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訪 | 蘇陽:在平靜中徐行,從未喪失希望

澎湃新聞記者 程千千
2020-06-13 10:29
來源:澎湃新聞
? 文化課 >
字號

音樂人蘇陽。人民視覺 資料圖

談起西北民謠,就不能不說到音樂人蘇陽。來自銀川的他,將“花兒”、“秦腔”等西北民間音樂及傳統曲藝形式,與流行音樂進行嫁接、改良和解構,經由西方現代音樂的理論和手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語言。他的音樂對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生態與心態給予了莫大的關注與思索,是中國當代音樂領域內頗具鑒賞性和保存價值的藝術品。

而蘇陽并不僅僅是一名音樂家,更是一名跨界藝術家。2016年,蘇陽推出跨界藝術創作計劃“黃河今流”,同年9月于美國紐約曼哈頓中心云端畫廊舉辦首展,成為首位在美國做綜合多媒體展覽的中國音樂人。

疫情期間,他創作了一組繪畫作品,并配之以詩文,抒發了自己在疫情來襲之時對于生命、故土的種種感悟。

《土的聲音》

此外,蘇陽還有一重身份是作家。他曾出版散文集《土的聲音》(2018年5月,由中信大方出版),對自己從事音樂道路進行了回憶、梳理與總結。全書分為四輯,以音樂為線索,講述他在天南海北的經歷,對音樂的探索,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以及我們已經遠離的、細微之處的民間。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通過郵件采訪了蘇陽,請他談了談他在疫情期間的生活與創作狀態、所思所感。盡管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但蘇陽并不為此心急,他也一直沒有停止工作和創作。這位扎根于鄉土的藝術家,始終腳踏實地,不急不緩地用音樂、圖畫與文字講述土地的故事。

【對話】

從未喪失過希望,相信這是生命的特質

澎湃新聞:你的所在地疫情狀況如何?人們(特別是家人和同城的朋友)的生活狀態和心情如何?現在疫情已慢慢緩解平息,人們的生活狀態有何改變?

蘇陽:疫情開始的時候,我在銀川,年三十,在之前幾天團隊還在討論今年的諸多計劃,誰也沒想到,年三十開始,就是疫情爆發,當時卷入一種急切想要知道實情的狀態,也看到了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去救助別人,找物資,讓人感動,同時也看到很多人性不堪的一面。這個疫情放大了大家平時隱藏的某些情緒,顯現了出來,比如對自我的認識,對自由的認識,環境,等等。

疫情漸漸平息,人們走向街頭,我到北京開始工作,因為在銀川和北京往返兩次,所以隔離了兩次,現在人們已經放松,門口的保安,一個不落地給進門的人量體溫。貌似經過幾個月的不安痛苦,現在平靜了,但是,我覺得大家對自己對生活,都有些不一樣的認識吧?起碼我是這樣。

蘇陽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畫作

澎湃新聞: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很多不便。很多音樂人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很多作家的新書出版和宣傳也遭到阻礙。而同時,不少LIVEHOUSE和書店在經營上也遇到了困難。不過也有很多音樂人選擇線上直播的形式來演出。對你個人來說,疫情對你工作的影響如何?你又是如何看待行業在疫情中遇到的挫折的?

蘇陽:朋友們每天在談論,網上也每天是這些言論,我覺得重要的是接受目前的現實,然后去面對,再說,藝術這東西,不就是面對更多的可能性嗎?大家都轉移到了線上,我以前一直也不是反應太快的人,所以我反而沒那么著急,我以前不喜歡直播,以后也打算試一試。不過還是覺得作品本身很重要。載體換一換,沒啥。

澎湃新聞:疫情期間你是否有創作新作?能否分享一下目前的創作情況?

蘇陽:事實上我一直也沒停止工作,去年策劃的黃河今流的一個合輯,和太合音樂一起發起,我們邀請了黃河流域的九個歌手,每個人以記憶中家鄉的聲音為母體,再創作一首歌曲,我自己也在創作,所以冬天我一直在工作,北京忙制作的事,過年帶電腦回銀川,還是工作,疫情期間完成了一首單曲,這個合輯下個月應該就上線了,大家可以聽到。我在兩次回京工作,都是隔離在房間里,去年計劃的今年在意大利有個唱和個展,也無限延期了,但還是畫了一些作品。

澎湃新聞:是否了解其他音樂人和創作者在疫情期間的情況?疫情期間你是如何與他們交流的?

蘇陽:疫情期間,朋友們開始打開攝像頭,每天朋友圈看大家抱著吉他對著鏡頭,一個人唱著自己的歌,幾乎所有人都擠在線上,我也參與了一兩次,大家的心態也都平和,多嘗試吧,我覺得以作品為核心、知道自己想說什么內容,至于怎么說,線上還是線下好,也沒有定論。

澎湃新聞:疫情期間給你帶來最大震撼的事件是什么?能否分享一些感到絕望或萌生希望的瞬間?

