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即將大量投放轉基因蚊子,徹底消滅寨卡病毒有可能嗎?
原創 醫道科普 醫道專業學習平臺
6月8日,據英國《太陽報》報道,為了防止瘧疾等疾病的傳播,實驗室培育培養出的數百萬轉基因蚊子,將于今年夏季開始在美國佛羅里達和德克薩斯州環境中釋放。這樣做的原理是:通過將這些基因變異蚊子,釋放到環境中,使它們與普通蚊子發生交配,來消滅或減少普通蚊子的存活量,從而減少通過蚊蟲傳播的病毒量。

而寨卡病毒,就是通過蚊蟲傳播的一種病毒。人類感染寨卡病毒后,會出現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等癥狀,對人們的健康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那這次投放轉基因蚊子,能夠徹底消滅寨卡病毒嗎?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屬于黃病毒科,在黃病毒科里包括好幾種對人類健康有嚴重威脅的病毒,比如黃熱病毒、登革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比這三種病毒,寨卡病毒的名氣小了很多,不過它其實也不是新面孔了。這種病毒1947年時首次被從烏干達寨卡森林的恒河猴體內分離出來,第一例人類感染病例發現于1968年的尼日利亞。

在2007年以前,世界上只有非洲和亞洲出現過寨卡病毒的散發病例。而后來,感染者又將病毒帶到了更多地區。在2007年和2013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浦島和法屬波利尼西亞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暴發,其中2007年在雅浦島暴發的疫情中,當地3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73%受到感染。
感染這種病毒后只引起相對較輕微的癥狀,但它有可能是引起小頭畸形(microcephaly)的元兇,這也是為什么要盡快地消滅塞卡病毒的原因。
寨卡病毒的傳播方式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紋伊蚊(Aedesalbopictus)叮咬傳播,此類蚊子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切昆貢亞熱傳播媒介。有研究報道說寨卡病毒也可以通過母嬰途徑傳播,包括胎兒宮內感染或者在娩出過程中受到感染。有報道說在乳汁中可以檢測到寨卡病毒的核酸,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哺乳傳播寨卡病毒的病例。

所以,即便是在疫區,仍應鼓勵母親進行母乳喂養。另外,寨卡病毒也可能通過輸血、性行為或者實驗室意外暴露等途徑傳播,目前在美國就發現了一例性傳播感染病例。和登革熱等蟲媒疾病一樣,寨卡病毒感染的地域性比較明顯,它主要出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轉基因蚊子的原理
轉基因蚊子是英國生物科技公司Oxitec研發的,他們進行基因改造的對象是雄性蚊子(埃及伊蚊)。在基因改造之后,這些雄蚊子必須要依賴食物中一種人為添加的物質才能正常生存,這種物質在實驗室中很容易添加,但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這些轉基因雄蚊子與野生雌蚊產生的后代也會需要同樣的物質才能生存,在自然界中無法獲取的情況下幼蟲在成年前就會死掉。這樣一來,蚊子的數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020年5月,美國環境保護局批準Oxitec公司這一具有爭議的計劃,在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展開“實驗”。從夏天開始,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當局每周都會釋放數百萬只轉基因雄性蚊子。《今日美國》報道稱,在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釋放轉基因蚊子的措施,仍需要當地政府的批準。
當實驗室培育的蚊子被釋放并與野生雌性蚊子交配時,它們的雌性后代就會死亡。由于只有雌性蚊子會叮咬,這意味著Oxitec培育的雄性蚊子不會將疾病傳播給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重復釋放轉基因蚊子,將導致野生種群的暫時崩潰。
遭受質疑
在巴西,在數百萬只轉基因蚊子被釋放后,效果卻適得其反。一些科學家認為,該項目無意中創造了一種具有超強抗藥性的蚊子,比以前更難殺死。此外,這項工作也遭到了致力于保護環境的慈善組織“地球之友”的嚴厲批評。
早在2012年,“地球之友”的埃里克·霍夫曼就說過:“在沒有對環境、人類健康和倫理風險進行全面和公正評估的情況下,絕不能繼續進行蚊子試驗。”第一批轉基因蚊子,因為釋放在沒有生物安全法律或規定的開曼群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參考資料:
[1].https://www.nature.com/news/2010/100721/full/466432a.html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造成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