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替代還是互補?父母參與、課外補習和學生發展
原創 李佳麗 定量群學


導言
20世紀60年代,科爾曼(Coleman)提出家庭背景是影響學生發展和教育獲得的重要因素,是教育和社會不平等的再生根源,甚至可能比學校的影響作用更大。家庭對學生發展產生影響的途徑大致分為兩條:
(1)通過經濟資源投入為子女提供有差異的教育機會,如正規學校里的“名校”、“重點校”和校外有償性教育服務“影子教育”(即課外補習);
(2)通過時間和經濟投入如父母教育參與和行為支持,影響子女的學習行為和態度,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這與教育經濟學中的投入與產出視角不謀而合,學生的教育獲得或教育成就與家庭教育投入有關。家庭教育投入包含教育支出、物質資源等貨幣性經濟投入,也包括父母時間、精力和情感等非貨幣性投入。家庭對子女教育的經濟投入和時間投入往往同時存在,回答以下研究問題,有助于揭開家庭教育投入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機制,對家庭做出理性的教育投入決策,乃至實現弱勢階層教育獲得代際流動都有重要意義。
問題1:經濟投入和時間投入對學生發展有沒有影響作用?如果有,誰的影響作用更大?
問題2:經濟投入和時間投入是彼此削弱(替代)還是彼此增強(互補)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聚焦以課外補習為主的經濟投入和以父母參與為主的時間投入與學生學業發展的關系探究。
數據
02
本研究使用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2013—2014基線和2014-2015二期追蹤數據,該項目采用多階段PPS抽樣方法,基線調查從全國隨機抽取了28個縣級單位(縣、區、市),112所學校,438個班級,共約2萬名學生,該項目追蹤成功的樣本是2013年為7年級,2014為8年級的同一批學生,其中匹配成功并進入分析的學生樣本有9449名。
因變量為學生第二期語文、數學、英語期中測試成績和三科平均成績,主要解釋變量為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其中父母參與包括親子交流、親子督導、親子陪伴、親子活動、家校溝通,課外補習包含學生基線和二期是否參加語文/數學/外語課外補習。控制變量包括學生個體層面(性別、戶口、獨生、前期能力、教育期望)、家庭層面(家庭經濟水平、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教育和成績期望)和學校層面(學校所在地級別、類型,學校排名)等變量。
03
方法
回答問題1:采用普通OLS回歸和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分析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是否有影響,并挖掘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誰對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的解釋力度更大。
回答問題2:在模型中加入父母參與各維度和課外補習的交互項,探討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作用的聯合機制,如果交互項系數為正,即參加課外補習后,父母參與行為的影響增大,或者說隨著父母參與行為頻率的增加,參加課外補習的影響也增大,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相互增強,形成互補關系;如果交互項系數為負,參加課外補習之后,父母參與的作用降低,或者說隨著父母參與頻率的增加,課外補習的作用降低,那么可以判斷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相互削弱,形成替代關系。(請參考賴德勝等2012年文章)
研究發現
04
第一,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父母參與對學生學業成績變異解釋率大于課外補習,父母參與中親子交流對學生學業成績正向影響作用最大,尤其是對學生的語文成績。
※父母參與中親子陪伴、親子交流、家校溝通行為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正向影響作用,親子交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最大,尤其是對語文成績;
※父母檢查作業、指導功課等直接干預孩子學習的親子監督行為對學生學業成績表現出消極作用;
※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也有正向影響(具體分為周末、工作日補習后,只有周末補習對學生學業表現有正向作用,工作日補習有負向影響作用,具體請審閱參考文獻),父母參與對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的解釋率高于課外補習的影響。
第二,在對學生學業成績產生影響方面,親子交流、親子活動和親子監督分別與課外補習存在彼此削弱的替代關系,家校溝通與課外補習存在彼此增強的互補關系。
※參加課外補習會削弱親子交流、親子活動和親子監督頻率增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積極影響作用,參加課外補習的學生,親子交流和親子活動頻率越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會更低;
※參加課外補習的學生,家校溝通頻率越高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正向影響作用更大,即家校溝通頻率高的家庭,參加課外補習之后,學生的學業成績會提高的更多。
表1 父母參與、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研究不足
(1)家庭教育投入并非只包含父母參與、課外補習,還包含其他教育費用等貨幣性投入,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等非貨幣性投入;
(2)研究只分析了父母參與和課外補習的“數量”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作用;
(3)因變量選擇、課外補習類型、父母參與維度、研究方法等都存在不足;
(4)如何在保證有效評估課外補習影響效應時,比較其與時間投入指標的作用,需要再思考。
替代
互補
主要文獻:
李佳麗,薛海平.父母參與、課外補習和中學生學業成績[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02):15-22.
其他文獻:
李佳麗,何瑞珠.家庭教育時間投入、經濟投入和青少年發展: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影子教育闡釋[J].中國青年研究,2019(08):97-105.
賴德勝,孟大虎,蘇麗鋒.替代還是互補—大學生就業中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聯合作用機制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10(01):13-31.
原標題:《替代還是互補?父母參與、課外補習和學生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