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嚴把國際學生入口關,杜絕“躺贏進名校”

近日,教育部修訂出臺《關于規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通知》明確,對于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而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必須在最近4年內,在國外居住2年以上才能申請國際學生資格。
近幾年,一些學生的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但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之前在中國境內接受的基礎教育,卻搖身一變,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國內名校。因為國內大學對國際生的招錄門檻比較低,甚至不需要考試,只要通過HSK漢語水平測試就可以申請。
結果呢?“假國際生曲線進名校”嚴重破壞教育公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質疑。
“學得好,不如生得好”,在境外生孩子,拿到外國國籍,就能“躺贏人生”,頂著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卻以“留學生”“國際生”的身份進入名校,這是對社會正常價值觀的扭曲。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地國。來華留學事業已經進入提質增效階段,嚴格規范管理,嚴把國際生入口關既是適應來華留學新形勢,堵住相關招考漏洞。就在5月,教育部黨組專門下發通知,明確提出“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
近年來,教育部門一直在完善相關制度,先后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等制度辦法,旨在堵住招生漏洞,完善國際生招生資格審查。
促進我國國際教育的內涵發展,不僅要從申請資格上入手,堵住“假國際生”“假華僑生”鉆合法空子的漏洞,還必須嚴把質量審核關,完善相關招生錄取機制,真正篩選出優秀的國際生源。
所以,不僅需要不斷完善相關招生制度,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科學制定國際化辦學評價指標,引導部分高校扭轉錯誤的國際化辦學認識,改變過分注重留學生數量規模,盲目追求國際生數量、比例的做法。加強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畢業門檻上的把關,以提升質量來吸引高質量的留學生。
中國大學文憑在國際上的含金量和美譽度,是要通過嚴格的申請、復核、面試、考試、論文等一道道關卡“虐”出來的,對國際生一味搞“笑臉相迎”、輕松過關,那只會砸掉自家大學的牌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