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沿蘇州河而行|預告及線索征集
歷史上有“黃浦奪淞”之說,吳淞江的河道在明以后不斷淤堵,經過疏通仍難免改道的命運,把吳淞江作為母親河的地位讓給了黃浦江,而曾經作為吳淞江入海最后一段的蘇州河,現也成為了黃浦江的支流。然而,在上海人的記憶中,蘇州河與生活的距離是很近的。上世紀80年代的臭河浜,90年代河灘兩岸的碼頭、工廠、市場,都曾在上海人的生活中占據濃重的分量。
從陸元敏的照片和婁燁的電影和紀錄片里,都能看到上世紀90年代蘇州河河面上仍有穿梭如織的船只,往返于上海和江浙一帶,沿河的岸上也熱鬧非常。然而,當年蘇州河兩岸的渡口、碼頭、舊家具、菜市場、批發市場,沿河而建的鋼鐵廠、紡織廠、面粉廠、酒廠,以及為廠而建的倉庫,今天已所剩無幾,河岸的建筑功能和風貌在一次次小改造、大改造之中經歷了“大變樣”。
上世紀90年代,蘇州河經歷了水質治理,沿河的環境徹底整治過后,才帶動了“河景房”的市場。隨著濱河公共空間的貫通,當年業主們的權益,有一部分將讓渡成為全民的權益,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在金宇澄的小說《繁花》中,很多故事發生在蘇州河的沿線。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翻拍
早些年對走通蘇州河懷有探索精神的人,就算翻墻也要把蘇州河走通,今年漫步小組將不必那么“辛苦”。我們計劃從外白渡橋出發,以外環線為界,分10段走通蘇州河兩岸的市區部分。在此過程中,蘇州河的影像、兩岸的歷史地標、公共空間對不同人群的公共性、沿河步行和騎行的友好程度、生態環境與水質等議題,都將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
與此同時,漫步小組也期待與你同行一段路程。現征集以下線索(投稿),你的線索可能會成為一篇口述,一條紀錄短片,或者通往下一條線索的引子。個體記憶將在你一言、我一語之中交疊,并融入城市記憶。如果你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歡迎積極參與。
線索征集

清末蘇州河口的龍舟競賽。圖片來源:新浪微博@sywt
船與河
“蘇州河”得名于租界時期,外國人發現這是一條可以通往蘇州的河,遂把吳淞江的這一段命名為“蘇州河”(Soochow Creek),而今這條河上很多年沒有通載人的船了,河兩岸市區段的最后一個渡口強家角渡口也在20世紀90年代拆除。或許你家有祖輩曾經從這條河劃船去蘇州?
蘇州河上最早的龍舟比賽可以追溯到清末,近年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國際邀請賽”也依舊在持續舉辦,只是未必有往昔全民追看的熱鬧。你有曾經參加龍舟比賽的激動人心的經歷嗎?

1987年,蘇州河河口段水流渾濁。Till Niermann 圖
1996年,上海市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河水的顏色逐漸由黑變綠,惱人的氣味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或許你曾在水治理的第一線,或者你曾從事打撈,在河面上看到過不可思議的東西。你愿意分享給更多的人聽嗎?
橋與樓
黃浦江上直到1975年才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橋(松浦大橋),但在那之前,蘇州河上已經布滿了橋。《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公眾版)中顯示,蘇州河中心城段內共有29座橋,其中23座機動車及混行橋梁,6座慢行橋。此外,還有4座新增慢行橋,以及15座混行橋和慢行橋在規劃中。是否有某座橋曾見證過你的故事,使你對它有特別的情感?

河濱大樓歷史圖片。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近代史和蘇州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一些仍在的歷史建筑曾經見證了上海的過往(如四行倉庫、河濱大樓、上海市總商會),但更多的建筑已經拆除,還有一種處在兩者之間的命運是落架等待修復(如天后宮)。你是否曾經居住或工作在某一幢歷史建筑之中,與它發生過密切的聯系?
工廠和碼頭
20世紀90年代,蘇州河邊的熱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沿河而建的工廠和碼頭,以及依橋而設的市場。曾有很多工廠,發電廠、棉紡廠、造紙廠、造幣廠、鋼鐵廠、印刷廠……依廠需設立許多倉庫;有很多碼頭,甚至還有專門的“垃圾碼頭”和“糞碼頭”。這些曾經林立的廠房和碼頭大都已經消失在城市的風景線中,沿河建筑的功能多為住宅、辦公樓和園區等等。如果你曾在沿蘇州河的工廠里工作,對河有很多獨家記憶,或你是工人的子女,蘇州河邊曾是你的游樂園,盡管風景已改變,我們仍想和你一起重訪那個記憶所在的位置。

1930年代末,上海市商會門前。Harrison Forman 圖
聲與味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橋是哪一座?船上的娃兒和岸上的娃兒是否曾聽過同一首歌謠?曾經的船歌、童謠,你是否還能回想起來并輕輕哼唱?船上的轟隆聲、岸邊的叫賣聲、自行車叮鈴聲……你是否用最早的錄音機或錄像機記錄過這些聲音?
除了三十多年前蘇州河的氣味,沿河的活禽交易市場、菜市場、二手家具市場,還有分不清是攤位還是市場的食物香味……這些留在你的記憶中了嗎?

選自陸元敏攝影集《蘇州河》
人與情
過去外灘曾有一段“情人墻”,其實就是防汛墻,無處可去的情人們沿墻而靠,就是最適宜的約會地點。蘇州河有沒有哪個地方對你而言是“秘密地標”,見證過你的一段難忘的感情經歷?
如果你愿意分享以上線索(或稿件),請發送題為“蘇州河線索”的郵件至郵箱:shenjw@thepaper.cn,郵件內容需包含這條記憶所在的地理位置及聯系方式,可以附上圖片或音頻。來信必復,合則約見。

保存海報,分享給更多人。澎湃新聞 尹惠璇 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