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改善“疾控中心地位太低”的短板?國家衛健委主任回應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并于當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
有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在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鐘南山院士也在2月份說到CDC(疾控中心)地位太低,應該有一定的行政權。關于這方面出現的短板,今后將會如何改善?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答復稱,防疫斗爭中的實踐證明,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突發事件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但在斗爭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短板。
他從五個方面總結了如何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體系建設:
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的基礎條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公共衛生的服務項目。
二是完善功能定位,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當中,進一步加強對急性傳染病的防控和應急處置的能力,明確國家CDC、省級CDC、市級CDC、縣級CDC各自的功能定位:國家CDC要解決科研研發、實驗室檢測、業務指導和病原學分析等“一錘定音”的能力;省級CDC要加強區域防控工作的指導、監督、質量評估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市和縣級CDC要進一步加強現場流行病學的調查和對地區性傳染病疾病譜的日常監管和監測;縣級CDC和社區醫療機構要夯實基礎,加強社區的管理和防控,在基層筑牢防病的基礎。我們要明確四級CDC各自的功能,理順體制關系,形成一個上下聯動的協作機制。
三是要創新醫防結合的機制,把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的體系和醫療救治的體系,在機制上打通,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大家知道,生病了是要去醫院的,發現在醫院,報病在醫院,CDC的體系必須和醫院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將在體制創新上、在機制保障上、在人員管理上,將防治結合真正落地。這是我們一個短板,我們長期存在防治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一些工作應該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四是優化監測體系,強化預警能力。“四早”的核心是早發現,對于重大傳染病的控制早發現是關鍵,所以預警上,除了在2003年非典以后建立的網絡疫情直報系統,現在還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行政報告。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這兩個系統。比如說建立輿情監測的系統,醫務人員的報告系統,科研發現報告的多元化信息收集渠道,建立智慧化的預警多元觸發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現、報告、預警和響應的能力。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激發人員的活力,著重培養病原學檢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疫情形勢研判和分析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得我們對重大傳染病日常監測、應急預警、現場調查、形勢研判以及流調過程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在這方面上一個臺階。同時在健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準入、使用、待遇、考評和激勵機制方面要有一些新的政策出臺。中國預防控制體系的人才過去有一些流失,所以在人才培養和待遇方面我們要進一步提高,使得我們的隊伍平時能夠在日常的監測和管理中發揮作用,在戰時能夠上得去,能夠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