人在外就餐時,都有用開水燙一燙餐具的“餐前禮儀”,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大家就更加謹慎了。

這種“餐前禮儀”充滿儀式感,但是否真的有用呢?
這還要先從容易附著在餐具上的微生物說起。
01
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有哪些
容易污染餐具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幽門螺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病毒(甲肝、乙肝、丙肝病毒,輪狀病毒等)、真菌(霉菌)以及芽孢等。
幽門螺桿菌
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容易引發(fā)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幽門螺桿菌在100°C的高溫下,10分鐘左右即可被滅活。
?? 滅菌的溫度必須高于80°C,否則幽門螺桿菌容易復(fù)蘇。
大腸埃希菌
這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平日里它是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diào)等情況下才會引起急性腹瀉。
大腸埃希菌不耐高溫,在75°C的溫度條件下,1分鐘即可被滅活。
傷寒沙門氏菌
在我國各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列榜首。它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極易污染餐盤和食物。
但此類細菌相對不耐熱,在70°C的環(huán)境下,15~30分鐘即可被滅活。
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在適當條件下,能夠產(chǎn)生腸毒素引發(fā)食物中毒。在我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25%左右。
此類細菌不耐高溫,但分泌的腸毒素在高溫下十分頑強。80°C以上的高溫環(huán)境下滅菌30分鐘,才可以將其徹底殺死。
芽孢
芽孢是多種細菌的休眠體,它對高溫、紫外線、干燥環(huán)境、輻射、化學(xué)藥物等抵抗性都很強。一般情況下,開水對它們來說只是“泡溫泉”,沒有殺滅作用。
霉菌
自從發(fā)現(xiàn)黃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強致癌作用后,霉菌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視。部分霉菌可在食物中產(chǎn)生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
大多數(shù)霉菌在80°C的溫度下就能被滅活,但真菌孢子及其產(chǎn)生的毒素除外,所以餐具一旦發(fā)霉,用開水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病毒
輪狀病毒等腸道病毒在56°C的水中加熱30分鐘即可被滅活。甲肝、乙肝、丙肝病毒在100°C的水中煮沸1分鐘,就會失去傳染性。
專家提示
殺菌消毒的關(guān)鍵在于溫度和時間,只有長時間的高溫加熱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微生物。
而一般情況下,餐廳提供的水溫都不會很高,且很多人燙餐具的時間過短,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餐具無法保證殺滅所有致病性微生物。
這種 “餐前禮儀”的作用,只是沖洗了餐盤上極少的致病菌,效果非常有限。
02
外出就餐,如何吃得安全、放心
美食的誘惑讓人欲罷不能,畢竟“人生一串”。既然忍不住,做到以下幾點,也許比看著別人吃來得簡單。
1?? 做好辨別,不要去不正規(guī)、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的場所用餐,減少被致病菌感染的機會。
2??孩子的抵抗力比大人稍弱,如果帶孩子外出就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自備餐具。如果依然堅持燙餐具,建議用 100°C的開水燙1~3分鐘。
3?? 加強手衛(wèi)生,就餐前,應(yīng)當用流動的水洗手20秒以上,建議使用洗手液。
4?? 在家吃飯也要注意餐具的衛(wèi)生。

03
3個小細節(jié),判斷餐具是否安全
No.1
看外表
拿到餐具時,應(yīng)仔細觀察,如果餐具表面的塑料膜上有很多雜質(zhì),且沒有生產(chǎn)或消毒證明,說明餐具不合格。

聞氣味
拆開包裝后聞一聞,正常的消毒餐具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任何味道,如果聞到刺鼻的消毒水味,說明餐具沒有被清洗干凈。
No.3
摸表面
餐具拆開后,首先用手摸一下,如果餐具表面有水漬或者油污,說明餐具沒有被清洗干凈。
文章選載于2020年第6期《祝您健康》
原標題:關(guān)注就餐衛(wèi)生,警惕病從口入
原作者:丁雨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檢驗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