蘇陽:所有的事件,所有人都知道。沒必要我講,每天網上的事件堆積。連有一天,我走在小區外面空蕩蕩的馬路上,忽然覺得那種寂靜,也震撼了我。但,所有人,我相信,從來沒有喪失過希望,我相信這是生命的特質吧。

蘇陽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畫作

澎湃新聞:以創作者的身份觀察這場全球性危機,你有何發現和思考?這是否激發了你的創作靈感?

蘇陽:這次的疫情,讓一直奔波在平庸生活道路上的人們感受到了災難隨時來臨,惶恐慌亂之后,有人提出了一些問題,災難不會因為我們恐慌就消失,我們的問題是怎樣面對災難,對待自己和他人。我每天在家會摸一會琴,開始的時候,疫情并沒有激發我的創作靈感,只是感到壓抑。后來可以出門了,慢慢平靜下來,接受這個情況,繼續為音樂和藝術工作,依然沒有多激發什么,但是對內心有影響的,我能做到的是,盡量不停止我的生活。

澎湃新聞:很多人表示,隔離在家,讓自己有了更多時間可以花在閱讀上。對你來說是否如此?能否分享一本你最近讀的書?

蘇陽:閱讀少,看了米亞·科托的《夢游之地》,蘭斯頓·休斯的一本詩選。

傳承需要土壤,生活方式和情感才是歌唱的前提

澎湃新聞:《土的聲音》一書的創作契機和創作過程大致是怎樣的?

蘇陽:從2003年開始一直在接觸西北民歌,后來的音樂也受此影響。后來2015年左右,在一席分享我的相關經歷,題目就是《土的聲音》,后來在計劃這本書的時候,加入一些我在音樂道路上的思考,和民歌手們交往的過程,和其他音樂人的交流,還有一些是我成長和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人和事,斷斷續續寫了一年多。

澎湃新聞:寫作《土的聲音》一書,是否讓你對你的經歷有了新的思考和發現?

蘇陽:是的,在寫這本書之前,很多記憶是快被忘掉的,我發現每個時期想起自己經歷過的很早的事,會對自己有不一樣的認識,也會發現,時間總是以比我們感知更快速地過去,一切好像只是一個漫長的昨天,我知道優秀的人都是會捕捉今天的,可是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沉浸在昨天。

澎湃新聞:身為一名音樂人,寫作對你來說有何意義?

蘇陽:長期以來,我一直有隨時記錄只言片語的習慣,博客時代,我曾有過三個博客,只有一個是公開的,后來博客網站全體死掉,我只留下了其中之一,那個公開的博客。其他兩個博客都丟了,一個是歌詞草稿,另一個是自己的生活,只寫給自己的,沒有語法要求,荒誕不經。我不知道這些算不算寫作,但是總覺得用不一樣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生活和對音樂的感受,對我那個時期來說,很重要。有些東西,記下來才會多想想。

蘇陽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畫作

澎湃新聞:作為西北民歌的代表音樂人,你多年來除了自己的故鄉,也遍訪了世界各地,探尋不同地區的民歌,這在《土的聲音》一書中也有所體現。尋訪各地民間音樂對你自己的創作有何啟迪?

蘇陽:這些年確實聽了國內國外很多類似的音樂,也和各地的音樂人有交流,就在去年我還去了美國納什維爾,那里是鄉村音樂的發源地,當時我和本地的音樂家合作演出,在現場我用中文改編了美國最早的民謠之一《蘇珊娜》,之前也愛聽世界各地的民間音樂,我覺得不一樣的地域,產生了不一樣的語言,也就有不一樣的歌聲,得到不一樣的啟發,但是情感往往容易共通,了解這些差異和共同處,會讓我對自己的音樂有相對平衡的認識。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近年來西北乃至中國的民歌的傳承和發展情況如何?其發展最大的障礙與機遇又何在?

蘇陽:我的感受是,傳承需要土壤,生活方式和生活情感才是歌唱方式的前提,那么,舊有的傳統民歌里那些語言能轉移到今天的生活里,參與表達,這是值得實踐的。另外我更考慮,音樂,應該首先是人的情感的個人表達,語言在個人情感表達里,往前走,如果從大的、預設的方向上,我說不好,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歌唱或者表達方式,是絕對適合每一個人的,而今天我們所日常使用的真實生活語言,可能更貼近打動我們的音樂?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崇仁县| 阳信县| 密山市| 岐山县| 普宁市| 陆川县| 葫芦岛市| 阳西县| 浙江省| 阆中市| 灵台县| 贵州省| 绥化市| 广安市| 天津市| 永嘉县| 湛江市| 商南县| 射洪县| 读书| 棋牌| 昆山市| 常德市| 府谷县| 读书| 浙江省| 西丰县| 新乡市| 波密县| 阿克陶县| 于都县| 云梦县| 百色市| 聊城市| 潢川县| 定远县| 安吉县| 莲花县| 竹溪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