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讀李白詩詞,云旅游山西太原晉祠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節選),云旅游山西太原晉祠。晉祠創建于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

行來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唐代: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節選)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譯文】
來到北都太原之地歲月久長,為您的貴信義輕黃金深受感動。豪華之筵青玉盤上盛放瓊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飽暫無歸心。時常出游來到城西彎曲之路,晉祠之旁流水長淌如同穆玉。乘用劃水鳴響簫鼓,微波蕩漾如龍鱗閃閃萬草碧綠。

【注釋】
⑴北涼:似誤,應作北京,唐代稱太原為北京。
⑵“瓊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盤。
⑶“時時”句:晉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⑷龍鱗:形容波紋的細碎。莎(suō):河邊水草。

【賞析】
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愜意爽心極了:“行來北京(太原)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他們還時常光顧城西的名勝古跡晉祠。晉水從這兒發源,風光極美。浮舟弄水,鳴響簫鼓,真是快樂。

【山西太原晉祠】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文脈傳承的實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祥地。

1961年3月,晉祠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首批AAAA旅游景區。2009年5月,被批準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晉祠創建于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于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范。

現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保存在圣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筑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筑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范。

晉祠現存最早的主體建筑圣母殿,創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四周圍廊,為中國現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實例,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宋代建筑和建筑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

宋代建筑魚沼飛梁,造型奇特,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木結構十字型橋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橋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金代建筑獻殿,結構穩固,梁架輕巧,既為大殿,又巧似涼亭。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鑒定為國寶建筑。

圣母殿內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國宋代宮廷人物的現實主義作品。塑像寫實傳神,清秀典雅,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晉祠現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書寫的《晉祠之銘并序》和武則天親自作序的《華嚴經石刻》最為珍貴。

晉祠有明確的紀念意義、濃厚的審美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即便是一個單體建筑,也有著自己的序列。柱廊的排列,斗拱的組合,瓦壟的明暗相間,空間的穿插、色調的配置,都安置得合理妥貼,又符合審美習慣。而正是由于它的序列特征和人們流動式的觀賞進程,又使得其空間藝術向時間藝術轉化。

圣母殿前廊柱雕木質盤龍8條,倒映水中,隨波浮動。殿內無柱,殿身當心間裝板門,兩梢間安直欞窗。四周柱子皆微向內傾形成“側角”,角柱增高造成“生起”。下檐斗拱五鋪作,單拱出兩跳,柱頭出平昂,補間單抄單下昂。上檐斗拱六鋪作,單拱出三跳,柱頭雙抄單下昂,補間單抄出重昂,并施異形拱。柱頭與補間不同,上檐與下檐相異。殿頂筒板瓦覆蓋,黃綠琉璃剪邊,色澤均衡精致,整個殿宇莊重而華麗。

魚沼飛梁位于圣母殿與獻殿之間,方池之上架十字形橋,在池中立石柱34根,柱頭普柏枋相聯,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承托梁枋。東西寬廣,南北下斜如翼,與圣母殿上翹的翼角遙相呼應,顯示了殿翅欲飛之勢。

圣母殿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獻殿前的金人臺上,四隅各立一尊宋代鐵鑄武士。而與之遙遙相望的圣母殿中侍女群像,各有各的特殊形象,身體的豐滿與俊俏,臉形的清秀與圓潤,各呈現出極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她們的柔美與宋鑄鐵人的陽剛之氣,也形成了鮮明對比。

晉祠創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僅供學習交流,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