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殺妻冰柜藏尸案”兇手被執行死刑:不要做沉浸在愛情“幻象”里的拯救者
原創 樓 小樓聊心理

6月4日,上海殺妻藏尸案的兇手朱曉東終于被執行死刑。而被害人楊儷萍的父母和家人,等這一天,已經足足等了1300多天。

朱曉東和楊儷萍本是一對夫妻,兩人結婚時間并不長。

將妻子殘忍殺害后,朱曉東若無其事地出門,還冒充妻子本人和妻子家里人微信聯系,給別人制造妻子在世的假象。

直到楊儷萍父親的60大壽,朱曉東覺得實在瞞不下去了,才決定投案自首。

顯然,對于殺妻,他早有預謀。

在楊儷萍和朱曉東戀愛之初,這段感情就不被楊儷萍的家人和朋友看好。
朱曉東和楊儷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朱曉東小時候父母就離異,他學歷也不高,常年混跡于酒吧等娛樂場所,年輕時還參加過選秀節目。認識楊儷萍時,他在上海某超市當陳列師,每月工資4000塊左右。

家境小康,從小就是乖乖女,品學兼優,從沒讓家里人費心過。
大學畢業后,她在上海市一所重點高中的附屬小學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據說她當時每月收入已經過萬。而且楊儷萍安靜溫和,深受學生喜愛。

這個人按照我們上海話說,就是喜歡“摜浪頭”,搞得自己好像腔調很濃的感覺,不是那種很穩重的,平時說話就是挺拽的。
他追女生是有策略的,欲擒故縱,若即若離的那種。
楊儷萍卻覺得朱曉東很有“個性”,被他深深迷住了。
她曾對好友這么說朱曉東:
他很特別,跟以前認識的人都不一樣。他很勇敢,辭了工作,去西藏。

楊儷萍從小就是乖乖女,安份守己,工作后的社交圈也比較簡單,除了偶爾和好朋友聚會,大部分時間過著學校、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
略顯平淡的人生軌跡,讓她對“酷”和“另類”保持著好奇和向往。
楊儷萍有一個偶像,是日本搖滾樂手MIYAVI。這位有點叛逆的音樂青年,因視覺系造型、全身多處刺青、獨特的鼻環唇環和吉他技巧等特點受到大眾注目。

在楊儷萍看來,朱曉東身上全是優點。即便有些不足,結婚后也可以慢慢改變,楊儷萍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朱曉東。
為了遷就朱曉東的經濟狀況,兩人的婚禮從簡,只請了幾桌親人。
婚禮上,楊儷萍也只穿了一件白色蕾絲上衣和一條破洞牛仔褲。

楊儷萍為愛付出了這么多,能換來婚姻的幸福嗎?
恰恰相反,惡夢才剛剛開始。
婚后,朱曉東對楊儷萍的生活進行嚴格控制。
他不喜歡楊儷萍和其他男人接觸,就卸載了她的微信。


婚后僅僅過了一個月,一段婚外情就被楊儷萍發現。
事后朱曉東寫了一封“保證書”,他寫道:
保證只有你一個,保證再也不和別人發信息,不會和別人聯系,手機每天都可以給你看,手機記錄隨時可以去拉,每月1號。
最后還有一行小字,讓人毛骨悚然:
如果有,燒炭,在家里,一起死。

而楊儷萍還沉浸在愛情的“幻象”里,根本不知道丈夫已經開始密謀要殺了自己。

楊儷萍是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對待感情也十分純真,可能在她的世界里,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壞人”,她更不會想到,那個自己選擇相伴一生的枕邊人,有一天會親手結束她的生命。
楊儷萍的悲劇讓人唏噓,但是像她這樣的姑娘并不是少數。

楊儷萍各種條件都比朱曉東優越得多,可丈夫都這么渣了,為什么不選擇離開呢?
楊儷萍的父親楊敢連在微博中道出了答案:
朱曉東的為人,特別是他婚前、婚后的所作所為,你是知曉或者說被你發現,但是你還是懷有轉變他的信心,始終堅持和教育學生那樣,相信他會改過……

楊儷萍以前討厭大蒜這類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在婚后家庭聚餐時,她開始跟著朱曉東的口味吃東西。
過去喜歡養小貓小狗的她,也跟隨著丈夫的愛好,撫弄冷血爬行動物。

可誰知,兩人婚后不到兩年,朱曉東就殘忍殺害了她......
“拯救者”的愛情中常常參雜著憐憫的情愫,對方越糟糕,他們越難以離開,希望以自己一次次的付出和真誠的愛意,讓對方改變。
可惜,愛能夠改變一部分人,卻不能改變所有人。
在愛情中,人們通常會被兩種人吸引:一種是和自己相似的人,一種適合自己不同的人。
和相似的人相處,我們容易找到共鳴,和不同的人相處,我們會感到新鮮。
就感情穩定程度來說,越相似的人,未來感情越穩定。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一直強調婚姻要門當戶對的原因——兩個相似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他們的學識、三觀更相近,未來生活會更和諧。
但也有一些人,會被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朱曉東吸引,就好像在欣賞人生旅途中另一道風景。楊儷萍愛上朱曉東,就是這種類型。
被與自己不一樣的異性吸引,本身并無對錯。但是必須要掌握一個原則:你們之間不同的點越多,確立正式關系之前相處的時間就需要越長,否則當你發現不合適再想分開時,就會很困難。
不要指望你能夠用“愛”去讓另一個人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這種事情根本不會發生。
一段好的愛情是,我們都在這段關系中,變成了自己最好的樣子,而當我們都變成了自己最好的樣子,我們可能就變得相似了。
可如果對方根本無法變好,你也感覺自己在這段關系中越變越糟,被束縛,被限制,背叛、爭吵、傷害無休無止,承認你們就是兩種不同的人,果斷地結束這段關系,離開得越迅速,未來受到的傷害才越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